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馬鈺的《滿庭芳 贈駱先生劉石二先生》
全文:
諸公學道,莫學奇怪。
無為無作無賽。
百不歌中四句,偈內持戒。
身心木雕泥捏,遇千魔、萬難不採。
常寧耐,常寧耐常耐,寧耐寧耐。
悟徹觀天之道,執天行關要,自是交泰。
常處真常常應,常靜常在。
真常真歡真樂,現真如、超越三界。
真無壞,真無壞,無壞無壞。
參考注釋
無為
(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順其自然,沒必要有所作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罰
(3) 不要,不用
無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無作
(1).猶不使,不讓。《書·武成》:“惟爾有神,尚克相予,以濟兆民,無作神羞。” 孔 傳:“神庶幾助我渡民危害,無為神羞辱。”
(2).不自作,不賣弄。《書·蔡仲之命》:“康濟小民,率自中,無作聰明亂舊章。” 孔 傳:“無敢為小聰明,作異辯,以變亂舊典文章。”
(3).不發生,不興起。《莊子·齊物論》:“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惟無作,作則萬竅怒號。”
(4).猶言無為而治。 宋 蘇軾 《省試策問》之三:“問:歷觀前世,天下初定,民始休息,下既厭亂而思靜,上亦虛心而無作,是以公私富溢,刑罰清省。” 宋 蘇軾 《神宗皇帝輓詞》之二:“典禮從 周 舊,官儀與 漢 隆。誰知本無作,千古自承風。”
(5).佛教語。謂無因緣之造作。《央掘魔羅經》卷二:“如來性是無作。”《百喻經·索無物喻》:“第二人言無物者,即是無相、無願、無作。” 宋 陳善 《捫虱新話·荊公<字說>多用佛經語》:“無土以為穴,則空無相;無工以穴之,則空無作。無相無作,則空名不立。”
無賽
猶無比。 元 關漢卿 《五侯宴》第四折:“穩情取香車麾蓋,子母每終是英才,怡樂著昇平景界,端的是雍熙無賽。” 元 鄭光祖 《三戰呂布》第一折:“凡為元帥,須要機謀,批吭搗虛,為頭説謊,調皮無賽。”
馬鈺名句,滿庭芳 贈駱先生劉石二先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