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鮑溶的《採珠行》
全文:
東方暮空海面平,驪龍弄珠燒月明。
海人驚窺水底火,。
百寶錯落隨龍行。
浮心一夜生奸見,月質龍軀看幾遍。
擘波下去忘此身,迢迢謂海無靈神。
海宮正當龍睡重,。
昨夜孤光今得弄。
河伯空憂水府貧,天吳不敢相驚動。
一團冰容掌上清,四面人入光中行。
騰華乍搖白日影,。
銅鏡萬古羞為靈。
海邊老翁怨狂子,抱珠哭向無底水。
一富何須龍頷前,千金幾葬魚腹里。
鱗蟲變化為陰陽,。
填海破山無景光。
拊心仿佛失珠意,此土為爾離農桑。
飲風衣日亦飽暖,老翁擲卻荊雞卵。
參考注釋
鱗蟲
體表有鱗甲的動物,一般指魚類和爬行類。《大戴禮記·曾子天圓》:“介蟲之精者曰龜,鱗蟲之精者曰龍。”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順逆》:“恩及鱗蟲,則魚大為。” 唐 白居易 《汎渭賦》:“彼鱗蟲兮與羽族,鹹知樂而不知惠。” 清 丘逢甲 《前詩多見和者所懷未盡複次前韻》:“鱗蟲聖者龍,乃獨崇明禋。” 王闓運 《御夷論》:“若夫開山海以招鱗蟲,假冠裳而飾犬蛇,趨利如騖。”
變化
事物產生新的狀況
初漸謂之變,變時新舊兩體俱有;變盡舊體而有新體,謂之化。——《禮記·中庸》疏
一爭一擇,而變化之事出矣。——〔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則天道變化,不主故常是正。——〔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陰陽
(1)
(2) 古代哲學概念。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把矛盾運動中的萬事萬物概括為“陰”、“陽”兩個對立的範疇,並以雙方變化的原理來說明物質世界的運動
陰陽易位。——《楚辭·屈原·涉江》
(3) 日月運轉之學
陰陽曆算。——《後漢書·張衡傳》
研核陰陽。
(4) 天氣的變化
陰陽之變。——《呂氏春秋·察今》
鮑溶名句,採珠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