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秦漢>> 李斯篆書《會稽刻石》正文

李斯篆書《會稽刻石》

作者:李斯 書體:篆書

李斯篆書《會稽刻石》

李斯篆書《會稽刻石》

【釋文】:皇帝休烈,平一宇內,德惠攸長。卅有七年,親巡天下,周覽遠方。遂登會稽,宣省習俗,黔首齋莊。群臣誦功,本原事跡,追道高明。秦聖臨國,始定刑名,顯陳舊章。初平法式,審別職任,以立恆常。六王專倍,貪戾慠猛,率眾自強。暴虐恣行,負力而驕,數動甲兵。陰通間使,以事合從,行為辟方。內飾詐謀,外來侵邊,遂起禍殃。義威誅之,殄熄暴悖,亂賊滅亡。聖德廣密,六合之中,被澤無疆。皇帝並宇,兼聽萬事,遠近畢清。運理群物,考驗事實,各載其名。貴賤並通,善否陳前,靡有隱情。飾省宣義,有子而嫁,倍死不貞。防隔內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誠。夫為寄猳,殺之無罪,男秉義程。妻為逃嫁,子不得母,鹹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風,蒙被休經。皆遵度軌,和安敦勉,莫不順令。黔首修絜,人樂同則,嘉保太平。後敬奉法,常治無極,輿舟不傾。從臣誦烈,請刻此石,光垂休銘。

公元前210年(始皇37年),秦始皇第五次巡遊會稽(今浙江紹興),祭大禹陵,宣揚功德,命丞相李斯手書銘文,此即《會稽刻石》。

文以三句一韻,字四寸,畫如小指。由於各種原因,原碑已失或磨滅,原址考證多爭論。據載南朝梁時,竟陵王子良守會稽,登山見碑,曾使主簿范雲讀之。宋人姚寬(字令威)《西溪叢語》云:“予嘗上會稽東山,登秦望山之巔,儘是黃茅,並無樹木。山側有三石筍,上無字跡,後自小徑別至一山,俗名鵝鼻山,山頂有石如屋中開,一碑插其中,文皆為風雨所剝,僅隱約可見,其為大篆小篆,均不可考。不知此石果岑石歟?非始皇之力,亦不能插於石中也。此山險絕,罕有至者,其非偽碑可知。”據此可知此碑在梁朝以前,似乎文石無恙,宋紹興以前,字雖泐但刻石猶在。

現存的會稽刻石仿刻,為元至正初年(公元1341年),紹興路推官申屠駉,以家藏摹本,摹勒於府學稽古閣( 今紹興市稽山中學)。碑高230厘米,文小篆,與《史記》所載字數也不全一致。石之背面亦為徐鉉所摹之《嶧山刻石》。清康熙年間,《會稽刻石》為石工磨去,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閏四月朔,郡守李亨特囑錢泳以申屠氏本重勒,劉征刻,立於原處。現移於大禹陵碑廊。

其字風格似嶧山碑,筆致工整,結體規格化,是掌握小篆結構的重要資料。但原石几經翻刻,僅有結構模樣,因太偏於圓整規範,已失秦篆生動活靈的筆勢。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尾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