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錢選畫馬原文
敲骨作銅聲,相皮失千里。
何處解傳神,不出阿堵里。
雙耳如批竹,渾身不作花。
趙霖畫曾見,大似拳毛騧。
大宛自有種,牽來祗若常。
艷稱徠天馬,笑殺茂陵郎。
詩詞問答
問:題錢選畫馬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錢選畫馬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三十三
參考注釋
銅聲
(1).敲擊銅而發出的聲響。引申指洪亮的聲音。 唐 李賀 《馬詩》之四:“向前敲瘦骨,猶自帶銅聲。” 王琦 匯解:“銅聲,謂馬骨堅勁,有如銅鐵,故其聲亦帶銅聲也。” 元 馮獎翁 《金馬門賦》:“敲銅聲於駿骨,撼削鐵於霜蹄。”
(2).比喻遒勁的筆力。 明 徐渭 《女狀元》第四出:“誰似你銅聲欵識,鐵屈珊瑚,幾撇斜披薤。”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傳神
指生動逼真地刻劃出人或物的神情
阿堵
俗指銀錢
任是親兒女,還隨阿堵移。——《二刻拍案驚奇》
渾身
全身
嚇得渾身發抖
作花
長出花蕾;開花。 南朝 宋 鮑照 《梅花落》詩:“中庭雜樹多,偏為梅咨嗟。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松頂生蘭》:“有蘭寄生,長松杈椏間,可徑丈,葳蕤四垂,時正作花,香聞遠近。”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九:“澗旁古梅樹,作花已再期。”
拳毛騧
駿馬名。 唐 杜甫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歌》:“昔日 太宗 拳毛騧,近時 郭 家獅子花。” 錢謙益 註:“《長安志》:‘ 太宗 六駿,刻石於 昭陵 北闕之下。五曰拳毛騧,平 劉黑闥 時所乘,有石真容自拔箭處,嘗中九箭也。’《金石録》:‘ 太宗 六馬,其一曰拳毛騧,黃馬黑喙。’”
大宛
古國名。為 西域 三十六國之一,北通 康居 ,南面和西南面與 大月氏 接,產汗血馬。大約在今 蘇聯 費爾乾納 盆地。見《史記·大宛列傳》、《漢書·西域傳上·大宛國》。因其地產名馬,後亦稱駿馬為“大宛”。 唐 白行簡 《李娃傳》:“有一人控大宛,汗流馳至。”
有種
有氣魄,有膽量
祗若
敬順。《書·說命上》:“疇敢不祗若王之休命。” 孔 傳:“言王如此,誰敢不敬順王之美命而諫者乎?”
艷稱
羨慕並讚美
牛朗織女的傳說久為人們所艷稱
天馬
(1).駿馬的美稱。《史記·大宛列傳》:“初天子發書《易》,雲‘神馬當從西北來’。得 烏孫 馬好,名曰‘天馬’。及得 大宛 汗血馬,益壯,更名 烏孫 馬曰‘西極’,名 大宛 馬曰‘天馬’雲。”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五:“天馬出西北,由來從東道。” 唐 王維 《送劉司直赴安西》詩:“苜蓿隨天馬,蒲桃逐漢臣。” 清 黃遵憲 《香港感懷》詩之九:“指北 黃龍 飲,從西天馬來。”
(2).傳說中獸名。《山海經·北山經》:“又東北二百里,曰 馬成之山 ,其上多文石,其陰多金玉,有獸焉,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
(3).神馬。《漢書·禮樂志》:“太一況,天馬下,霑赤汗,沫流赭。志俶儻,精權奇,籋浮雲,晻上馳。體容與,迣萬里,今安在,龍為友。”《雲笈七籤》卷八四:“忽見太一以天馬來迎於寢臥之前。” 明 劉基 《走馬引》:“精誠感天天心哀,太一乃遣天馬從天來,揮霍雷電揚風埃。”
(4).星名。屬於西方七星中的奎宿。《晉書·天文志上》:“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天子奉車御官也。其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良,亦曰天馬。”
(5).螳螂的別名。《呂氏春秋·仲夏》“仲夏之月……螳蜋生” 漢 高誘 註:“螳蜋,一曰天馬。”《爾雅翼·釋蟲二》:“螗蜋(螳螂)…… 許叔重 又云:世謂之天馬。蓋驤首奮臂,頸長而身輕,其行如飛,有馬之象。”
茂陵
(1).古縣名。治在今 陝西省 興平縣 東北。 漢 初為 茂鄉 ,屬 槐里縣 。 武帝 築 茂陵 ,置為縣,屬 右扶風 。見《漢書·地理志上》。
(2).陵墓名。(1) 漢武帝 劉徹 的陵墓。在今 陝西省 興平縣 東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漢書·武帝紀》:“﹝ 後元 二年﹞二月丁卯,帝崩於 五柞宮 ,入殯於 未央宮 前殿。三月甲申,葬茂陵。” 顏師古 注引 臣瓚 曰:“自崩至葬凡十八日。 茂陵 在 長安 西北八十里也。”(2) 明憲宗 朱見深 的陵墓。在今 北京市 昌平縣 北 天壽山 。見《明史·憲宗紀》。
(3). 漢 司馬相如 病免後家居 茂陵 ,後因用以指代 相如 。 北周 庾信 《奉和永豐殿下言志》之七:“ 茂陵 體猶瘠, 淮陽 疾未祛。” 唐 李賀 《昌谷園新筍》詩之四:“古竹老梢惹碧雲, 茂陵 歸臥嘆清貧。” 清 蔣綱 《舟次書感》詩:“不及 茂陵 歸有壁,翻同 杜老 別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