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晏幾道的《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
鬥草階前初見,穿針樓上曾逢。羅裙香露玉釵風。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
流水便隨春遠,行雲終與誰同。酒醒長恨錦屏空。相尋夢裡路,飛雨落花中。
名句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當你在階前與女伴鬥草時我們初次相見,當你在樓上與女伴穿針時我們再次相逢。少女踏青鬥草遊戲。只見你在階前和別的姑娘鬥草,裙子上沾滿露水,玉釵在頭上迎風微顫,那活潑唯美的情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另一次是七夕,少女夜須穿針乞巧拜新月。我和你在穿針樓上重逢,只見你靚妝照人,眉際沁出翠黛,羞得粉臉生出嬌紅,我們兩個人已是生情意,卻道得空靈。不料華年似水,伊人亦如行雲,不知去向了。
注釋
臨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原曲多用於詠水仙,故名。
鬥草,古代春夏間的一種遊戲。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但宋代在春社、清明之際已開始鬥草。
穿針,指七月七日七巧節。《西京雜記》載:“漢宮女以七月七日登開襟樓,寄七子針”,以示向天上織女乞求織錦技巧,稱之為“七巧節”。
“羅裙”句,七夕月夜,你身著羅裙,裙濕香露;頭戴玉釵,鬢插香花,立於夜風之中。唐·溫庭筠《菩薩蠻》云:“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
“流水”句,從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句化來,此處指女子去遠,無處尋覓。
行雲,這裡用“巫山雲雨”的典故。這裡指心愛的女子行蹤不定。
飛雨,微雨。
簡評
宋代鬥草之風,與唐代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時間上,宋代人鬥草除在端午節外.在春社及清明也有鬥草活動,此詩為證。據說這還成了婦女遊戲的專利品,這首詩詞里對“鬥草”的描寫就和女性有關。晏幾道名句,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名句
名句推薦
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
房玄齡《晉書·列傳·第十九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老子《老子·德經·第四十五章》國無三年之食者,國非其國也
墨子《墨子·05章 七患》鶴髮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殷堯藩《同州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