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麗江畫扇題二絕句·其一
作者:方鶴齋 朝代:清代為麗江畫扇題二絕句·其一原文
可有漁人來問津,蕭森林壑靜無人。
不知村落在何處,如此溪山好避秦。
詩詞問答
問:為麗江畫扇題二絕句·其一的作者是誰?答:方鶴齋
問:為麗江畫扇題二絕句·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為麗江畫扇題二絕句·其一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方鶴齋的名句有哪些?答:方鶴齋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真韻
參考注釋
漁人
漁民
問津
打聽渡口,引申為探求途徑或嘗試
使子路問津焉。——《論語·微子》
遂無問津者。——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無人問津
蕭森
(1).草木茂密貌。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平等寺》:“堂宇宏美,林木蕭森。” 宋 司馬光 《又和董氏東園檜屏石床》:“密葉蕭森翠幕紆,蹔來猶恨不長居。” 明 何景明 《懷化驛芭蕉》詩:“孟夏日初赫,蕭森蔽炎光。”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燦爛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蕭森。”
(2).草木凋零衰敗貌。 唐 張九齡 《郡舍南有園畦雜樹聊以永日》詩:“江城何寂歷,秋樹亦蕭森。” 宋 陸游 《秋思絕句》:“一片雲深更作陰,東軒草樹共蕭森。” 明 何景明 《九日黔國後園》詩之二:“天空遠水明秋岸,梧葉蕭森楓樹殘。” 魯迅 《無題》詩:“風波一浩蕩,花樹已蕭森。”
(3).陰森。 唐 杜甫 《秋興》詩之一:“玉露凋傷楓樹林, 巫山 巫峽 氣蕭森。” 寧調元 《游白雲歸感賦四律並柬同游諸子》:“夜氣蕭森十里堤,出門可有上天梯。” 徐遲 《入峽記》:“ 巫山 突然挺立兩側,何止十二峰。陽光被奪,氣象蕭森。”
林壑
樹林和山谷
無人
(1).沒有人才。《左傳·文公十三年》:“﹝ 士會 ﹞乃行。 繞朝 贈之以策,曰:‘子無謂 秦 無人,吾謀適不用也。’” 金 元好問 《曲阜紀行》詩之八:“吾謀未及用,勿謂 秦 無人。”
(2).沒有人;沒人在。《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秦王 屏左右,宮中虛無人。” 三國 魏 應璩 《與侍郎曹良思書》:“足下去後,甚相思想。《叔田》有無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風人之作,豈虛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詞:“深院無人,黃昏乍拆鞦韆,空鎖滿庭花雨。”參閱《詩·鄭風·叔于田》。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村落
村莊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如此
(1) 這樣,那樣;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這樣或那樣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資治通鑑》
理當如此
(2) 達到這個程度或達到這個範圍
勞苦而功高如此。——《史記·項羽本紀》
(3) 這樣的
兩座城市發展的狀況是如此相同
避秦
(1). 晉 陶潛 《桃花源記》:“自雲先世避 秦 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絶境,不復出焉。”後以“避秦”指避世隱居。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神道碑》:“ 夏陽 適 晉 ,得 隨會 而同奔; 東海 避 秦 ,與 毛公 而俱隱。” 唐 蘇廣文 《自商山宿隱居》詩:“聞道 桃園 堪避 秦 ,尋幽數日不逢人。”
(2).指躲避 * 或戰亂。《元人小令集·梧葉兒·天台洞》:“夕有猿敲戶,朝無客扣門,見幾個捕魚人,猶自向山中避 秦 。”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我們參禪原是虛名,避 秦 乃其實意。” 李大釗 《警 * 父老書》:“乃若 安南 亡於 法 , 朝鮮 並於 日 ,其墐戶無天,避 秦 無地之慘劇,尤為見者心酸,聞者發指。”
(3).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