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鄧剡的《挽文文山》
全文:
憶公淚懸河,九地無處瀉。
想公騎赤龍,請命蒼梧野。
世人醉生死,翻笑獨醒者。
焉知千載英,精爽皎不夜。
義士無廢興,時運有代謝。
念昔喪亂初,公騎使君馬。
奮袂起勤王,忼慨淚盈把。
須臾三萬眾,如自九天下。
燈棋書檄交,笑語雜悲咤。
捧土障洪河,一繩維大廈。
至哉朝宗性,百折終不捨。
身北冠自南,血碧心肯化。
顏鉤凜忠勁,杜詩蔚騷雅。
晉陽骨肉冤,東市刀兵解。
精誠揭天日,氣魄動夷夏。
丈夫如此何,一死尤足怕。
田橫老賓客,白髮餘息假。
有時夢岩電,意悟當飄灑。
非無中丞傳,殺青自誰寫。
魂歸哀江南,千秋俎鄉社。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懸河
(1) 河床比兩岸地勢高的河流
(2) 瀑布
(3) 比喻說話或文筆流暢
口若懸河
九地
(1).指各種隱秘難測的地形。《孫子·形》:“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 梅堯臣 註:“九地,言深不可知。” 郭化若 註:“九地,各種地形,也含有極其深秘的意思在內……九,泛指多數。”
(2).指地的最深處。 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九地之下,如有天兮。” 宋 文天祥 《呈小村》詩:“雷潛九地聲元在,月暗千山魄再明。”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龍飛相公》:“但深在九地,安望重睹天日乎!”
(3).猶九泉。指地下。《晉書·胡奮傳》:“ 奮 唯有一子,為 南陽王 友,早亡。及聞女為貴人,哭曰:‘老奴不死,唯有二兒,男入九地之下,女上九天之上。’” 清 湯右曾 《荊州》詩:“ 龍陂橋 外坡陀血,誰洗忠臣九地魂。”
(4).用兵的九種地勢。 唐 司空圖 《王公河中生祠碑》:“於兵法之中,亦葉道家之理。雖戰同九地,或於危地爭先。” 元 羅貫中 《風雲會》第三折:“作戰先將九地量,決戰須將五間防。” 清 顧炎武 《井陘》:“頗憶三分國,曾觀九地形。”
(5).指根據地質、地形而分的九種土地。 漢 揚雄 《太玄·太玄數》:“九地:一為沙泥,二為澤池,三為沚崖,四為下田,五為中田,六為上田,七為下山,八為中山,九為上山。”
(6).猶言遍地,大地。 宋 張元乾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胡云翼 註:“九地,九州之地,即‘遍地’的意思。” 明 劉基 《題李太白觀瀑圖》詩:“遙望瀑布水,自天垂白虹。大聲回九地,浮光散虛空。”
(7).陰陽家謂歷數有九地之數。參見“ 九天 ”。
(8).佛教語。謂眾生輪迴之三界。凡欲界一地,色*界四地,無色*界四地。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等是人也,背轍失路,蹭蹬長往,而永沒九地,可不悲乎!” 唐 盧照鄰 《五悲·悲人生》:“三界九地,往返周旋。”《敦煌變文集·歡喜國王緣》:“和尚於是與夫人説三界九地人所生之處,壽命無限等事。”
無處
(1).無所處。謂沒有處置的理由。《孟子·公孫丑下》:“若於 齊 ,則未有處也。無處而餽之,是貨之也。” 趙岐 註:“我在 齊 無事,於義未有所處也。義無所處而餽之,是以貨財取我。”
(2).猶無為,無常。《呂氏春秋·圜道》:“帝無常處也,有處者乃無處也。” 高誘 註:“有處,有為也。有為則不能化,乃無處為也。”
(1).沒有處所;沒有地方。《楚辭·九辯》:“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無處。”《漢書·高后紀》:“汝為將而棄軍, 呂氏 今無處矣。” 顏師古 註:“言見誅滅,無處所也。” 唐 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之一:“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 茅盾 《子夜》十七:“可是她這樣的苦悶卻又無處可以告說。”
(2).無一處,沒有任何地方。 唐 方乾 《送孫百篇游天台》詩:“遠近常時皆藥氣,高低無處不泉聲。”《初刻拍案驚奇》卷五:“漫山遍野,無處不到,並無一些下落。”
鄧剡名句,挽文文山名句
名句推薦
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支應不到長安
余萼舒《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