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胡寅的《和鍾漕汝強四首》
全文:
霧豹成文不厭深,喧卑何事競翰音。
為言墨客夸三賦,那似仙翁振八吟。
欲繼高蹤其敢後,下看浮世豈須臨。
何時蠟屐攜筇杖,來撥衡雲一萬尋。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豹成文
漢 劉向 《列女傳·陶答子妻》:“妾聞 南山 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害。”後以“豹成文”喻潛身隱居,潔身自好。 宋 黃庭堅 《賦未見君子憂心靡樂八韻寄李師載》:“霧重豹成文,水清魚自見。” 宋 黃庭堅 《次韻郭右曾》:“秋水寒沙魚得計, 南山 濃霧豹成文。”
不厭
(1).不嫌;不加以排斥。《論語·鄉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韓非子·難一》:“戰陣之間,不厭詐偽。”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凡此皆有倫有脊之言,雖巧而不厭其巧。”
(2).不合。《文選·班彪<王命論>》:“取捨不厭斯位,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權利,越次妄據,外不量力,內不知命,則必喪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韋昭 曰:“厭,合也。”
(3).不滿足;不飽。厭,通“ 饜 ”。《楚辭·離騷》:“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史記·伯夷列傳》:“然 回 也屢空,糟穅不厭,而卒蚤夭。”《漢書·王莽傳中》:“富者犬馬餘菽粟,驕而為邪;貧者不厭糟糠,窮而為姦。” 明 方孝孺 《贈金溪吳仲實序》:“必學於詩、書、禮、樂、六藝之文至於終身而不厭。”
(4).不服。《漢書·景帝紀》:“諸疑獄,若雖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厭者,輒讞之。” 顏師古 註:“厭,服也。”
不魘,不做惡夢。厭,通“ 魘 ”。
喧卑
(1).喧鬧低下。 南朝 宋 鮑照 《舞鶴賦》:“去帝鄉之岑寂,歸人寰之喧卑。”
(2).借指人世間。 唐 杜甫 《哭韋大夫之晉》詩:“童孺交遊盡,喧卑俗事牽。”
(3).指雜亂低下的地位。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薛逢》:“觀 逢 恃才怠傲,恥在喧卑,而喋喋唇齒,亦猶惡醉而強酒也。”
何事
(1).什麼事;哪件事。 南朝 齊 謝朓 《休沐重還道中》詩:“問我勞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乾 《經周處士故居》詩:“愁吟與獨行,何事不傷情?”《朱子語類》卷八:“陽氣發處,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為何,何故。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新唐書·沉既濟傳》:“若廣聰明以收淹滯,先補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劉過 《水調歌頭》詞:“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來?” 清 李漁 《奈何天·狡脫》:“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謎:何事痴呆漢,到處逢佳麗?”
翰音
(1).《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羊曰柔毛,雞曰翰音。”後因以“翰音”為雞的代稱。《文選·張協<七命>》:“封熊之蹯,翰音之跖。” 呂延濟 註:“翰音,雞也。”
(2).飛向高空的聲音。比喻徒有虛聲。《易·中孚》:“翰音登於天,貞凶。” 王弼 註:“翰,高飛也。飛音者,音飛而實不從之謂也。”《漢書·敘傳下》:“ 博 之翰音,鼓妖先作。” 顏師古 註:“喻居非其位,聲過其實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平生意不在多,值世故紛紜;遂至台鼎, 朱博 翰音,實愧於懷。”
胡寅名句,和鍾漕汝強四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