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二三,望風結舌

釋了惠偈頌七十一首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了惠的《偈頌七十一首》

全文:
楚江南畔,甬水東邊。
有一句子,不方不圓。
四七二三,望風結舌
德山臨濟,退後垂涎。

釋了惠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釋了惠四七二三,望風結舌書法作品欣賞
四七二三,望風結舌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四七

(1).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二十八年。《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光武 先在長安時,同捨生 彊華 自 關中 奉赤伏符,曰:‘ 劉秀 發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鬭野,四七之際火為主。’” 李賢 註:“四七,二十八也,自 高祖 至 光武 初起,合二百二十八年,即四七之際也; 漢 火德,故火為主也。”《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四七之期必盡,百六之數溘屯。”原註:“ 齊 初踐祚計止於二十八年。”

(2).二十八。四乘七所得。亦指人年二十八歲。《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

(3).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 東漢 開國功臣 雲台 二十八將。《文選·張衡<東京賦>》:“我 世祖 忿之,乃龍飛 白水 ,鳳翔參墟,授鉞四七, 共工 是除。” 李善 註:“四七,二十八將也。”《文選·左思<魏都賦>》:“相兼二八,將猛四七。” 張載 註:“四七者, 漢 光武 二十八將也。” 清 王闓運 《擬李鴻章陳苗事摺子》:“ 援 ( 馬援 )之智勇,冠於四七。”參見“ 二十八將 ”。

(4).二十八。四乘七所得。指二十八宿。《後漢書·劉瑜傳》:“蓋諸侯之位,上法四七,垂文炳燿,關之盛衰者也。” 李賢 註:“四七,二十八宿也。諸侯為天子守四方,猶天之有二十八宿。《漢官儀》曰:‘天子建侯,上法四七也。’” 前蜀 杜光庭 《蜀王葛仙化祈雨醮詞》:“伏以四七在天,垂文定位;三八鎮地,設象分靈。”

(5).舊俗,人死後每隔七天為忌日,祭奠一次。第四個忌日稱“四七”。《儒林外史》第二六回:“ 鮑廷璽 哭著應道:‘小的父親死了。’ 向道臺 道:‘沒了幾時?’ 鮑廷璽 道:‘明日就是四七。’”參見“ 七七 ”。

二三

(1).謂不專一;反覆無定。《書·鹹有一德》:“德唯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 孔 傳:“二三,言不一。”《晉書·慕容垂載記》:“雖曰君臣,義深父子,豈可因其小隙,便懷二三。” 宋 文天祥 《羅融齋墓志銘》:“不以利害為二三。其忠信如此。”《醉醒石》第四回:“這事斷要死爭,二三不得的。”

(2).約數,不定數。表示較少的數目,猶言幾。《國語·吳語》:“﹝ 越王 ﹞曰:‘ 勾踐 用帥二三之老,親委重罪,頓顙於邊。’” 漢 王褒 《僮約》:“日暮以歸,當送乾薪二三束。” 唐 皎然 《詠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水滸傳》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驚,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趕了二三里。” 石楠 《張玉良傳》:“她一定會興奮得兩頰泛上荷紅,上面滴灑著二三點露珠。”

(3).約數,不定數。謂二成或三成。 漢 班固 《西都賦》:“草木塗地,山淵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清 李漁 《奈何天·逃禪》:“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4).約數,不定數。謂第二或第三。 宋 陳亮 《謝張侍御啟》:“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數。”

(5).約數,不定數。猶言再三,多次。《百喻經·婦詐稱死喻》:“婦於後時心厭傍夫,便還歸家,語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婦久死,汝是阿誰?妄言我婦。’乃至二三,猶故不信。”

(6).即六。《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故載祀二三,而國富刑清。” 張銑 註:“二三,謂 明帝 六年也。”

望風

(1) 為進行秘密活動的人守望、觀察動靜

(2) 瞻望並想見其風采

天下莫不望風而靡。——《漢書·杜欽傳》

結舌

不敢說話或想說而說不出話

瞠目結舌

張口結舌

釋了惠名句,偈頌七十一首名句

詩詞推薦

四七二三,望風結舌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