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軾的《次韻水官詩》
全文:
高人豈學畫,用筆乃其天。
譬如善遊人,一一能操船。
閻子本縫掖,疇昔慕雲淵。
丹青偶為戲,染指初嘗黿。
愛之不自已,筆勢如風翻。
傳聞貞觀中,左衽解椎鬟。
南夷羞白雉,佛國貢青蓮。
詔令擬王會,別殿寫戎蠻。
熊冠金絡額,豹袖擁旛旃。
傳入應門內,俯伏脫劍弮。
天姿儼龍鳳,雜沓朝鵬鱣。
神功與絕跡,後世兩莫扳。
自從李氏亡,群盜竊山川。
長安三日火,至寶隨飛煙。
尚有脫身者,漂流東出關。
三官豈容獨,得此今已偏。
吁嗟至神物,會合當有年。
京城諸權貴,欲取百計難。
贈以玉如意,豈能動高禪。
惟應一篇詩,皎若畫在前。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三官
(1).古代三種官的合稱。指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禮記·王制》:“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齋戒受質,百官各以其成,質於三官。”《左傳·昭公四年》:“使三官書之,吾子為司徒,實書名;夫子為司馬,與工正,書服; 孟孫 為司空,以書勛。”《孔子家語·正論》:“ 於奚 辭,請曲懸之樂,繁纓以朝,許之,書在三官。” 王肅 註:“司徒書名,司馬書服,司空書勛也。”
(2).古代三種官的合稱。軍隊中執掌鼓、金、旗以發布軍令的三種官。《管子·兵法》:“三官:一曰鼓,鼓所以任也,所以起也,所以進也。二曰金、金所以坐也,所以退也,所以免也,三曰旗,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此之謂三官,有三令而兵法治也。”
(3).古代三種官的合稱。管理農、商、工的田師、市師、器師。《荀子·解蔽》:“農精於田,而不可以為田師;賈精於市,而不可以為市師;工精於器,而不可以為器師。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曰精於道者也。”《呂氏春秋·上農》:“凡民自七尺以上屬諸三官,農攻粟,工攻器,賈攻貨。” 高誘 註:“三官,農、工、賈也。”
(4).古代三種官的合稱。 漢 代管理鑄錢的均輸、鍾官、辨銅令三官。為水衡都尉之屬官。《史記·平準書》:“其後二歲,赤側錢賤,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廢。於是悉禁郡國無鑄錢,專令 上林 三官鑄。” 裴駰 集解引《漢書百官表》:“水衡都尉, 武帝 元鼎 二年初置,掌 上林苑 ,屬官有 上林 均輸、鍾官、辨銅令。”
(5).古代三種官的合稱。 三國 時 魏國 稱廷尉屬官正、監、平為廷尉三官。《三國志·魏志·鮑勛傳》:“詔曰:‘ 勛 指鹿作馬,收付廷尉。’廷尉法議:‘正刑五歲。’三官駁:‘依律罰金二斤。’帝大怒曰:‘ 勛 無活分,而汝等欲縱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姦,當令十鼠同穴。’”《資治通鑑·魏文帝黃初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三官,廷尉正、監、平也。”
(6).道教所奉的神。天官、地官、水官三帝的合稱。傳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黃庭內景經·沐浴》:“傳得可授告三官。” 務成子 註:“三官,天地水也。” 唐 吳筠 《遊仙》詩:“三官無遺譴,七祖升雲軿。” 明 歸有光 《汝州新造三官廟記》:“三官者出於道家,其説以天地水府為三元,能為人賜福赦罪解厄。”
(7).人體三種器官。指耳、目、心。《呂氏春秋·任數》:“凡耳之聞也,藉於靜;目之見也,藉於昭;心之知也,藉於理。君臣易操,則上之三官廢矣。” 高誘 註:“三官,耳、目、心。”
(8).人體三種器官。指口、目、耳。《淮南子·詮言訓》:“食之不寧於體,聽之不合於道,視之不便於性,三官交爭,以義為制者,心也。” 高誘 註:“三官,三關,謂食、視、聽也。”
蘇軾名句,次韻水官詩名句
名句推薦
是以其財不足以待凶飢、振孤寡,故國貧而民難治也。
墨子《墨子·06章 辭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