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陸游的《宿黃僊觀兵火焚盪之餘惟一殿突兀猶在黃僊蓋》
全文:
拔宅翛然上碧虛,神僊豈亦愛吾廬?重門不改雲山色,古殿猶存劫火余。
翠木蕭森高蔽日,黃冠貧窶自畦蔬。
殘年安得長來此,一碗松肪讀隱書。
參考注釋
蕭森
(1).草木茂密貌。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平等寺》:“堂宇宏美,林木蕭森。” 宋 司馬光 《又和董氏東園檜屏石床》:“密葉蕭森翠幕紆,蹔來猶恨不長居。” 明 何景明 《懷化驛芭蕉》詩:“孟夏日初赫,蕭森蔽炎光。”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燦爛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蕭森。”
(2).草木凋零衰敗貌。 唐 張九齡 《郡舍南有園畦雜樹聊以永日》詩:“江城何寂歷,秋樹亦蕭森。” 宋 陸游 《秋思絕句》:“一片雲深更作陰,東軒草樹共蕭森。” 明 何景明 《九日黔國後園》詩之二:“天空遠水明秋岸,梧葉蕭森楓樹殘。” 魯迅 《無題》詩:“風波一浩蕩,花樹已蕭森。”
(3).陰森。 唐 杜甫 《秋興》詩之一:“玉露凋傷楓樹林, 巫山 巫峽 氣蕭森。” 寧調元 《游白雲歸感賦四律並柬同游諸子》:“夜氣蕭森十里堤,出門可有上天梯。” 徐遲 《入峽記》:“ 巫山 突然挺立兩側,何止十二峰。陽光被奪,氣象蕭森。”
蔽日
遮蔽日光。《楚辭·九章·涉江》:“山峻高以蔽日,下幽晦以多雨。”《舊唐書·劉迺傳》:“乾霄蔽日,誠巨樹也,當求尺寸之材,必後於椓杙。”《花月痕》第八回:“﹝寺院﹞門前古槐兩樹,蔽日參天。”
黃冠
(1) 黃色的冠帽,多為道士戴用
(2) 用以指代道人
入華山為黃冠。—— 明· 顧炎武《復庵記》
范君為黃冠矣。
空空黃冠
貧窶
亦作“ 貧寠 ”。1.貧乏,貧窮。《荀子·大略》:“然故民不困財,貧窶者有所竄其手。” 唐 杜甫 《早發射洪縣南途中作》詩:“將老憂貧窶,筋力豈能及。”《剪燈新話·富貴發跡司志》:“ 至正 丙戌, 泰州 士人 何友仁 ,為貧窶所迫,不能聊生。” 清 方文 《贈白孟新仲調移居》詩之二:“故友皆貧窶,誰能送酒錢?” 梁啓超 《新羅馬·弔古》:“門閥寒微,家計貧窶。”
(2).指貧窮的人。《管子·五輔》:“衣凍寒,食飢渴,匡貧窶,振罷露,資乏絶,此謂振其窮。”
陸游名句,宿黃僊觀兵火焚盪之餘惟一殿突兀猶在黃僊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