卷七十七(晉書) 高祖紀三

天福三年正月戊申朔,帝御崇元殿受朝賀,仗衛如式。己酉,百官守司,以
太史先奏日蝕故也。至是不虧,內外稱賀。壬戌,是夜以上元張燈於京城,縱都
人遊樂,帝御大寧宮門樓觀之。丙寅,端明殿學士、禮部侍郎和凝兼判度支;工
部侍郎、判度支王松改尚書刑部侍郎;戶部郎中高延賞改左諫議大夫,充諸道鹽
鐵轉運副使。壬申,以前右諫議大夫薛融為左諫議大夫。前興元節度使張筠卒於
西京,輟視朝一日。(《五代會要》:太常禮院申:“準故事,前節度使無例輟
朝。”敕:“宜特輟一日朝參。”)
二月庚辰,左散騎常侍張允進《駁赦論》。帝覽而嘉之,降詔獎飾,仍付史
館。甲申,荊南節度使高從誨加食邑實封。戊子,翰林學士李浣賜緋魚袋。以尚
書屯田員外郎、知制誥吳承范為庫部員外郎,充樞密院直學士。乙未,御札曰:
“曾有宣示百官,令進封事,今據到者未及十人。朕雖無德,自行敕後已是數月,
至於假手於人,也合各有一件事敷奏。食祿於朝,豈當如是!言而不用,朕所甘
心;用而不言,誰之責也。”丙申,制武清軍節度使馬希萼改威武軍節度使。辛
醜,中書上言:“《禮經》云:‘禮不諱嫌名,二名不偏諱。’注云:“‘嫌名,
謂音聲相近,若禹與雨、邱與區也。二名不偏諱,謂孔子之母名徵在,言在不稱
徵,言徵不稱在。’此古禮也。唐太宗二名並諱,明皇二名亦同;人姓與國諱音
聲相近是嫌名者,亦改姓氏,與古禮有異。廟諱平聲字,即不諱餘三聲;諱側聲,
即不諱平聲字。所諱字正文及偏旁闕點畫,望依令式施行。”詔曰:“朝廷之制,
今古相沿,道在人宏,禮非天降。方開歷數,虔奉祖宗,雖逾孔子之文,未爽周
公之訓。所為二名及嫌名事,宜依唐禮施行。”(案:太原縣有史匡翰碑,立於
天福八年。匡翰,建瑭之子也。碑於“瑭”字空文以避諱,而建瑭父敬思,仍書
“敬”字,蓋當時避諱之體如此。)乙巳,天和節,宴近臣於廣政殿。
三月戊午,鴻臚卿劉頎卒,贈太子賓客。壬戌,東上閣門使、前司農卿蘇繼
顏改鴻臚卿充職。回鶻可汗王仁美進野馬、獨峰駝、玉團、碙砂等方物。甲戌,
永壽長公主薨,輟朝一日。故涇州節度觀察留後盧順密贈右驍衛上將軍。丁丑,
詔禁止私下打造鑄瀉銅器。
四月丁亥,以尚書吏部侍郎盧詹為尚書左丞。中書舍人李詳上疏:“請沙汰
在朝文武臣僚,以減冗食。仍條貫藩侯郡守,凡遇溥恩,不得多奏衙前職員,妄
邀恩澤。”疏奏,嘉之。戊子,宣武軍節度、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廣晉府
行營都招討使楊光遠加兼中書令。昭義節度使、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廣晉府行營
都排陣使杜重威,河陽節度使兼奉國左右廂都指揮使、廣晉府行營馬步都虞候侯
益,並加檢校太傅。鳳翔節度使、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岐王李從嚴進封秦王,
平盧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中書令、臨淄王王建立進封東平王。甲午,泰寧軍
節度使李從溫、西京留守京兆尹李周、歸德軍節度使趙在禮,並加兼侍中。是月,
諸道藩侯郡守皆等第加恩。改雍熙樓為章和樓,避廟諱也。
五月丁未朔,帝御崇元殿受朝,仗衛如式。丁巳,詔應諸州縣名犯廟諱者並
改之。庚申,以楊光遠男承祚為檢校工部尚書、左威衛將軍、駙馬都尉。丁卯,
魏府行營步軍都指揮使、檢校司徒、右神武統軍王周加檢校太保。戊辰,故振武
節度使李嗣本贈太尉。己巳,詔:“中外臣僚,帶平章事、侍中、中書令及諸道
節度使,並許私門立戟,仍並官給及據官品依令式處分。”
六月丁丑,右監門衛上將軍王彥璘卒。甲申,以太子詹事王居敬制置安邑、
解縣兩池榷鹽事。左諫議大夫薛融上疏,請停修洛京大內。優詔褒之,尋罷營造。
庚寅,翰林學士、尚書工部郎中、知制誥竇貞固改中書舍人充職。戶部尚書致仕
蕭蘧卒,贈右僕射。詔貢舉宜權停一年,以員闕少而選人多,常調有淹滯故也。
丁酉,詔:“尚書司門應管諸闕令丞等,宜準唐天成四年四月四日敕,本司不得
差補,只委闕鎮使鈐轄,見差補者,並畫時勒停訖奏聞。應常帶使相節度使,自
楊光遠已下凡七人,並改鄉里名號。”
七月丙午朔,差左諫議大夫薛融、秘書監呂琦、駕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
劉皞、刑部郎中司徒詡、大理正張仁瑑,同共詳定唐明宗朝編敕。庚戌,御史
中丞王延改尚書右丞,尚書右丞盧導改尚書吏部侍郎,以左諫議大夫薛融為御史
中丞。辛酉,制皇帝受命寶,以“受天明命,惟德允昌”為文。據《六典》,受
命寶者,天子修封禪、禮神祇則用之,其始皆破皇業錢以制之。皇業者,藩邸主
事之所有也。(《五代會要》:天福三年六月,中書門下奏:“準敕,制皇帝受
命寶。今按唐貞觀十六年,太宗文皇帝所刻之璽,白玉為螭首,其文曰‘皇帝景
命,有德者昌’。”敕:“宜以‘受天明命,惟德允昌’為文刻之。”)壬戌,
虞部郎中、知制誥於遘改中書舍人。宰臣趙瑩、桑維翰、李崧各改鄉里名號。荊
南節度使高從誨本貫汴州浚儀縣王畿鄉表節東坊,改為擁旌鄉浴鳳里。
八月戊寅,以左僕射劉昫為契丹冊禮使,左散騎常侍韋勛副之,給事中盧
重為契丹皇太后冊禮使。壬午,魏府軍前奏,前澶州刺史馮暉自逆城來歸。定州
奏,境內旱,民多流散。詔曰:“朕自臨寰宇,每念生民,務切撫綏,期於富庶,
屬干戈之未戢,慮徭役之或煩。惟彼中山,偶經夏旱,因茲疾苦,遽至流移,達
我聽聞,深懷憫惻。應定州所差軍前夫役逃戶夏秋稅並放。”甲申,襄州奏,漢
江水漲一丈一尺。己丑,以前澶州刺史馮暉為檢校太保,充義成軍節度使。詔:
“河府、同州、絳州等三處災旱,逃移人戶下所欠累年殘稅,並今年夏稅差科,
及麥苗子沿征諸色錢物等並放。其逃戶下秋苗,據見檢到數不計是元額及出剩頃
畝,並放一半。委觀察使散行曉諭,專切招攜。應歸業戶人,仍指揮逐縣切加安
撫。”丙申,翰林學士、中書舍人竇貞固上言:“請令文武百僚,逐司之內,各
奏舉一人,述其人有某能,堪為某官某職。據所薦藏否,定舉主黜陟。”(《宋
史·竇貞固傳》載此疏,略云:為國之要,進賢是先。陛下方樹丕基,宜求多士。
乞降詔百僚,令各司議定一人,有何能識,堪何職官,朝廷依奏用之。若能符薦
引,果謂當才,所奏之官,望加獎賞。如乖其舉,或涉徇私,所奏之官,宜加黜
罰。自然官由德序,位以才升。三人同行,尚聞擇善;十目所視,必不濫知。臣
職在論思,敢陳狂狷。)疏奏,嘉之。仍令文武百官於搢紳之內、草澤之中,知
灼然有才器者,列名以奏。宴契丹冊禮使於廣政殿。戊戌,鄆州奏,陽穀縣界河
決。青州王建立奏,高麗國宿衛質子王仁翟乞放歸鄉里。從之。辛丑,鎮、邢、
定三州奏,奉詔共差樂官六十七人往契丹。詔:“魏府城下,自屯軍已來,墳墓
多經屬刂掘。雖已差人收掩,今更遣太僕卿邢德昭往伸祭奠。”
九月己酉,宮苑使焦繼勛自軍前押范延光牙將馬諤齎歸命請罪表到闕。壬子,
延光領部下將士素服於本府門俟命,有詔釋罪。乙卯,詔司空兼門下侍郎、平章
事馮道官一品,給門戟十六枝,中書侍郎平章事桑維翰、李崧給門戟十二枝。己
未,宣遣靜鞭官劉守威、左金吾仗勘契官王英、司天台雞叫學生商暉等並赴契丹。
庚申,契丹使人往洛京般取趙氏公主。(《宋史·趙贊傳》:德鈞父子降晉,契
丹盡錮之北去,贊獨與母公主留西洛。天福三年,晉祖命贊奉母歸薊門。)襄州
奏,漢江水漲三丈,出岸害稼。東都奏,洛陽水漲一丈五尺,壞下浮橋。乙丑,
于闐國王楊仁美遣使貢方物。回鶻可汗遣使貢駝馬。丙寅,趙延壽進馬謝恩,放
燕國長公主歸幽州。范延光差節度副使李式到闕,奉表首罪,兼進玉帶一條。遣
宣徽南院使劉處讓權知魏府軍府事。己巳,復范延光官爵,其制略曰:“頃朕始
登大寶,未靜中原,六飛才及於京師,千里未通於懷抱。楚王求舊,方在遺簪;
曾子傳疑,忽成投杼。尋聞悛悔,遽戮奸回,干戈俄至於經時,雷雨因思於作解。
果馳賓介,疊貢表章,向丹闕以傾心,瀝素誠而效順。而況保全黎庶,完整甲兵,
納款斯來,其功非細。得不特頒鐵契,重建牙章,封本郡之土茅,移樂郊之旌鉞。
至於將吏,鹹降絲綸。於戲!上穹之運四時,不愆者信;大道之崇三寶,所重者
慈。活萬戶之傷夷,息六師之勞瘁。遂予仁憫,旌爾變通。永貽子孫,長守富貴,
敬佩光寵,可不美歟!可復推誠奉義佐運致理功臣、天雄軍節度、管內觀察處置
等使、開府儀同三司、守太傅、兼中書令、廣晉尹、上柱國、臨清王,食邑一萬
戶,食實封一千戶,改授鄆州刺史、天平軍節度、鄆齊(原本闕一字。)等州觀
察處置等使,賜鐵券,改封高平郡王,仍令擇日備禮冊命。”以天雄軍節度副使、
檢校刑部尚書李式檢校尚書右僕射,充亳州團練使;以貝州刺史孫漢威為檢校太
保、隴州防禦使;以天雄軍三城都巡檢使薛霸為檢校司空、衛州刺史;以天雄軍
馬步軍都指揮使五建為檢校司空、虢州刺史;以天雄軍內外馬軍都指揮使藥元福
為檢校司空、深州刺史;以天雄軍內外步軍都指揮使安元霸為檢校司空、隨州刺
史;以天雄軍都監、前河陽行軍司馬李彥珣為檢校司空、坊州刺史。李式,延光
之舊僚也,其餘皆延光之將佐也,故有是命。庚午,遣客省使李守貞押器幣賜魏
府立功將校。辛未,以魏府招討使楊光遠檢校太師、兼中書令,行廣晉尹,充天
雄軍節度使。
十月乙亥,福建節度使王繼恭遣使貢方物。戊寅,契丹命使以寶冊上帝徽號
曰英武明義皇帝。(《歐陽史》作契丹使中書令韓頻來奉冊。)是日,左右金吾、
六軍儀仗、太常鼓吹等並出城迎引至崇元殿前,陳列如儀。鄆州范延光奏到任內。
庚辰,御札曰:“為國之規,在於敏政;建都之法,務要利民。歷考前經,朗然
通論,顧惟涼德,獲啟丕基。當數朝戰伐之餘,是兆庶傷殘之後,車徒既廣,帑
廩鹹虛。經年之輓粟飛芻,繼日而勞民動眾,常煩漕運,不給供須。今汴州水
陸要衝,山河形勝,乃萬庾千箱之地,是四通八達之郊。爰自按巡,益觀宜便,
俾升都邑,以利兵民。汴州宜升為東京,置開封府。仍升開封、浚儀兩縣為赤縣,
其餘升為畿縣。應舊置開封府時所管屬縣,並可仍舊割屬收管,亦升為畿縣。其
洛京改為西京;其雍京改為晉昌軍,留守改為節度觀察使,依舊為京兆府,列在
七府之上;其曹州改為防禦州。其餘制置,並委中書門下商量施行。”丙戌,以
護聖左廂都指揮使、曹州刺史張彥澤為鎮國軍節度使,以工部尚書裴皞為尚書右
僕射致仕。是日,詔改大寧宮門為明德門。又改京城諸門名額,南門尉氏以薰風
為名,西二門鄭門、梁門以金義、乾明為名,北二門酸棗門、封丘門以元化、宣
陽為名,東二門曹門、宋門以迎春、仁和為名。戊子,以右金吾大將軍馬從斌為
契丹國信使,考功郎中劉知新副之。以前天平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安
審琦為晉昌軍節度使,行京兆尹。襄州奏,江水漲害稼。壬辰,以樞密使、中書
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桑維翰兼兵部尚書,皆罷樞密使。(案:以上疑有闕
文。據《通鑑考異》引《晉高祖實錄》,維翰與李崧並罷樞密使。)戊戌,大赦
天下,以魏府初平故也。庚子,楊光遠朝覲到闕,對於便殿,錫齎甚厚。于闐國
王李聖天冊封為大寶于闐國王。以杭州嘉興縣為秀州,從錢元瓘之奏也。
十一月甲辰,樞密直學士、祠部員外郎吳涓進金部郎中、知制誥,樞密直學
士、庫部員外郎吳承范進祠部郎中、知制誥。乙巳,鄆州范延光來朝。丙午,封
閩王昶為閩國王,加食邑一萬五千戶。又以中吳建武等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兼
中書令、蘇州誠州刺史錢元璙為太傅,以清海軍節度使、廣州刺史錢元璹為檢
校太尉、兼中書令,仍改名元懿。應有魏府行營將校及六軍諸道、本城將校等,
並與加恩。戊申,以門下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判戶部趙瑩兼吏部尚書。以威
武軍節度、福建管內觀察處置等使王繼恭為特進、檢校太傅,仍封臨海郡王。以
魏博節度使楊光遠為守太尉、洛京留守,兼河陽節度使,判六軍諸衛事。端明殿
學士、尚書禮部侍郎、判度支和凝改尚書戶部侍郎充職。庚戌,鄆州范延光上表
乞休退,詔不允。辛亥,升廣晉府為鄴都,置留守。升廣晉、元城兩縣為赤縣,
屬府諸縣升為畿縣。升相州為彰德軍,置節度觀察使,以澶、衛二州為屬郡,其
澶州仍升為防禦州,移於德勝口為治所。升貝州為永清軍,置節度觀察使,以博、
冀二州為屬郡。以西京留守高行周為廣晉尹、鄴都留守;廣晉府行營中軍使、貝
州防禦使王庭允加檢校太傅,充相州彰德軍節度使;廣晉府行營步軍都指揮使、
右神武統軍王周為貝州永清軍節度使。甲寅,以范延光為太子太師致仕。丙辰,
以秘書監呂琦為禮部侍郎,歸德軍節度使趙在禮改天平軍節度使,昭義軍節度使
兼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候杜重威改忠武軍節度使,忠武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步
軍都指揮使劉知遠改歸德軍節度使,前河陽節度使兼奉國左右廂都指揮使侯益改
昭義軍節度使。癸亥,割濮州濮陽縣棣澶州。詔許天下私鑄錢,以“天福元寶”
為文。丙寅冬至,帝御崇元殿受朝賀,仗衛如式。
十二月甲戌朔,以前兵部尚書梁文矩為太子太師,以鎮州節度副使符蒙為右
諫議大夫,以吏部郎中曹國珍為左諫議大夫。丙子,以前涇州彰義軍節度使李德
珫為晉州建雄軍節度使,加同平章事。以皇太子右金吾衛上將軍重貴為檢校太
傅、開封尹,封鄭王,加食邑三千戶。戊寅,制以于闐國進奉使、檢校太尉馬繼
榮為鎮國大將軍,副使黃門將軍、國子少監張再通為試衛尉卿,監使殿頭承旨、
通事舍人吳順規為試將作少監。回鶻使都督李萬金為歸義大將軍,監使雷德順為
順化將軍。是日,詔:“宜令天下無問公私,應有銅欲鑄錢者,一任取便酌量輕
重鑄造。”戊子,以河陽潛龍宅為開晉禪院,邢州潛龍舊宅為廣法禪院。龍武統
軍李從昶卒,輟朝一日,贈太尉。
卷七十七(晉書)  高祖紀三_舊五代史原文_國學 史部0

猜你喜歡

卷七十七(晉書)  高祖紀三_舊五代史原文_國學 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