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韓偓的《八月六日作四首》
全文:
日離黃道十年昏,敏手重開造化門。
火帝動爐銷劍戟,風師吹雨洗乾坤。
左牽犬馬誠難測,右袒簪纓最負恩。
丹筆不知誰定罪,莫留遺蹟怨神孫。
金虎挻災不復論,構成狂猘犯車塵。
御衣空惜侍中血,國璽幾危皇后身。
圖霸未能知盜道,飾非唯欲害仁人。
黃旗紫氣今仍舊,免使老臣攀畫輪。
簪裾皆是漢公卿,盡作鋒鋩劍血醒。
顯負舊恩歸亂主,難教新國用輕刑。
穴中狡兔終須盡,井上嬰兒豈自寧。
底事亦疑懲未了,更應書罪在泉扃。
坐看包藏負國恩,無才不得預經綸。
袁安墜睫尋憂漢,賈誼濡毫但過秦。
威鳳鬼應遮矢射,靈犀天與隔埃塵。
堤防瓜李能終始,免愧於心負此身。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御衣
帝王所著的衣服。《後漢書·丁鴻傳》:“ 永平 十年詔徵, 鴻 至即召見,説《文侯之命篇》,賜御衣及綬。” 唐 李嶠 《春日游苑喜雨應詔》詩:“密雨迎仙步,低雨拂御衣。” 唐 王建 《贈王樞密》詩:“脫下御衣偏得著,進來龍馬每教騎。”《資治通鑑·後周世宗顯德五年》:“始命太僕卿 馮延魯 、衛尉少卿 鍾謨 使於 唐 ,賜以御衣、玉帶等及犒軍帛十萬。”
侍中
古代職官名。 秦 始置,兩 漢 沿置,為正規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出入宮廷,與聞朝政,逐漸變為親信貴重之職。 晉 以後,曾相當於宰相。 隋 因避諱改稱納言,又稱侍內。 唐 復稱,為門下省長官,乃宰相之職。 北宋 猶存其名, 南宋 廢。《漢書·百官公卿表上》:“侍中、左右曹諸史、散騎、中常侍,皆加官……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新唐書·百官志一》:“ 唐 因 隋 制,以三省之長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此宰相職也。”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古官尊卑不一》:“ 秦 漢 侍中本丞相史,不過掌虎子、捧唾壺等事。而 晉 以後之侍中,乃宰相也。”參閱《文獻通考·職官四》。
國璽
(1).即傳國璽。 秦 以後皇帝世代相傳的印章。《後漢書·徐璆傳》:“ 術 死軍破, 璆 得其盜國璽。”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辨誤二》:“蓋 秦 璽自 漢 以來,世世傳受,號稱國璽。”詳“傳國璽。”
(2).代表國家元首或最高權力的印章。
幾危
猶隱微。指預兆。《鬼谷子·本經陰符》:“損兌法靈蓍。損兌者幾危之決也。” 陶弘景 註:“幾危之理,兆動之微,非心眼莫能察見,故曰損兌者幾危之決也。”
後身
(1) 身體的後背部分
我只看見個後身,認不清是誰
(2) 上衣等的背後部分
這件襯衫後身太長了
韓偓名句,八月六日作四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