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李白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名句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白霜。
我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注釋
靜夜思:靜靜的夜裡,產生的思緒。
床:今傳五種說法。
一指井台。已經有學者撰文考證過。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程實將考證結果寫成論文發表在刊物上,還和好友創作了《詩意圖》。
二指井欄。從考古發現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構水井。古代井欄有數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這方框形既像四堵牆,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床,說明井和床有關係,其關係的發生則是由於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古代井欄專門有一個字來指稱,即“韓”字。《說文》釋“韓”為“井垣也”,即井牆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詩中的‘床’字,是爭論和異議的焦點。我們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詩的寫作背景是在一個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圓前後,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鄉之情。
既然作者抬頭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處室內,在室內隨便一抬頭,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們斷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於具體是什麼,很難考證。從意義上講,‘床’可能與‘窗’通假,而且在窗戶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參照宋代版本,‘舉頭望山月’,便可證實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從時間上講,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對作者原意的忠誠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義,即坐臥的器具,《詩經·小雅·斯乾》有“載寐之牀”,《易·剝牀·王犢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說,講得即是臥具。
五馬未都等認為,床應解釋為胡床。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古時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馬扎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現代人常為古代文獻中或詩詞中的“胡床”或“床”所誤。至遲在唐時,“床”仍然是“胡床”(即馬扎,一種坐具)。
疑:好像。
舉頭:抬頭。
簡評
李白的《靜夜思》創作於公元726年(唐玄宗開元十四年)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舍,當時李白26歲。同時同地所作的還有一首《秋夕旅懷》。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李白名句,靜夜思名句
名句推薦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
辛棄疾《定風波·暮春漫興》處顛者危,勢豐者虧。
王充《論衡·卷一·累害篇》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荀子《荀子·性惡》沫餑,湯之華也。華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餑,輕細者曰花
陸羽《茶經·五之煮》賞罰如加於身,賦斂如取己物。此愛民之道也。
姜子牙《六韜·文韜·國務》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到高山上。
唐寅《登山詩》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
洪應明《菜根譚·概論》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辛棄疾《生查子·獨游雨岩》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弟子《論語·為政篇》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
孟子《孟子·公孫丑章句上·第五節》守經事而不知其宜,遭變事而不知其權。
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