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
司馬光 《資治通鑑·周紀·周紀四》名句出處
摘自《資治通鑑·周紀·周紀四》
解釋:即使做一件壞事、殺一個無辜的人便可以得到天下,仁愛的人也不會去乾。
原文摘要:
也。天、地、人皆告矣,而王不知誡焉,何得無誅!”遂弒王於鼓裡。 荀子論之曰:國者,天下之利勢也。得道以持之,則大安也,大榮也,積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則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無之。及其綦也,索為匹夫,不可得也。齊湣、宋獻是也。故用國者義立而王,信立而霸,權謀立而亡。 挈國以呼禮義也,而無以害之。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擽然扶持心國,且若是其固也。之所與為之者之人,則舉義士也;之所以為布陳於國家刑法者,則舉義法也;主之所極然,帥群臣而首向之者,則舉義志也。如是,則下仰上以義矣,是綦定也。綦定而國定,國定而天下定。故曰:以國濟義,一日而白,湯、武是也。是所謂義立而王也。 德雖未至也,義雖未濟也,然而天下之理略奏矣,刑
名句書法欣賞
司馬光名句,資治通鑑·周紀·周紀四名句
名句推薦
春江暖漲桃花水。畫舫珠簾,載酒東風裡。
顧德輝《蝶戀花·春江暖漲桃花水》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盼來早與來遲。
佚名《增廣賢文·上集》正蹇驢吟影,茶煙灶冷,酒亭門閉。
吳文英《無悶·催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孔子弟子《論語·為政篇》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術也。
墨子《墨子·08章 尚賢(上)》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
蒲松齡《聊齋志異·卷二·阿寶》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老子《老子·道經·第二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