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顏師顏謫齊州以詩寄之

作者:范正民 朝代:宋代

季顏師顏謫齊州以詩寄之原文

歷下故人今何在,音書久已隔寒暄。

多年別後紛紛事,何日樽前細細論。

忍見風霜摧羽翮,空教江漢瀉詞源。

聖朝寬大超前古,即有恩光照覆盆。

詩詞問答

問:季顏師顏謫齊州以詩寄之的作者是誰?答:范正民
問:季顏師顏謫齊州以詩寄之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季顏師顏謫齊州以詩寄之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元韻

2. 以上宋范公稱《過庭錄》

參考注釋

故人

(1) 舊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國演義》

(2) 古稱前妻或前夫

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來。——《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從門入,故人(指前妻)從閣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誼,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對門生故吏既親切又客氣的謙稱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後漢書·楊震傳》

何在

在哪裡

公理何在?

音書

音訊,書信。 唐 宋之問 《渡漢江》詩:“ 嶺 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三折:“都做了一春魚雁無訊息,不甫能一紙音書盼得。” 明 高明 《琵琶記·丹陛陳情》:“況隔千山萬水,生死存亡,雖有音書難寄。” 李大釗 《南天動亂適將去國憶天問軍中》詩:“風塵 河 北音書斷,戎馬 江 南羽檄紛。”

久已

早已;早就

這件事我久已忘卻了

寒暄

問寒問暖。今多泛指賓主見面時談天氣冷暖之類的應酬話(暄:溫暖)

地氣反寒暄,天時倒殺生。——白居易《桐花》

多年

謂歲月長久。 唐 白居易 《長恨歌》:“ 漢 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舊唐書·李密傳》:“愛之如父母,敬之若神明,用能享國多年,祚延長世。”《儒林外史》第六回:“多年名宿,今番又掇高科;英俊少年,一舉便登上第。” 茅盾 《子夜》十八:“好比多年不見的老朋友,昨天是第一次重逢,說不完那許多離情別緒,而今天便覺得無話可談了。”

紛紛

(1) 多而雜亂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唐· 高適《別董大》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唐·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2) 一個接一個地,接二連三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何日

哪一天;什麼時候。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 仲仙 ﹞又吟曰:‘儂別去,淚雙流,使我揉斷離腸何日休。’” 劉大白 《各各作工》詩:“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麼財東,什麼僱傭,一樣的人,階級重重!無人不工,何日成功!”

細細

(1).輕微。 唐 杜甫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詩:“宮草微微承委珮,鑪煙細細駐遊絲。” 宋 晏殊 《清平樂》詞:“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聶小倩》:“足心有小孔,如錐刺者,細細有血出。”

(2).仔細。 宋 蘇轍 《葺居》詩之四:“時來拾瓦礫,細細留花地。”《紅樓夢》第九四回:“你竟叫 賴大 帶了去細細的問他的本家兒有人沒有。” 趙樹理 《登記》:“ 小飛蛾 呢?自從 燕燕 和 艾艾 走出去,她把 小晚 這一家子細細研究了好幾遍。”

(3).緩緩。 唐 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絕句》之七:“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葉商量細細開。” 宋 王安石 《招葉致遠》詩:“山桃溪杏兩三栽,嫩蕊商量細細開。”《醒世恆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大官人莫要性急,且請坐下,再細細商議。” 楊朔 《風暴》:“時候才三更多天,霜在細細地落。”

(4).密密。 宋 蘇軾 《風水洞和李節推》之二:“細細龍鱗生亂石,團團羊角轉空巗。”

風霜

(1) 在有冷空氣吹來的地區出現的一種氣霜

(2) 比喻旅途上或生活中所經歷的艱難困苦

久經風霜

羽翮

(1).指鳥羽。翮,羽軸下段不生羽瓣而中空的部分。《周禮·地官·羽人》:“羽人掌以時徵羽翮之政于山澤之農,以當邦賦之政令。” 鄭玄 註:“翮,羽本。”《荀子·王制》:“南海則有羽翮、齒革、曾青、丹乾焉,然而中國得而財之。”

(2).指翅膀。 南朝 梁 何遜 《仰贈從兄興寧寘南》詩:“相顧無羽翮,何由總奮飛。” 唐 杜甫 《獨坐》詩:“仰羨黃昏鳥,投林羽翮輕。” 李大釗 《平民政治與工人政治》:“若把他的光芒萬丈飛翔上騰的羽翮,拘限於狹隘的唯知論者的公式的樊籠中,決不能得到他那真正的概念。”

(3).泛指鳥類。《史記·樂書》:“羽翮奮,角觡生。” 張守節 正義:“羽翮,鳥也。角觡,獸也。” 晉 左思 《魏都賦》:“羽翮頡頏,鱗介浮沉。”

(4).比喻輔翼或輔佐者。《後漢書·隗囂傳》:“今俊乂並會,羽翮並肩。”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轉受經旨,以授於後,實聖文之羽翮,記籍之冠冕也。”

(5).比喻力量。 章炳麟 《秦力山傳》:“ 孫公 之在東國,羽翮未具, 力山 獨先與游。”

(6).猶飛騰。 宋 蘇泂 《雨中花·懷劉改之》詞:“十載尊前,放歌起舞,人間酒戶詩流。盡期君凌厲,羽翮高秋。”

(7).指翼星。《史記·天官書》:“翼為羽翮,主遠客。”

空教

佛教語。以闡發般若經部諸法皆空為宗旨的教法。亦泛指佛教。 唐 馮翊 《桂苑叢談·方竹柱杖》:“老僧者熟於祗接;至於談話,多空教所長,不甚對以他事。”《舊五代史·梁書·張策傳》:“妙通因果,酷奉空教,未弱冠,落髮為僧,居 雍 之 慈恩精廬 ,頗有高致。”

江漢

(1). 長江 和 漢水 。《書·禹貢》:“ 江 漢 朝宗於海。”《詩·小雅·四月》:“滔滔 江 漢 ,南國之紀。” 朱熹 集傳:“ 江 漢 ,二水名。” 北周 庾信 《周柱國大將軍紇乾弘神道碑》:“ 江 漢 之間,不驚雞犬; 樊 襄 之下,更多冠蓋。” 清 黃景仁 《黃鶴樓用崔韻》:“欲把登臨倚長笛,滔滔 江 漢 不勝愁。”

(2).指 長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古 荊楚 之地,在今 湖北省 境內。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四十:“ 江 漢 之君,悲其墜屨, 少原 之婦,哭其亡簪。”《後漢書·荀彧傳》:“ 紹 既新敗,眾懼人擾,今不因而定之,而欲遠兵 江 漢 ,若 紹 收離糾散,乘虛以出,則公之事去矣。”《文選·江淹<望荊山>詩》:“奉義至 江 漢 ,始知 楚 塞長。” 李善 註:“ 江 漢 , 荊 楚 之境也。”

(3).指 長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古 巴 蜀 之地。今 四川省 的東部地區。 唐 杜甫 《枯棕》詩:“嗟我 江 漢 人,生成復何有?” 仇兆鰲 註:“ 江 漢 ,指 巴 蜀 。”

(4).指 長江 與 漢水 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今 湖北省 及其附近地區。 陳毅 《吟 * 形勢》:“ 江 漢 飛傳 劉 鄧捷,中原重見 李 鄭 回。”

詞源

語言成為(如一個詞或詞素)的歷史、來源(常包括其史前史),從該語言成分在語言中最早出現的記載追溯其語音、書寫和詞義的發展;追溯它從一種語言轉變為另一種語言的過程;分析拼成它的組成部分;鑑定它在其他語言中的同源詞,或者追溯它及其同源詞在一種有記載的或假設的祖系語言中的共同的祖傳形式

聖朝

封建時代稱本朝

聖朝赦罪責功,棄瑕錄用。——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寬大

引申指對犯錯誤者或犯罪者從寬處理

寬大你一回兩回就不錯了,未必能寬大你三回五回

超前

(1)

(2) 超越目前正常條件的

超前消費

(3) 在交流電路中,電流相位對產生它的電動勢的提前

恩光

猶恩澤。 南朝 梁 江淹 《獄中上建平王書》:“大王惠以恩光,顧以顏色。” 唐 元稹 《為蕭相謝告身狀》:“如臣寵榮,豈足為諭,慙惶踴躍,進退難安,拜受恩光,戰汗交集。”《水滸傳》第七一回:“一則祈保弟兄身心安樂;二則惟願朝廷早降恩光。”

照覆

日照天覆。喻帝王之明睿恩威。 明 沉榜 《宛署雜記·駕相》:“萬一失於折斷,奈何使輦轂之下,不得與四海共戴照覆之明。”

詩詞推薦

季顏師顏謫齊州以詩寄之原文_季顏師顏謫齊州以詩寄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