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韓維的《和六弟苦雨》
全文:
雷激霆奔夜復晨,天街流潦沒車輪。
清風皎日收無跡,妖{左蟲右戾}頑蛟亦有神。
洊至已驚占習坎,汨陳深鞏敗彝倫。
蒼生可念非吾力,漏屋頹垣不庇身。
參考注釋
洊至
再至,相繼而至。《易·坎》:“水洊至,習坎。” 王弼 註:“不以坎為隔絶,相仍而至。” 南朝 宋 謝靈運 《富春渚》詩:“洊至宜便習,兼山貴止託。”《續資治通鑑·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民怨而盜發,天怒而地震,水災洊至。” 康有為 《上清帝第五書》:“工部主事 康有為 ,為外釁危迫,分割洊至,急宜及時發憤,革舊圖新,以少存國祚,呈請代奏事。”
習坎
(1).《易·坎》:“《彖》曰:習坎,重險也。” 高亨 註:“本卦乃二坎相重,是為‘習坎’。習,重也;坎,險也。故曰:‘習坎,重險也。’”後因稱險阻為“習坎”。《晉書·殷仲堪傳》:“是以 李勢 初平,割此三郡配隸 益州 ,將欲重複上流為習坎之防。” 南朝 梁 張纘 《南征賦》:“美中流之衝要,因習坎以守固。” 宋 岳珂 《桯史·吳畏齋謝贄啟》:“蓋設嶮象存於習坎,而趨時患在於用常。”
(2).指十一月。舊以八卦配四時,坎為正冬四十五日之季節,故以指十一月。 唐 韓愈 《送無本師歸范陽》詩:“遂來 長安 里,時卦轉習坎。”
彝倫
(1).常理;常道。《書·洪範》:“王乃言曰:‘嗚呼, 箕子 !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我不知其彝倫攸敘。’” 蔡沉 集傳:“彝,常也;倫,理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名實》:“放斧斤而欲雙巧於 班 墨 ,忽良才而欲彝倫之攸敍,不亦難乎!” 宋 朱熹 《<大學章句>序》:“夫以學校之設,其廣如此,教之之術,其次第節目之詳又如此,而其所以為教,則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餘,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倫之外,是以當世之人,無不學。”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彝倫》:“彝倫者,天地人之常道……不止 孟子 之言人倫而已。能盡其性,以至能盡人之性,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而彝倫敘矣。”
(2).指倫常。 陳獨秀 《孔子之道與現代生活》:“道德彝倫,又焉能外?”
(3).謂成為表率、成為典範。《魏書·彭城王勰傳》:“自古統天位主,曷常不賴明師,仗賢輔,而後燮和陰陽,彝倫民物者哉?” 唐 楊炯 《庭菊賦》:“ 鐘太傅 之家聲,彝倫 魏 室,道合鹽梅,功成輔弼。”
(4).指銓選官吏。《北史·魏紀四·世宗宣武帝》:“中正所銓,但為門第,吏部彝倫,仍不才舉。八坐可審議往代擢賢之體,以令才學並申,資望兼致。”
韓維名句,和六弟苦雨名句
名句推薦
崎嶇嶺海期年國,零落氈毛萬死身
黃繼善《挽文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