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 子部十
○兵家類存目
△《握機經》·三卷、《握機緯》·十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曹允儒撰。允儒字魯川,太倉人。是書首載風后古文一十九字,次載太公
望增衍三百六十五字,次載宋阮逸所撰《李衛公問對》中六十七字,采輯諸家注
釋,於衡衝風雲諸陣,皆繪為圖,凡三卷。又以《孫子》十三篇、《吳子》六篇
為《握機緯》。《孫子》輯諸家訓釋,凡十三卷。《吳子》惟用劉寅注,凡二卷。
考《千頃堂書目》有元人《孫子握機緯》十三卷,劉寅《吳子握機緯》二卷,書
名卷數與此書一一相合,其即得此書之殘本,誤為標目歟。據王世貞序,稱崑山
明齋王氏與念菴羅公荊川唐公因倭變,力研窮之,而以其說盡授之魯川曹君。曹
君向與戚大將軍商之,戚深以為然,數數向予稱道之云云。則確非元人及劉寅作
矣。然以孫、吳二子加以緯名,亦殊杜撰。二子之書,各明一義,與握機不相發
明也。
△《握機經解》·一卷(山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撰。字始旦,絳州人。是編據《李衛公問對》,以《握
機經》三百八十四字皆太公增衍之文,因捃摭往說,並攄己見為之集注。考《李
衛公問對》三卷,本宋阮逸偽撰,乃據以定此書為太公之文,殊不足信。
後附增衍《握機經》六十八字,自注云:相傳宋阮逸擬作。則亦明知其偽矣。
△《太公兵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案此書首列天陣、地陣、人陣之名,其說出於《六韜》。而風雲、日星等占
皆以七言詩句為歌訣,辭甚鄙俚。其偽托不待辨也。
△《孫子參同》·五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此本不知何人所輯。前有凡例,又有萬曆庚申吳興松筠館主人序,亦不署姓
名。其板用朱、墨二色,與世所稱閔版者同,疑為烏程閔氏刻也。所采注釋,列
曹操、李筌、杜牧、王晳、張預、賈林、梅堯臣、陳皞、杜佑、孟氏、何氏、解
元、張鏊、李材、黃治徵十五家。所采批評,列蘇洵、王圻、唐順之、王世貞、
陳深、李贄、梅國楨、焦竑、郎文煥、陸宏祚十家,而卷中不盡見。卷中所見如
茅坤、王鏊之類,卷首又不列名。其凡例稱卓吾子以《吳子》、《司馬法》、
《李靖問答》、《六韜》、《三略集》其品類,分列十三篇後,今悉總之。又稱
今旁集諸書,廣采事實,以補前人所未備。又稱批點悉系鳳洲、了凡原筆,而評
則蘇、王諸家並存。又稱卓吾參同具載叢書中,原有梅司馬評點,並不擅改。所
言輾轉糾紛,無從得其端緒。蓋坊賈湊合之本,故漫無體例如是也。
△《孫子匯徵》·四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國朝鄭端撰。端有《政學編》,已著錄。考《孫子》十三篇舊注,見於史志
及諸家書目者,今多不傳,傳者亦多散見諸書,罕專家之完本。端此編匯集眾說,
兼采古來談兵之言,足與《孫子》發明者,附錄於各句之下,頗為詳備,然徵引
太冗。如作戰篇公家之費節,注內所錄車馬器械之論,於車則全載《考工記》,
於馬則悉引《相馬經》,於弓矢、戈戟、牌棒、鈀鐵等類則縷陳演習攻打之法。
極其瑣細,亦博而不精者也。其書每卷皆標曰《孫武子集解廣義》,而端自序則
又題曰《孫子匯徵》,未詳二名孰先孰後,今姑從端自序之名焉。
△《十六策》·一卷(永樂大典本)
此本載《永樂大典》中,舊題漢諸葛亮撰。考亮著作,陳壽《三國志》詳列
於傳後,初無是書之名,故晁公武《讀書志》疑附托者所為。又晁志曰:有序稱
謹進便宜十六事,是尚有偽撰亮序文。今本不載,而末有李革跋雲,泰和五祀中
秋日,閱圖書,得此集,因錄一本,既竟而題於此。革字君美,河津人。登大定
二十五年進士,貞祐中為吏部尚書。蓋晁氏所據宋人本,此則金人本耳。又晁氏
稱六曰治民,今本作治人;十二曰治亂,今本作治政;十六曰陰察,今本作陰誡。
亦小小異同,然皆不足究詰也。
△《將苑》·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舊本題漢諸葛亮撰。前有明僉都御史寧仲升序,謂出於士人周源所藏。考此
書諸家不著錄,至尤袤《遂初堂書目》乃載其名,亦稱亮撰,蓋偽書之晚出者。
又明焦竑《經籍志》更有亮《心書》、《六軍鏡》、《心訣》、《兵機法》諸書,
益為依託。蓋宋以來兵家之書,多托於亮;明以來術數之書,多托於劉基。委巷
之談,均無足與深辨者耳。
△《心書》·一卷(陝西巡撫采進本)
舊本題漢諸葛亮撰。書中皆言為將用兵之法。陶宗儀《說郛》作《新書》。
明弘治間,關西劉讓鋟之於木,始改名《心書》,附以出師二表。嘉靖中,夔人
張銳重刊,增入夔門圖,前載讓序,後有鄖鄉進士寇韋跋,皆以為真出於亮。考
五十篇內之文,大都竊取《孫子》書而附以迂陋之言,至不足道。蓋妄人所偽作,
又出於《將苑》之後也。
△《兵要望江南歌》·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是書詳述兵家占候凡三十二門,各以望江南詞括之。《崇文總目》題武安軍
左押衙易靜撰,蓋唐人也。晁公武《讀書志》則稱舊題黃石公以授張良,其妄殆
不待辨。此本又題唐李靖撰。案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詞本李德裕為亡妓
謝秋娘作,則其調起於中唐。世傳《海山記》,隋煬帝作望江南八闋,實出偽托。
靖在唐初,安得預製是詞?推厥所由,蓋以望江南調始德裕,德裕實封衛國公,
言兵者多稱靖,靖亦封衛國公,此書以望江南談兵,遂合兩衛公而一之耳。末附
李淳風占風法、諸葛亮氣候歌,前有梁禎明三年安邱劉鄩序,均詞意凡鄙,亦偽
托也。
△《武經體注大全會解》·七卷(內府藏本)
國朝夏振翼撰。振翼字遯門,蕪湖人。《孫子》等七書,武科用以試士,故
相傳謂之武經。振翼因依《五經講章》例,作體注以訓釋之,冠以胡秉中《射學
摘要》一篇。蓋坊間通俗之本也。
(謹案《四庫》編纂之例,凡注古書者仍以古書之時代為次,則此書當列
《孫子匯徵》後。然七書合為一編。實始於宋元豐中,又與自為一書者不同,故
今移冠宋人兵書之前。)
△《將鑒論斷》·十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舊本題宋戴少望撰。考沈光作《戴溪岷隱春秋傳》序稱其字曰少望,則此書
當為溪作。然溪以淳熙五年登第,開禧中尚官資善堂說書。而此書自序題紹興辛
酉,為高宗十一年,下距其登第之歲三十八年,距開禧元年更六十五年,溪不應
如是之老壽。疑別一人,其名偶與溪字同也。是書采輯古來善用兵者,始於孫武,
終於郭崇韜,凡九十三人,各以時代為次。每人之下,皆以一語標目,評其得失,
而反覆論其所以然,大抵多為南渡後時事而發。如第一條詆孫武之徒能滅楚,終
於恃強以亡吳,蓋隱以比金兵破汴之事。第二條稱范蠡能復吳仇,為春秋大夫第
一,則又隱激諸將恢復之心。而耿弇一條,竇憲一條,尤三致意焉。然大旨主於
尚仁義,賤權謀,尊儒者,抑武臣,至以能讀《三略》之書者始可以立功,則又
衣冠而拯焚溺,與南渡事勢迥乎不合矣。此本為宋麻沙版,明武定侯郭勛嘗重刻
之。前有正德十年達賓序,題曰《將鑒博議》,與宋版不同。考《永樂大典》已
引為《將鑒博議》,則其來久矣。
△《江東十鑒》·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宋李舜臣撰。舜臣字子思,井研人。乾道三年進士,官成都府教授,擢宗正
寺主簿。事跡具《宋史》本傳。是編蒐輯江東戰勝之跡,上起三國,下至六朝,
共得十事:一曰周瑜赤壁之戰,二曰祖逖譙城之戰,三曰褚裒彭城之戰,四曰桓
溫灞水之戰,五曰謝玄淝水之戰,六曰劉裕關中之戰,七曰到彥之河南之戰,八
曰蕭衍義陽之戰,九曰陳慶之洛陽之戰,十曰吳明徹淮南之戰。皆先敘其事,次
加論斷。蓋宋自高宗南渡,偏據一隅,地處下游,外臨勍敵,岌岌乎不能自保,
故舜臣特作此編,以勵戰氣。然自古以來,無以偏安江左而能北取中原者。舜臣
徒為大言,未核事勢也。明姚廣孝等編緝《永樂大典》,特錄其書,殆以廣孝吳
人,故藉以夸鄉邦之形勝。又成祖詔修是書之時,猶在南都,故廣孝等遷就其說。
不知明太祖之得天下,實緣起於江北,與漢高祖略同。又以崛起方新之氣,乘元
綱縱弛,盜賊蜂起之後,故席捲長驅,混一海內,非地形可據之故也。成祖篡立
之後,終於北遷,則金陵之不為勝地審矣。恭讀皇上御題,綜括南北之大勢,洞
燭往古之得失,用以辟舜臣之虛談,揭廣孝之私意,經緯天地,睿見高深,為萬
古定評,非尋常管蠡之見所能窺測萬一也。考《永樂大典》所載尚有地圖,此本
無之,蓋傳寫佚脫。然舜臣持論既謬,則其圖之有無固亦不足計矣。
△《美芹十論》·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舊本題宋辛棄疾撰。棄疾字幼安,歷城人。官至龍圖閣待制,進樞密都承旨。
卒謚忠敏。是書皆論恢復之計。其審勢、察情、觀釁三論,所以明敵之可勝。其
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徵、久任、詳戰七論,所以求己之能勝。卷末又載
上光宗疏一篇,論荊襄上流為東南重地疏一篇,論江淮疏一篇,議練民兵守淮疏
一篇,則後人所附入也。然史不言棄疾有此書。考《江西通志》,載臨川黃兌字
悅道,紹興進士,官至朝議大夫,嘗獻《美芹十策》,進取四論。此或兌書,後
人偽題棄疾歟?
△《江東十考》·一卷(永樂大典本)
宋李道傳撰。道傳字貫之,舜臣子也。官至太常博士,知果州。諡文節。事
跡具《宋史·儒林傳》。是書前有自序曰:孝宗元年,方事恢復,時先君初仕,
討論南北間事,著《江東勝後之鑑》十篇上之。竊謂戰勝存乎備具,退守存乎人
心,因復考六朝備具之實,曰屯兵之地,曰統兵之任,曰取兵之制,曰財賦之出,
曰出師之途,曰饋運之方,曰舟師之利,曰出騎之用,曰守城之規,曰守江之要,
凡十篇,參之古今,論其大略云云。蓋以補其父之書,然皆儒生坐談之見也。
△《南北十論》·一卷(永樂大典本)
案此書載《永樂大典》,題曰許學士撰,不著其名。蓋亦南宋人也。十論僅
存其八,曰吳,曰蜀,曰東晉,曰宋,曰齊,曰梁,曰陳,曰元魏。末曰:天下
之物,本吾所有而吾取之,則其理順。非吾所有而吾爭之,則其事逆。又曰:晉
氏啟土,六合為家,子孫雖播遷,而天下與之爭衡者,皆其故臣。地吾地,民吾
民,城邑吾之城邑,因其有以用之,如反覆手之易。褚裒北伐,青、兗之民襁負
來歸;桓溫至灞上,父老爭迎,牛酒踵至;劉裕入長安,秦民鹹相告語,指鹹陽
宮殿為晉人第宅。而數子之無成者,皆其自失之。嗚呼!民心如此,境土不復,
君子不以責晉而誰責也。其隱諷南渡君臣,可謂切矣。然東晉中原雲擾,群雄各
據一隅,建炎、紹興以來,則金憑全盛之勢,宋當積弱之餘,其勝負又當別論耳。
△《百將傳》·一百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宋張預撰。翟安道注。預字公立,東光人。安道字居仕,安陽人。其書采歷
代名將百人,始於周太公,終於五代劉鄩,各為之傳,而綜論其行事。凡有一節
與孫武書合者,皆表而出之,別以《孫子兵法》題其後。蓋欲述古以規時,亦戴
少望《將鑒論斷》之類。然其分配多未確當,立說亦未免近迂。仍為宋人之談兵
而已矣。
△《八陣合變圖說》·(無卷數,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龍正撰。正,武都人。正德中,萊陽藍章,巡撫四川,駐兵漢中。遣人至
魚復江,圖八陣壘石。正時在章幕中,遂推演為圖說,刊於蜀中。
△《北邊事跡》·一卷(戶部尚書王際華家藏本)
明王瓊撰。瓊有《晉溪奏議》,已著錄。瓊在嘉靖初總督三邊軍務,因集歷
代守邊得失,及所條畫奏疏,合為一書。大旨主於花馬池一路三百里,及環縣至
蘭州八百里,皆築牆掘塹,以為臨邊設險之計。又欲仿趙充國故策,於甘肅屯田,
以備戰守。蓋當時兵力,不能及遠,故其所設施,止於如此。後附設險守邊圖,
則所起邊牆及剷削崖谷之道里尺寸也。
△《西番事跡》·一卷(戶部尚書王際華家藏本)
明王瓊撰。瓊總督三邊時,出兵討土魯番,撫定其部族,而誅其不順命者。
因為此書,歷敘漢先零宋岷洮諸羌叛服之事,而以當時用兵始末附之。其論王安
石遣王韶西征事,許其能詰兵戎以強宋室,而斥史臣以安石為開邊生事之非。蓋
亦有見於明世邊備之不修而為是言歟?前有王九思序,稱關中士大夫作為詩歌以
紀其盛,題曰《元老靖遷》,屬九思序之,而書中實無詩歌。序與書頗不相應,
疑刊書者誤取他序以冠此冊也。
△《海寇議》·一卷(戶部尚書王際華家藏本)
明萬表撰。表字民望,鄞縣人。正德末武進士,累官都督同知僉事,南京中
軍都督府。時值海寇出沒,為江浙患,表推原禍本,以為奸民通番者所致。因為
此議,上之當事,歷敘逋逃嘯聚始末甚詳。其後倭亂大起,表結少林僧,習格鬥
法,屢殲其眾。蓋本能以才略自顯者,宜其所言之具有先見也。案黃虞稷《千頃
堂書目》,載表海寇前後議一卷。此乃袁褧采入《金聲玉振集》者,所錄僅一卷。
疑已佚其後議,又訛萬為范,尤為失考矣。
△《塞語》·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尹耕撰。耕有《南泰紀略》,已著錄。是書作於嘉靖庚戌,皆言捍禦塞北
諸部之術。一曰遷情,二曰形勢,三曰城塞,四曰乘塞,五曰出塞,六曰抽丁,
七曰官軍戶,八曰練習,九曰保馬,十曰民堡,十一曰審幾。耕以邊才自負,其
言頗縱橫博辨,然亦書生紙上之談也。
△《備倭記》·二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明卜大同撰。大同字吉夫,秀水人。嘉靖戊戌進士。由刑部主事歷任湖廣按
察司僉事。弭蘄、黃盜有功,升布政司參議。又有平苗功,終於福建巡海副使。
是編即其官福建時講求備倭之術而作也。上卷分八篇,曰制置,曰方畫,曰將領,
曰士卒,曰烽堠,曰險要,曰戰舸,曰邊儲。下卷分二篇,曰奏牘,曰策議。所
言頗簡略,不足以資考核,又喜徵古事,尤屬空談。其書本名《備倭圖記》,原
本卷首尚有海圖。此本佚之,遂並書名刪去圖字。然浙江鮑士恭家藏本尚題《備
倭圖記》也。
△《兩浙兵制》·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侯繼國撰。繼國號龍泉,金山衛人。世襲指揮使。是書第一卷首列全浙海
圖,附以說,並及沿革兵制。又析杭、嘉、湖三府為一圖,寧、紹二府為一圖,
台、金、嚴三府為一圖,溫、處二府為一圖。圖後均有說,並詳列其兵制、烽堠、
倭犯。第二卷載造戰船、福船、鳥船、沙船、唬船、火器、軍器及營操、申操、
哨操、伍操等圖。第三卷載倭警始末。第四卷為日本風土記。於一時海防軍政,
最為詳悉。惟《日本風土記》有錄無書,疑裝緝者偶佚之也。考明世宗本紀,二
十年五月,倭犯朝鮮,陷王京,朝鮮王李昖奔義州求救。二十一年正月,李如
松攻倭於平壤,克之。四月,倭棄王京逃,使小西飛請封。二十三年正月,封平
秀吉為日本國王。二十四年九月,平秀吉抗不受封,復侵朝鮮。此書中倭警始末
載,朝鮮國王奏,二十九年九月、十月、十一月,倭賊仍於慶州機張縣、蔚山郡
麗陽縣、梁山郡等處肆意攻掠。而經略宋應昌為倭奏請封貢,乃即在此數月內。
則倭之請貢非實可知。又載充龍港船商許豫,偵知倭賊初敗於平壤,即食盡矢窮,
思逃無路,乃以封貢議和,是墮其計。又稱倭賊素詐,議和後新造大艘十餘只,
將欲為亂,恐和非實。與李昖所奏情事相符。乃應昌力主和議,反斥李昖妄
奏。是二十四年日本之叛,應昌罪無可辭。此書實可以曲證史事。而應昌所著
《經略復國要編》,於李昖之奏,許豫之偵,遼東巡按之訐,概不錄入,則自
張其功而匿其短也。此書又可以勘其謬矣。惟考《平壤錄》,載日本謝表無年月,
當時斷為沈惟敬捏造,而此書載之。又多列案牘全文,辭旨鄙俚,失於刪潤,是
則不免小疵耳。
△《將將紀》·二十四卷(內府藏本)
明李材撰。材有《李見羅書》,已著錄。是書大旨專重御將,而首卷至九卷
詳載漢、唐、宋七帝本紀之文,牽連並書,殊無斷制。十卷至二十一卷分別得失,
用為法戒。自虞、夏迄於南宋,各綴數條,亦未完備。二十二卷至二十四卷援摭
經文,旁及子史,議論尤迂。據《明史》本傳,材於隆慶中官廣東按察使僉事,
嘗破羅旁賊,屢殲倭寇。萬曆中官雲南按察使,備兵金騰時,又屢破緬甸之眾。
則非全不知兵者,而其書乃拘腐如是。蓋材以講學著名,恐儒者以不談王道病之
故也。
△《運籌綱目》·八卷、《決勝綱目》·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葉夢熊撰。夢熊字南兆,歸善人。嘉靖己丑進士。官至南京工部尚書。事
跡附見《明史·魏學曾傳》。此編乃其以都御史兼兵部侍郎總督三邊時所作。
《運籌綱目》凡八卷,為綱八,為目八十,綱目之下,俱有統論,各采史事以證
之。《決勝綱目》凡十卷,俱以二字標目,不立總綱目,凡百條,亦前綴統論,
證以史事。惟《運籌綱目》列史事而評之,《決勝綱目》先立說而以史事證之,
為體例小異耳。夢熊官陝西巡撫時,曾請討撦力克,與經略不合,朝廷右經略
而絀其議。後移甘肅,有討賊功,蓋亦留心韜鈐者。然兵機萬變,轉瞬勢移,田
單火牛,再用則敗,是固不可以成法拘耳。
△《軍權》·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何良臣撰。良臣有《陣紀》,已著錄。是書分國本、國禁、兵本、兵秘、
禮士、士遇、馭士、士品、握機、揣情、必慮、必克、將事、將誡、任將、軍范、
術占,凡十七目,一百七十四篇。中間有雲,募選之事,付諸有司,欺昧朦朧,
上下交蔽。又雲,將不識兵,兵不識將,卒然有事,實無以支。皆譏切時政之語。
自序稱,早歲事戎行,足跡遍寰宇,而累於談忌,困於貪胥。蓋亦發憤而著書者
也。
△《倭情考略》·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郭光復撰。光復武昌人。官揚州府知府。考萬曆己丑進士別有一郭光復,
順天固安人。官至右副都御史,遼東巡撫。姓名偶同,非一人也。嘉靖中,東南
屢中倭患,而揚州當江海之沖,被害尤甚。光復以為必得其情,始可籌備御之術,
因考次所聞為此編。首總論,次事略,次倭患,次倭術,次倭語,次倭好,次倭
船,次倭刀。載其情狀頗詳,蓋亦知己知彼之意。而得諸傳聞,未必一一確實也。
△《長子心鈐》·(無卷數,兩江總督采進本)
舊本題明戚繼光撰。繼光有《練兵實紀》,已著錄。考書中對壘號令一條雲,
南塘戚少保謂此為束伍第一陣法,屢戰屢勝,皆由於此。則非繼光所自為矣。又
車營一條雲,一放廁所節,不錄。又取散長蛇陣一條雲,以扳子鳴一聲,注曰其
制未詳。則明為後人抄撮繼光舊文,偽題此名。以繼光《練兵實紀》校之,皆一
一具載也。
△《蒞戎要略》·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舊本題明戚繼光撰。即《練兵實紀》中之條約也。或先有此冊,後乃載入書
中。或後人於書中鈔出別行,則均不可知矣。
△《武備新書》·十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舊本題明戚繼光撰。與繼光《紀效新書》大同小異,仍冠以繼光《紀效新書》
序。其手足篇中火器諸圖下,題曰崇禎庚午仲秋,羽南彭翔謹錄秘藏。考繼光卒
於萬曆丁亥,則必非繼光手著矣。首有四明謝三賓訂正字,當即三賓所損益,改
此名也。其中如火龍捲地飛炮,雕木為虎豹之形,以輪駕之,使口中出火。飛馬、
天神及木人、火馬、天雷炮並以木為人,縛於馬上,飾以紙甲冑,而藏炮於腹,
以火爇馬尾,使之沖敵。殆於兒戲。明季談兵者如是,其亡國非不幸也。
△《古今將略》·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案《明史·藝文志》、黃虞稷《千頃堂書目》載此書,皆作馮孜撰。孜字原
泉,桐鄉人。隆慶戊辰進士,官至湖廣布政使。此刊本則題馮時寧以一甫撰。前
有李維楨序,亦稱時寧所作。維楨登隆慶戊辰進士,與孜同年,似不應有誤。然
孜六世孫浩有此書跋,稱孜生三子,次曰時寧,孜歿時僅六歲。及年漸長,忽有
志習武,乃妄竊父書,鑿改己名,且求父之同年李維楨為序。維楨詭隨徇物,竟
不為之是正雲。其語出馮氏子孫,當必有據。然則此書實孜所撰,刊本及序皆偽
作,不足信也。書分元、亨、利、貞四集,采自黃帝迄明代,以戰功顯者,錄其
事跡,而以孫、吳諸書所載兵法證之。體例略與宋張預《百將傳》相近,特隨事
節錄,不立全傳為異耳。
△《嶺西水陸兵紀》·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盛萬年撰。萬年字恭伯,秀水人。萬曆癸未進士,官至江西按察使。遷雲
南布政使,未到官卒。是編乃萬年官廣西按察使時,值倭入寇,萬年擊破之。因
增設戰船,繕治營壘,益兵練卒,為善後計。以電白、吳川東南濱海,番舶內犯,
二地先受其害。遂審度地勢,布置堡寨,圖其兵弁制度及巡船款式,以成此書。
其陸路則由電白、吳川至於高州添置員弁,凡郵傳之政及攻守之器悉載焉。歲久
版佚。此本乃國朝雍正辛亥,其裔孫熙祚署吳川縣知縣,即萬年駐兵之地,因校
其舊本,重梓以行。
△《劍草》·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熊明遇撰。明遇字子良,進賢人。萬曆辛丑進士,官至兵部尚書。事跡具
《明史》本傳。是編摘取古今名將事跡,為之論斷,凡百餘條。蓋隨筆札記之文,
不足以當著述之目。
△《嶺南客對》·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舊本題粵西舜山子撰,不著姓名。所紀有王守仁事,則嘉隆以後人也。其書
以粵中猺獞嘯聚,時出劫掠,為居民行旅之害,有司不能制,故設為賈客問
答,以推究其得失。大略為土軍畏怯好利,將帥營求冒功,必得老成而任之,合
四省兵力,明賞罰,嚴號令,始可成功。其雲府江之賊,東則荔浦,西則宣威,
古田、修仁、兩江等處,亦間有之。蓋指桂林、平樂二府所屬猺人而言。即
《明史·土司傳》所稱設防置戍,世世為患者也。是編所陳方略,雖未必切中事
機,然亦可見當時疆吏措置乖方,不能綏靖,致起草茅之竊議矣。
△《左氏兵略》·三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陳禹謨撰。禹謨有《經籍異同》,已著錄。是編乃其任兵部司務時所撰,
嘗疏進於朝。其例取《左傳》之敘及兵事者,以次排纂,仍從十二公之序。其事
相類者,則不拘時代,類附於前。又雜引子史證明之,而斷以己意,謂之捫虱談。
非惟無關於《春秋》,並無關於《左傳》,特藉以談兵而已。考《五代史·敬翔
傳》曰:梁太祖問翔曰:聞子讀《春秋》,《春秋》所紀何等事?翔曰:諸侯戰
爭之事耳。太祖曰:其用兵之法,可以為吾用乎?翔曰:兵者應變出奇以取勝,
春秋古法,不可用於今云云。是左氏兵法至五代已不可用,而禹謨進疏,乃請敕
下該部,將副本梓行,俾九邊將領人手一編。是與北向誦《孝經》何異。明季士
大夫之迂謬,至於如是,欲不亡也得乎?
△《類輯練兵諸書》·十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董承詔編。承詔,武進人。萬曆丁未進士,天啟中官至浙江左布政使。是
書輯錄戚繼光談兵之言。繼光所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儲練通論》、
《哨守條約》四書,承詔薈萃其說,刪除繁複,編為十六類,曰奏疏,曰條議,
曰將略,曰兵紀,曰賞罰,曰陣,曰營,曰戰,曰操,曰哨守,曰長兵,曰短兵,
曰聲類,曰色類,曰什器,曰儀節。而以汪道昆所作繼光墓誌及承詔所作小傳冠
於首。
△《火器圖》·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顧斌撰。斌字質夫,晉江人。萬曆己酉舉人,官廣東信宜縣知縣,調蜀府
左長史。是編言軍中火攻之具甚詳,然大抵斌以意造之。如所制木人騎馬之類,
頗近兒戲。其火藥器具皆取天地星宿之數,太極兩儀之象,亦殊為迂闊。前有火
器原、火攻要二篇,多書生紙上之談。又末有風雨賦一篇,謂熟此以占天文,百
無一失。是尤必不然之事也。
△《兵機類纂》·三十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張龍翼撰。龍翼字羽明,松江人。是書取古今言兵事者,自《春秋左氏傳》
而下,至於元、明,分為三十二類。每類中又各析子目,所載明事尤詳,大抵書
生紙上談也。第三十一卷專言陣勢,然陣法未載圖式,殊為闕略。其凡例雲,篇
中如陣法、器械之類,不詳圖說者,慮或冗漫,亦為文飾其詞。蓋是書之作,本
為武闈答策之用,故可略則略耳。
△《廣名將譜》·十七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不著撰人名氏。卷首題黃道周注斷。前有崇禎癸未道周序,稱即舊本,芟其
繁文,取其精要,入妙旁批,有疑夾注,又總斷結其智勇之所在云云。詞意弇陋,
決不出道周之手,殆坊肆所依託。其目錄後幅割裂,亦似非足本。
△《左略》·一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曾益撰。益字子謙,山陰人。其書專摘《左傳》所言兵事凡五十六篇,每
條標以名目。陳禹謨《左氏兵略》尚援引他書,疏通證解。此但摘錄傳文,益無
可采矣。
△《談兵髓》·七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題西浙囂囂生撰,不著名氏。首為談兵髓說,稱自黃帝用兵以來,兵法不廢
天時。故日月星辰,風雲節候,皆用兵者所宜知。然其所載,如黃赤道、渾天儀、
寒暑晝夜長短諸說,多涉律歷家言,於兵事無可徵驗。蓋亦雜綴成書,初無秘授
也。前有王洽序。洽字和仲,臨邑人。萬曆甲辰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序作於天
啟甲子,蓋其巡撫浙江之時,則所為囂囂生者,亦明末人矣。
△《殘本金湯十二籌》·八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李盤撰。盤字小有,揚州人。是書以十二籌為名,而今所存者,一曰籌修
備,二曰籌訓練,三曰籌積貯,四曰籌制器,五曰籌清野,六曰籌方略,七曰籌
水戰,八曰籌制勝,已闕其四籌,蓋斷爛不完之本矣。所言皆團練鄉勇,扞御土
寇之計。雜引古事以證之,多不切合,亦頗支蔓。如無糧無水不可以守,三尺童
子能知之,而臚列前代絕糧絕水之故實,以為鑑戒。連篇累牘,殊為浪費筆墨。
所列飛鎗、飛刀諸法,及以桐油雞卵拋擲敵船,使滑不能立諸計,亦頗近戲劇
也。
△《左氏兵法測要》·二十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宋徵璧撰。徵璧原名存楠,字尚木,華亭人。是書節略左氏所紀兵事,而
論其得失。春秋車戰事,與後世迥異,徵璧引以談兵,殊為不達時變也。
△《兵鏡》·十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鄧廷羅撰。廷羅字叔奇,號偶樵,江寧人。順治中拔貢生,官至湖廣荊
南道。是編凡孫子集注一卷,十三篇各為評釋。其作戰一篇,移為第三。九變一
篇,改為軍變,而刪其與地形篇重出五句。九地一篇,謂原本重複,為之改正,
殊嫌竄亂舊文。次為兵鏡或問上、下卷,各十五篇。次為兵鏡備考八卷,則於十
三篇中摘其要語為綱,而羅列史事以互證其說。摭拾頗為叢雜。
△《武備志略》·五卷(內府藏本)
國朝傅禹撰。禹字服水,義烏人。是編惟抄撮武經諸書及明茅元儀《武備志》,
別無特見。
△《歷代車戰敘略》·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張泰交撰。泰交字洎谷,陽城人。康熙壬戌進士,官至浙江巡撫。是書
皆剽宋章俊卿《山堂考索後集》車戰篇之文,而稍附益之,別無考正。如述列國
車戰,而齊侯伐衛之先驅申驅失載。敘唐代,而裴行儉之糧車、李光弼之櫑車
亦失載。敘明代,而給事中李侃所奏之騾車、總兵官張泰所造之獨馬小車,定襄
伯郭登之仿古偏箱車皆不能徵引。蓋不免於疏漏矣。
△《練閱火器陣紀》·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薛熙撰。熙字孝穆,蘇州人。是書記康熙三十五年江南提督張雲翼演教
炮弩之事。所言陣法頗詳,然皆訓練常制也。
──右“兵家類”四十七部,三百八十八卷,內二部無卷數,皆附《存目》。
△《握機經》·三卷、《握機緯》·十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曹允儒撰。允儒字魯川,太倉人。是書首載風后古文一十九字,次載太公
望增衍三百六十五字,次載宋阮逸所撰《李衛公問對》中六十七字,采輯諸家注
釋,於衡衝風雲諸陣,皆繪為圖,凡三卷。又以《孫子》十三篇、《吳子》六篇
為《握機緯》。《孫子》輯諸家訓釋,凡十三卷。《吳子》惟用劉寅注,凡二卷。
考《千頃堂書目》有元人《孫子握機緯》十三卷,劉寅《吳子握機緯》二卷,書
名卷數與此書一一相合,其即得此書之殘本,誤為標目歟。據王世貞序,稱崑山
明齋王氏與念菴羅公荊川唐公因倭變,力研窮之,而以其說盡授之魯川曹君。曹
君向與戚大將軍商之,戚深以為然,數數向予稱道之云云。則確非元人及劉寅作
矣。然以孫、吳二子加以緯名,亦殊杜撰。二子之書,各明一義,與握機不相發
明也。
△《握機經解》·一卷(山西巡撫采進本)
國朝王撰。字始旦,絳州人。是編據《李衛公問對》,以《握
機經》三百八十四字皆太公增衍之文,因捃摭往說,並攄己見為之集注。考《李
衛公問對》三卷,本宋阮逸偽撰,乃據以定此書為太公之文,殊不足信。
後附增衍《握機經》六十八字,自注云:相傳宋阮逸擬作。則亦明知其偽矣。
△《太公兵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案此書首列天陣、地陣、人陣之名,其說出於《六韜》。而風雲、日星等占
皆以七言詩句為歌訣,辭甚鄙俚。其偽托不待辨也。
△《孫子參同》·五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此本不知何人所輯。前有凡例,又有萬曆庚申吳興松筠館主人序,亦不署姓
名。其板用朱、墨二色,與世所稱閔版者同,疑為烏程閔氏刻也。所采注釋,列
曹操、李筌、杜牧、王晳、張預、賈林、梅堯臣、陳皞、杜佑、孟氏、何氏、解
元、張鏊、李材、黃治徵十五家。所采批評,列蘇洵、王圻、唐順之、王世貞、
陳深、李贄、梅國楨、焦竑、郎文煥、陸宏祚十家,而卷中不盡見。卷中所見如
茅坤、王鏊之類,卷首又不列名。其凡例稱卓吾子以《吳子》、《司馬法》、
《李靖問答》、《六韜》、《三略集》其品類,分列十三篇後,今悉總之。又稱
今旁集諸書,廣采事實,以補前人所未備。又稱批點悉系鳳洲、了凡原筆,而評
則蘇、王諸家並存。又稱卓吾參同具載叢書中,原有梅司馬評點,並不擅改。所
言輾轉糾紛,無從得其端緒。蓋坊賈湊合之本,故漫無體例如是也。
△《孫子匯徵》·四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國朝鄭端撰。端有《政學編》,已著錄。考《孫子》十三篇舊注,見於史志
及諸家書目者,今多不傳,傳者亦多散見諸書,罕專家之完本。端此編匯集眾說,
兼采古來談兵之言,足與《孫子》發明者,附錄於各句之下,頗為詳備,然徵引
太冗。如作戰篇公家之費節,注內所錄車馬器械之論,於車則全載《考工記》,
於馬則悉引《相馬經》,於弓矢、戈戟、牌棒、鈀鐵等類則縷陳演習攻打之法。
極其瑣細,亦博而不精者也。其書每卷皆標曰《孫武子集解廣義》,而端自序則
又題曰《孫子匯徵》,未詳二名孰先孰後,今姑從端自序之名焉。
△《十六策》·一卷(永樂大典本)
此本載《永樂大典》中,舊題漢諸葛亮撰。考亮著作,陳壽《三國志》詳列
於傳後,初無是書之名,故晁公武《讀書志》疑附托者所為。又晁志曰:有序稱
謹進便宜十六事,是尚有偽撰亮序文。今本不載,而末有李革跋雲,泰和五祀中
秋日,閱圖書,得此集,因錄一本,既竟而題於此。革字君美,河津人。登大定
二十五年進士,貞祐中為吏部尚書。蓋晁氏所據宋人本,此則金人本耳。又晁氏
稱六曰治民,今本作治人;十二曰治亂,今本作治政;十六曰陰察,今本作陰誡。
亦小小異同,然皆不足究詰也。
△《將苑》·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舊本題漢諸葛亮撰。前有明僉都御史寧仲升序,謂出於士人周源所藏。考此
書諸家不著錄,至尤袤《遂初堂書目》乃載其名,亦稱亮撰,蓋偽書之晚出者。
又明焦竑《經籍志》更有亮《心書》、《六軍鏡》、《心訣》、《兵機法》諸書,
益為依託。蓋宋以來兵家之書,多托於亮;明以來術數之書,多托於劉基。委巷
之談,均無足與深辨者耳。
△《心書》·一卷(陝西巡撫采進本)
舊本題漢諸葛亮撰。書中皆言為將用兵之法。陶宗儀《說郛》作《新書》。
明弘治間,關西劉讓鋟之於木,始改名《心書》,附以出師二表。嘉靖中,夔人
張銳重刊,增入夔門圖,前載讓序,後有鄖鄉進士寇韋跋,皆以為真出於亮。考
五十篇內之文,大都竊取《孫子》書而附以迂陋之言,至不足道。蓋妄人所偽作,
又出於《將苑》之後也。
△《兵要望江南歌》·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是書詳述兵家占候凡三十二門,各以望江南詞括之。《崇文總目》題武安軍
左押衙易靜撰,蓋唐人也。晁公武《讀書志》則稱舊題黃石公以授張良,其妄殆
不待辨。此本又題唐李靖撰。案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詞本李德裕為亡妓
謝秋娘作,則其調起於中唐。世傳《海山記》,隋煬帝作望江南八闋,實出偽托。
靖在唐初,安得預製是詞?推厥所由,蓋以望江南調始德裕,德裕實封衛國公,
言兵者多稱靖,靖亦封衛國公,此書以望江南談兵,遂合兩衛公而一之耳。末附
李淳風占風法、諸葛亮氣候歌,前有梁禎明三年安邱劉鄩序,均詞意凡鄙,亦偽
托也。
△《武經體注大全會解》·七卷(內府藏本)
國朝夏振翼撰。振翼字遯門,蕪湖人。《孫子》等七書,武科用以試士,故
相傳謂之武經。振翼因依《五經講章》例,作體注以訓釋之,冠以胡秉中《射學
摘要》一篇。蓋坊間通俗之本也。
(謹案《四庫》編纂之例,凡注古書者仍以古書之時代為次,則此書當列
《孫子匯徵》後。然七書合為一編。實始於宋元豐中,又與自為一書者不同,故
今移冠宋人兵書之前。)
△《將鑒論斷》·十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舊本題宋戴少望撰。考沈光作《戴溪岷隱春秋傳》序稱其字曰少望,則此書
當為溪作。然溪以淳熙五年登第,開禧中尚官資善堂說書。而此書自序題紹興辛
酉,為高宗十一年,下距其登第之歲三十八年,距開禧元年更六十五年,溪不應
如是之老壽。疑別一人,其名偶與溪字同也。是書采輯古來善用兵者,始於孫武,
終於郭崇韜,凡九十三人,各以時代為次。每人之下,皆以一語標目,評其得失,
而反覆論其所以然,大抵多為南渡後時事而發。如第一條詆孫武之徒能滅楚,終
於恃強以亡吳,蓋隱以比金兵破汴之事。第二條稱范蠡能復吳仇,為春秋大夫第
一,則又隱激諸將恢復之心。而耿弇一條,竇憲一條,尤三致意焉。然大旨主於
尚仁義,賤權謀,尊儒者,抑武臣,至以能讀《三略》之書者始可以立功,則又
衣冠而拯焚溺,與南渡事勢迥乎不合矣。此本為宋麻沙版,明武定侯郭勛嘗重刻
之。前有正德十年達賓序,題曰《將鑒博議》,與宋版不同。考《永樂大典》已
引為《將鑒博議》,則其來久矣。
△《江東十鑒》·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宋李舜臣撰。舜臣字子思,井研人。乾道三年進士,官成都府教授,擢宗正
寺主簿。事跡具《宋史》本傳。是編蒐輯江東戰勝之跡,上起三國,下至六朝,
共得十事:一曰周瑜赤壁之戰,二曰祖逖譙城之戰,三曰褚裒彭城之戰,四曰桓
溫灞水之戰,五曰謝玄淝水之戰,六曰劉裕關中之戰,七曰到彥之河南之戰,八
曰蕭衍義陽之戰,九曰陳慶之洛陽之戰,十曰吳明徹淮南之戰。皆先敘其事,次
加論斷。蓋宋自高宗南渡,偏據一隅,地處下游,外臨勍敵,岌岌乎不能自保,
故舜臣特作此編,以勵戰氣。然自古以來,無以偏安江左而能北取中原者。舜臣
徒為大言,未核事勢也。明姚廣孝等編緝《永樂大典》,特錄其書,殆以廣孝吳
人,故藉以夸鄉邦之形勝。又成祖詔修是書之時,猶在南都,故廣孝等遷就其說。
不知明太祖之得天下,實緣起於江北,與漢高祖略同。又以崛起方新之氣,乘元
綱縱弛,盜賊蜂起之後,故席捲長驅,混一海內,非地形可據之故也。成祖篡立
之後,終於北遷,則金陵之不為勝地審矣。恭讀皇上御題,綜括南北之大勢,洞
燭往古之得失,用以辟舜臣之虛談,揭廣孝之私意,經緯天地,睿見高深,為萬
古定評,非尋常管蠡之見所能窺測萬一也。考《永樂大典》所載尚有地圖,此本
無之,蓋傳寫佚脫。然舜臣持論既謬,則其圖之有無固亦不足計矣。
△《美芹十論》·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舊本題宋辛棄疾撰。棄疾字幼安,歷城人。官至龍圖閣待制,進樞密都承旨。
卒謚忠敏。是書皆論恢復之計。其審勢、察情、觀釁三論,所以明敵之可勝。其
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徵、久任、詳戰七論,所以求己之能勝。卷末又載
上光宗疏一篇,論荊襄上流為東南重地疏一篇,論江淮疏一篇,議練民兵守淮疏
一篇,則後人所附入也。然史不言棄疾有此書。考《江西通志》,載臨川黃兌字
悅道,紹興進士,官至朝議大夫,嘗獻《美芹十策》,進取四論。此或兌書,後
人偽題棄疾歟?
△《江東十考》·一卷(永樂大典本)
宋李道傳撰。道傳字貫之,舜臣子也。官至太常博士,知果州。諡文節。事
跡具《宋史·儒林傳》。是書前有自序曰:孝宗元年,方事恢復,時先君初仕,
討論南北間事,著《江東勝後之鑑》十篇上之。竊謂戰勝存乎備具,退守存乎人
心,因復考六朝備具之實,曰屯兵之地,曰統兵之任,曰取兵之制,曰財賦之出,
曰出師之途,曰饋運之方,曰舟師之利,曰出騎之用,曰守城之規,曰守江之要,
凡十篇,參之古今,論其大略云云。蓋以補其父之書,然皆儒生坐談之見也。
△《南北十論》·一卷(永樂大典本)
案此書載《永樂大典》,題曰許學士撰,不著其名。蓋亦南宋人也。十論僅
存其八,曰吳,曰蜀,曰東晉,曰宋,曰齊,曰梁,曰陳,曰元魏。末曰:天下
之物,本吾所有而吾取之,則其理順。非吾所有而吾爭之,則其事逆。又曰:晉
氏啟土,六合為家,子孫雖播遷,而天下與之爭衡者,皆其故臣。地吾地,民吾
民,城邑吾之城邑,因其有以用之,如反覆手之易。褚裒北伐,青、兗之民襁負
來歸;桓溫至灞上,父老爭迎,牛酒踵至;劉裕入長安,秦民鹹相告語,指鹹陽
宮殿為晉人第宅。而數子之無成者,皆其自失之。嗚呼!民心如此,境土不復,
君子不以責晉而誰責也。其隱諷南渡君臣,可謂切矣。然東晉中原雲擾,群雄各
據一隅,建炎、紹興以來,則金憑全盛之勢,宋當積弱之餘,其勝負又當別論耳。
△《百將傳》·一百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宋張預撰。翟安道注。預字公立,東光人。安道字居仕,安陽人。其書采歷
代名將百人,始於周太公,終於五代劉鄩,各為之傳,而綜論其行事。凡有一節
與孫武書合者,皆表而出之,別以《孫子兵法》題其後。蓋欲述古以規時,亦戴
少望《將鑒論斷》之類。然其分配多未確當,立說亦未免近迂。仍為宋人之談兵
而已矣。
△《八陣合變圖說》·(無卷數,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龍正撰。正,武都人。正德中,萊陽藍章,巡撫四川,駐兵漢中。遣人至
魚復江,圖八陣壘石。正時在章幕中,遂推演為圖說,刊於蜀中。
△《北邊事跡》·一卷(戶部尚書王際華家藏本)
明王瓊撰。瓊有《晉溪奏議》,已著錄。瓊在嘉靖初總督三邊軍務,因集歷
代守邊得失,及所條畫奏疏,合為一書。大旨主於花馬池一路三百里,及環縣至
蘭州八百里,皆築牆掘塹,以為臨邊設險之計。又欲仿趙充國故策,於甘肅屯田,
以備戰守。蓋當時兵力,不能及遠,故其所設施,止於如此。後附設險守邊圖,
則所起邊牆及剷削崖谷之道里尺寸也。
△《西番事跡》·一卷(戶部尚書王際華家藏本)
明王瓊撰。瓊總督三邊時,出兵討土魯番,撫定其部族,而誅其不順命者。
因為此書,歷敘漢先零宋岷洮諸羌叛服之事,而以當時用兵始末附之。其論王安
石遣王韶西征事,許其能詰兵戎以強宋室,而斥史臣以安石為開邊生事之非。蓋
亦有見於明世邊備之不修而為是言歟?前有王九思序,稱關中士大夫作為詩歌以
紀其盛,題曰《元老靖遷》,屬九思序之,而書中實無詩歌。序與書頗不相應,
疑刊書者誤取他序以冠此冊也。
△《海寇議》·一卷(戶部尚書王際華家藏本)
明萬表撰。表字民望,鄞縣人。正德末武進士,累官都督同知僉事,南京中
軍都督府。時值海寇出沒,為江浙患,表推原禍本,以為奸民通番者所致。因為
此議,上之當事,歷敘逋逃嘯聚始末甚詳。其後倭亂大起,表結少林僧,習格鬥
法,屢殲其眾。蓋本能以才略自顯者,宜其所言之具有先見也。案黃虞稷《千頃
堂書目》,載表海寇前後議一卷。此乃袁褧采入《金聲玉振集》者,所錄僅一卷。
疑已佚其後議,又訛萬為范,尤為失考矣。
△《塞語》·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尹耕撰。耕有《南泰紀略》,已著錄。是書作於嘉靖庚戌,皆言捍禦塞北
諸部之術。一曰遷情,二曰形勢,三曰城塞,四曰乘塞,五曰出塞,六曰抽丁,
七曰官軍戶,八曰練習,九曰保馬,十曰民堡,十一曰審幾。耕以邊才自負,其
言頗縱橫博辨,然亦書生紙上之談也。
△《備倭記》·二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明卜大同撰。大同字吉夫,秀水人。嘉靖戊戌進士。由刑部主事歷任湖廣按
察司僉事。弭蘄、黃盜有功,升布政司參議。又有平苗功,終於福建巡海副使。
是編即其官福建時講求備倭之術而作也。上卷分八篇,曰制置,曰方畫,曰將領,
曰士卒,曰烽堠,曰險要,曰戰舸,曰邊儲。下卷分二篇,曰奏牘,曰策議。所
言頗簡略,不足以資考核,又喜徵古事,尤屬空談。其書本名《備倭圖記》,原
本卷首尚有海圖。此本佚之,遂並書名刪去圖字。然浙江鮑士恭家藏本尚題《備
倭圖記》也。
△《兩浙兵制》·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侯繼國撰。繼國號龍泉,金山衛人。世襲指揮使。是書第一卷首列全浙海
圖,附以說,並及沿革兵制。又析杭、嘉、湖三府為一圖,寧、紹二府為一圖,
台、金、嚴三府為一圖,溫、處二府為一圖。圖後均有說,並詳列其兵制、烽堠、
倭犯。第二卷載造戰船、福船、鳥船、沙船、唬船、火器、軍器及營操、申操、
哨操、伍操等圖。第三卷載倭警始末。第四卷為日本風土記。於一時海防軍政,
最為詳悉。惟《日本風土記》有錄無書,疑裝緝者偶佚之也。考明世宗本紀,二
十年五月,倭犯朝鮮,陷王京,朝鮮王李昖奔義州求救。二十一年正月,李如
松攻倭於平壤,克之。四月,倭棄王京逃,使小西飛請封。二十三年正月,封平
秀吉為日本國王。二十四年九月,平秀吉抗不受封,復侵朝鮮。此書中倭警始末
載,朝鮮國王奏,二十九年九月、十月、十一月,倭賊仍於慶州機張縣、蔚山郡
麗陽縣、梁山郡等處肆意攻掠。而經略宋應昌為倭奏請封貢,乃即在此數月內。
則倭之請貢非實可知。又載充龍港船商許豫,偵知倭賊初敗於平壤,即食盡矢窮,
思逃無路,乃以封貢議和,是墮其計。又稱倭賊素詐,議和後新造大艘十餘只,
將欲為亂,恐和非實。與李昖所奏情事相符。乃應昌力主和議,反斥李昖妄
奏。是二十四年日本之叛,應昌罪無可辭。此書實可以曲證史事。而應昌所著
《經略復國要編》,於李昖之奏,許豫之偵,遼東巡按之訐,概不錄入,則自
張其功而匿其短也。此書又可以勘其謬矣。惟考《平壤錄》,載日本謝表無年月,
當時斷為沈惟敬捏造,而此書載之。又多列案牘全文,辭旨鄙俚,失於刪潤,是
則不免小疵耳。
△《將將紀》·二十四卷(內府藏本)
明李材撰。材有《李見羅書》,已著錄。是書大旨專重御將,而首卷至九卷
詳載漢、唐、宋七帝本紀之文,牽連並書,殊無斷制。十卷至二十一卷分別得失,
用為法戒。自虞、夏迄於南宋,各綴數條,亦未完備。二十二卷至二十四卷援摭
經文,旁及子史,議論尤迂。據《明史》本傳,材於隆慶中官廣東按察使僉事,
嘗破羅旁賊,屢殲倭寇。萬曆中官雲南按察使,備兵金騰時,又屢破緬甸之眾。
則非全不知兵者,而其書乃拘腐如是。蓋材以講學著名,恐儒者以不談王道病之
故也。
△《運籌綱目》·八卷、《決勝綱目》·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葉夢熊撰。夢熊字南兆,歸善人。嘉靖己丑進士。官至南京工部尚書。事
跡附見《明史·魏學曾傳》。此編乃其以都御史兼兵部侍郎總督三邊時所作。
《運籌綱目》凡八卷,為綱八,為目八十,綱目之下,俱有統論,各采史事以證
之。《決勝綱目》凡十卷,俱以二字標目,不立總綱目,凡百條,亦前綴統論,
證以史事。惟《運籌綱目》列史事而評之,《決勝綱目》先立說而以史事證之,
為體例小異耳。夢熊官陝西巡撫時,曾請討撦力克,與經略不合,朝廷右經略
而絀其議。後移甘肅,有討賊功,蓋亦留心韜鈐者。然兵機萬變,轉瞬勢移,田
單火牛,再用則敗,是固不可以成法拘耳。
△《軍權》·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何良臣撰。良臣有《陣紀》,已著錄。是書分國本、國禁、兵本、兵秘、
禮士、士遇、馭士、士品、握機、揣情、必慮、必克、將事、將誡、任將、軍范、
術占,凡十七目,一百七十四篇。中間有雲,募選之事,付諸有司,欺昧朦朧,
上下交蔽。又雲,將不識兵,兵不識將,卒然有事,實無以支。皆譏切時政之語。
自序稱,早歲事戎行,足跡遍寰宇,而累於談忌,困於貪胥。蓋亦發憤而著書者
也。
△《倭情考略》·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郭光復撰。光復武昌人。官揚州府知府。考萬曆己丑進士別有一郭光復,
順天固安人。官至右副都御史,遼東巡撫。姓名偶同,非一人也。嘉靖中,東南
屢中倭患,而揚州當江海之沖,被害尤甚。光復以為必得其情,始可籌備御之術,
因考次所聞為此編。首總論,次事略,次倭患,次倭術,次倭語,次倭好,次倭
船,次倭刀。載其情狀頗詳,蓋亦知己知彼之意。而得諸傳聞,未必一一確實也。
△《長子心鈐》·(無卷數,兩江總督采進本)
舊本題明戚繼光撰。繼光有《練兵實紀》,已著錄。考書中對壘號令一條雲,
南塘戚少保謂此為束伍第一陣法,屢戰屢勝,皆由於此。則非繼光所自為矣。又
車營一條雲,一放廁所節,不錄。又取散長蛇陣一條雲,以扳子鳴一聲,注曰其
制未詳。則明為後人抄撮繼光舊文,偽題此名。以繼光《練兵實紀》校之,皆一
一具載也。
△《蒞戎要略》·一卷(編修程晉芳家藏本)
舊本題明戚繼光撰。即《練兵實紀》中之條約也。或先有此冊,後乃載入書
中。或後人於書中鈔出別行,則均不可知矣。
△《武備新書》·十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舊本題明戚繼光撰。與繼光《紀效新書》大同小異,仍冠以繼光《紀效新書》
序。其手足篇中火器諸圖下,題曰崇禎庚午仲秋,羽南彭翔謹錄秘藏。考繼光卒
於萬曆丁亥,則必非繼光手著矣。首有四明謝三賓訂正字,當即三賓所損益,改
此名也。其中如火龍捲地飛炮,雕木為虎豹之形,以輪駕之,使口中出火。飛馬、
天神及木人、火馬、天雷炮並以木為人,縛於馬上,飾以紙甲冑,而藏炮於腹,
以火爇馬尾,使之沖敵。殆於兒戲。明季談兵者如是,其亡國非不幸也。
△《古今將略》·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案《明史·藝文志》、黃虞稷《千頃堂書目》載此書,皆作馮孜撰。孜字原
泉,桐鄉人。隆慶戊辰進士,官至湖廣布政使。此刊本則題馮時寧以一甫撰。前
有李維楨序,亦稱時寧所作。維楨登隆慶戊辰進士,與孜同年,似不應有誤。然
孜六世孫浩有此書跋,稱孜生三子,次曰時寧,孜歿時僅六歲。及年漸長,忽有
志習武,乃妄竊父書,鑿改己名,且求父之同年李維楨為序。維楨詭隨徇物,竟
不為之是正雲。其語出馮氏子孫,當必有據。然則此書實孜所撰,刊本及序皆偽
作,不足信也。書分元、亨、利、貞四集,采自黃帝迄明代,以戰功顯者,錄其
事跡,而以孫、吳諸書所載兵法證之。體例略與宋張預《百將傳》相近,特隨事
節錄,不立全傳為異耳。
△《嶺西水陸兵紀》·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盛萬年撰。萬年字恭伯,秀水人。萬曆癸未進士,官至江西按察使。遷雲
南布政使,未到官卒。是編乃萬年官廣西按察使時,值倭入寇,萬年擊破之。因
增設戰船,繕治營壘,益兵練卒,為善後計。以電白、吳川東南濱海,番舶內犯,
二地先受其害。遂審度地勢,布置堡寨,圖其兵弁制度及巡船款式,以成此書。
其陸路則由電白、吳川至於高州添置員弁,凡郵傳之政及攻守之器悉載焉。歲久
版佚。此本乃國朝雍正辛亥,其裔孫熙祚署吳川縣知縣,即萬年駐兵之地,因校
其舊本,重梓以行。
△《劍草》·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熊明遇撰。明遇字子良,進賢人。萬曆辛丑進士,官至兵部尚書。事跡具
《明史》本傳。是編摘取古今名將事跡,為之論斷,凡百餘條。蓋隨筆札記之文,
不足以當著述之目。
△《嶺南客對》·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舊本題粵西舜山子撰,不著姓名。所紀有王守仁事,則嘉隆以後人也。其書
以粵中猺獞嘯聚,時出劫掠,為居民行旅之害,有司不能制,故設為賈客問
答,以推究其得失。大略為土軍畏怯好利,將帥營求冒功,必得老成而任之,合
四省兵力,明賞罰,嚴號令,始可成功。其雲府江之賊,東則荔浦,西則宣威,
古田、修仁、兩江等處,亦間有之。蓋指桂林、平樂二府所屬猺人而言。即
《明史·土司傳》所稱設防置戍,世世為患者也。是編所陳方略,雖未必切中事
機,然亦可見當時疆吏措置乖方,不能綏靖,致起草茅之竊議矣。
△《左氏兵略》·三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陳禹謨撰。禹謨有《經籍異同》,已著錄。是編乃其任兵部司務時所撰,
嘗疏進於朝。其例取《左傳》之敘及兵事者,以次排纂,仍從十二公之序。其事
相類者,則不拘時代,類附於前。又雜引子史證明之,而斷以己意,謂之捫虱談。
非惟無關於《春秋》,並無關於《左傳》,特藉以談兵而已。考《五代史·敬翔
傳》曰:梁太祖問翔曰:聞子讀《春秋》,《春秋》所紀何等事?翔曰:諸侯戰
爭之事耳。太祖曰:其用兵之法,可以為吾用乎?翔曰:兵者應變出奇以取勝,
春秋古法,不可用於今云云。是左氏兵法至五代已不可用,而禹謨進疏,乃請敕
下該部,將副本梓行,俾九邊將領人手一編。是與北向誦《孝經》何異。明季士
大夫之迂謬,至於如是,欲不亡也得乎?
△《類輯練兵諸書》·十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董承詔編。承詔,武進人。萬曆丁未進士,天啟中官至浙江左布政使。是
書輯錄戚繼光談兵之言。繼光所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儲練通論》、
《哨守條約》四書,承詔薈萃其說,刪除繁複,編為十六類,曰奏疏,曰條議,
曰將略,曰兵紀,曰賞罰,曰陣,曰營,曰戰,曰操,曰哨守,曰長兵,曰短兵,
曰聲類,曰色類,曰什器,曰儀節。而以汪道昆所作繼光墓誌及承詔所作小傳冠
於首。
△《火器圖》·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顧斌撰。斌字質夫,晉江人。萬曆己酉舉人,官廣東信宜縣知縣,調蜀府
左長史。是編言軍中火攻之具甚詳,然大抵斌以意造之。如所制木人騎馬之類,
頗近兒戲。其火藥器具皆取天地星宿之數,太極兩儀之象,亦殊為迂闊。前有火
器原、火攻要二篇,多書生紙上之談。又末有風雨賦一篇,謂熟此以占天文,百
無一失。是尤必不然之事也。
△《兵機類纂》·三十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張龍翼撰。龍翼字羽明,松江人。是書取古今言兵事者,自《春秋左氏傳》
而下,至於元、明,分為三十二類。每類中又各析子目,所載明事尤詳,大抵書
生紙上談也。第三十一卷專言陣勢,然陣法未載圖式,殊為闕略。其凡例雲,篇
中如陣法、器械之類,不詳圖說者,慮或冗漫,亦為文飾其詞。蓋是書之作,本
為武闈答策之用,故可略則略耳。
△《廣名將譜》·十七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不著撰人名氏。卷首題黃道周注斷。前有崇禎癸未道周序,稱即舊本,芟其
繁文,取其精要,入妙旁批,有疑夾注,又總斷結其智勇之所在云云。詞意弇陋,
決不出道周之手,殆坊肆所依託。其目錄後幅割裂,亦似非足本。
△《左略》·一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曾益撰。益字子謙,山陰人。其書專摘《左傳》所言兵事凡五十六篇,每
條標以名目。陳禹謨《左氏兵略》尚援引他書,疏通證解。此但摘錄傳文,益無
可采矣。
△《談兵髓》·七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題西浙囂囂生撰,不著名氏。首為談兵髓說,稱自黃帝用兵以來,兵法不廢
天時。故日月星辰,風雲節候,皆用兵者所宜知。然其所載,如黃赤道、渾天儀、
寒暑晝夜長短諸說,多涉律歷家言,於兵事無可徵驗。蓋亦雜綴成書,初無秘授
也。前有王洽序。洽字和仲,臨邑人。萬曆甲辰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序作於天
啟甲子,蓋其巡撫浙江之時,則所為囂囂生者,亦明末人矣。
△《殘本金湯十二籌》·八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李盤撰。盤字小有,揚州人。是書以十二籌為名,而今所存者,一曰籌修
備,二曰籌訓練,三曰籌積貯,四曰籌制器,五曰籌清野,六曰籌方略,七曰籌
水戰,八曰籌制勝,已闕其四籌,蓋斷爛不完之本矣。所言皆團練鄉勇,扞御土
寇之計。雜引古事以證之,多不切合,亦頗支蔓。如無糧無水不可以守,三尺童
子能知之,而臚列前代絕糧絕水之故實,以為鑑戒。連篇累牘,殊為浪費筆墨。
所列飛鎗、飛刀諸法,及以桐油雞卵拋擲敵船,使滑不能立諸計,亦頗近戲劇
也。
△《左氏兵法測要》·二十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宋徵璧撰。徵璧原名存楠,字尚木,華亭人。是書節略左氏所紀兵事,而
論其得失。春秋車戰事,與後世迥異,徵璧引以談兵,殊為不達時變也。
△《兵鏡》·十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鄧廷羅撰。廷羅字叔奇,號偶樵,江寧人。順治中拔貢生,官至湖廣荊
南道。是編凡孫子集注一卷,十三篇各為評釋。其作戰一篇,移為第三。九變一
篇,改為軍變,而刪其與地形篇重出五句。九地一篇,謂原本重複,為之改正,
殊嫌竄亂舊文。次為兵鏡或問上、下卷,各十五篇。次為兵鏡備考八卷,則於十
三篇中摘其要語為綱,而羅列史事以互證其說。摭拾頗為叢雜。
△《武備志略》·五卷(內府藏本)
國朝傅禹撰。禹字服水,義烏人。是編惟抄撮武經諸書及明茅元儀《武備志》,
別無特見。
△《歷代車戰敘略》·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張泰交撰。泰交字洎谷,陽城人。康熙壬戌進士,官至浙江巡撫。是書
皆剽宋章俊卿《山堂考索後集》車戰篇之文,而稍附益之,別無考正。如述列國
車戰,而齊侯伐衛之先驅申驅失載。敘唐代,而裴行儉之糧車、李光弼之櫑車
亦失載。敘明代,而給事中李侃所奏之騾車、總兵官張泰所造之獨馬小車,定襄
伯郭登之仿古偏箱車皆不能徵引。蓋不免於疏漏矣。
△《練閱火器陣紀》·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國朝薛熙撰。熙字孝穆,蘇州人。是書記康熙三十五年江南提督張雲翼演教
炮弩之事。所言陣法頗詳,然皆訓練常制也。
──右“兵家類”四十七部,三百八十八卷,內二部無卷數,皆附《存目》。
0
猜你喜歡
卷一百二十七 列傳第十五
《明史》 ○李善長 汪廣洋 李善長卷二
《穆天子傳》 ○古文 □柏夭曰:□封膜晝卷五十九 張衡列傳第四十九
《後漢書》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世為著卷三十六 本紀第三十六
《宋史》 ○光宗 光宗循道憲仁明功茂第二十六出 玩真
《牡丹亭》 〔生上〕“芭蕉葉上雨難留,芍藥梢畫格拾遺
《林泉高致》 《早春晚煙》,驕陽初蒸,晨光欲動卷六 謝明皇帝賜絲布等啟
《六朝文絜》 臣某啟:奉敕垂賜雜色絲布綿絹等三卷一一六 河東奉使奏草卷下
《歐陽修集》 ◎札狀十七首〈附牒三首〉卷二百六十五 列傳五十二
《清史稿》 ○湯斌(孫之旭) 陸隴其 張卷四十三 本紀第四十三
《元史》 ◎順帝六 十三年春正月庚午卷四十三 列傳第三十三
《南史》 ◎齊高帝諸子下 臨川獻王映卷五十八 列傳第二十八
《晉書》 ◎周處(子玘 玘子勰 玘弟札卷七 與陽休之書
《六朝文絜》 陽生大弟:吾比以家貧親老,時還故九歌 國殤
《楚辭》 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興師 抗天兵蠻王初受執
《三國演義》 卻說諸葛丞相在於成都,事無大小,卷十八 甄監生浪吞秘藥 春花婢誤泄風情
《二刻拍案驚奇》 詩云: 自古成仙必有緣,仙卷五十七 列傳第四十五
《魏書》 ◎高祐 崔挺 高祐,字子貝多芬傳-正文
《貝多芬傳》 竭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九
《宋史》 ◎地理二 ○河北路 河東紅與黑(下)-卷下-26
《紅與黑》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