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胡珵的《楓橋》
全文:
朝辭海涌千人古,暮宿楓橋半夜鍾。
明日館娃宮裡去,洞庭呼起一帆風。
參考注釋
明日
明天
明日復明日
明日去。——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明日徐公來。——《戰國策·齊策》
明日造朝。——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館娃宮
古代 吳 宮名。 春秋 吳王 夫差 為 西施 所造。在今 江蘇省 蘇州市 西南 靈岩山 上, 靈岩寺 即其舊址。 晉 左思 《吳都賦》:“幸乎 館娃之宮 ,張女樂而娛羣臣。” 唐 李白 《西施》詩:“提攜 館娃宮 ,杳渺詎可攀!” 明 唐寅 《江南春·次倪元鎮韻》詞:“古人行處青苔冷, 館娃宮 鎖 西施井 。”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一帆風
滿帆風。常喻境地順利。 唐 吳融 《送知古上人》詩:“振錫纔尋三徑草,登船忽掛一帆風。”《醒世恆言·張廷秀逃生救父》:“飽三餐飯常知足,得一帆風便可收。”《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這便是俗語叫做‘一帆風’,又叫做‘鵓鴿子旺邊飛’。”
胡珵名句,楓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