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崇岳的《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全文:
一人打氈拍板,一人吹無孔笛。
梵音清雅,令人樂聞。
且道是什麼曲調,洞庭山腳太湖心。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且道
(1).猶言試想,試問。 宋 楊萬里 《酴醿》詩:“借令落盡仍香雪,且道開時是底花!” 宋 方岳 《如夢令·春思》詞:“春去,春去,且道乾卿何事?”
(2).猶言試看,且看。 宋 楊萬里 《題王季安佚老堂》詩之一:“是中卻有商量處,且道 青原 幾許高?” 宋 嚴參 《沁園春·吳仲明竹坡》詞:“休説龍吟,莫言鳳嘯,且道高標難勝渠。”
什麼
(1)
(2) 表示詢問某人、某物或某事的本身或性質
你從那裡得到了什麼訊息
(3) 表示詢問某物或某事的情況
告訴我你在找什麼
(4) 虛指,表示不肯定的事物
聞到一種什麼花香
(5) 表示否定
他算什麼,你竟掛念他
(6) 表示責難
你笑什麼?
(7) 表示詢問在它前面的詞或一系列的詞中所未包括的可能性
這是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還是別的什麼東西
(8) 表示驚訝或激動
什麼,不吃早餐啦!
(9) 一切事物
無論大地——生育一切的母親——出產什麼
(10) 用在“也”前,表示所說的範圍之內無例外
他什麼也不怕
(11) 用在“都”前,表示所說的範圍之內無例外
只要認真學,什麼都能學會
曲調
(1).指歌曲。 晉 陶潛 《閒情賦》:“曲調將半,景落西軒。”《南史·后妃傳下·張貴妃》:“采其尤艷麗者,以為曲調,被以新聲。”
(2).歌曲或戲曲的調子。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傳》:“有仙姬數十,奏諸異樂,婉轉清亮,曲調悽悲。” 明 陶宗儀 《輟耕錄·雜劇曲名》:“ 董解元 所編《西廂記》,世代未遠,尚罕有人能解之者,況今雜劇中曲調之冗乎?” 吳伯簫 《北極星·歌聲》:“時代變了, 延安 的歌就增加了新的曲調,換上了新的內容。”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山腳
亦稱“山麓”。山的靠近*平地的地方
太湖
中國第三大淡水湖。位於江蘇省南部,正常水位時2250平方公里。周圍河流水網密布,為著名遊覽區
釋崇岳名句,偈頌一百二十三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