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李道純的《沁園春》
全文:
說與學人,火無斤兩,候無卦爻。
也沒抽添,也無作用,既無形象,不必烹炮。
件件非真,般般是假,著意作工空謾勞。
君知否,但一切聲色,都是訛餚。
見聞知覺俱拋。
直打並、靈台無一毫。
更休言爐灶,休尋藥物,虛靈不昧,志力堅牢。
神室虛閒,靈源澄靜,就裡自然天地交。
全真輩,苟不全真性,劫運寧逃。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全真
(1).保全天性。《莊子·盜跖》:“子之道狂狂汲汲,詐巧虛偽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論哉!” 三國 魏 嵇康 《幽憤詩》:“志在守朴,養素全真。”《舊唐書·高祖紀》:“且 老氏 垂化,本貴沖虛,養志無為,遺情物外,全真守一,是謂玄門,驅馳世務,尤乖宗旨。”
(2).即全真教。 明 唐順之 《贈都督萬鹿園四首次思節韻》之一:“幾年枯寂學全真,一握兵機運鬼神。” 洪深 《五奎橋》第一幕:“從前的全真道士,總多少還有點道德,至多不過是背著人偷偷地煨點肉吃罷了。”
(3).指出家的道士。 元 岳伯川 《鐵拐李》楔子:“油鑊雖熱,全真不傍,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西遊記》第三七回:“忽然 鍾南山 來了個全真,能呼風喚雨,點石成金。”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白雲觀》:“真人 登州 棲霞 人,名 處機 ,號 長春子 ,年十九,為全真。”
真性
(1) 真的
真性近視
(2) 本性;天性
顛倒困踣之極,乃得徹見真性。——明· 李贄《答馬歷山書》
劫運
亦作“刧運”。亦作“刼運”。災難;厄運。《南宮詞紀·懶畫眉·送別》套曲:“玉銷香斷,花殘月孤,這的是五行劫運,合受催促。” 清 黃鈞宰 《金壺七墨·鬼劫》:“俗以水火刀兵為生人刧運。”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名臣宿將先後騎箕,而醉夢白面之徒,相繼任封疆而持節鉞,殆刼運將臨,非人力所能挽救與?”《老殘遊記》第十一回:“此二亂黨,皆所以釀劫運,亦皆所以開文明也。” 李大釗 《民彝與政治》:“我不負此 中國 , 中國 即不負此河山,是在吾國民之善用其秉彝,以造福邦家,以之挽回刧運。” 聞一多 《神話與詩·文學的歷史動向》:“ 中國 是勇於‘予’而不太怯於‘受’的,所以還是自己的文化的主人,然而也只僅免於沒落的劫運而已。”
李道純名句,沁園春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