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誥的《三峽橋》
全文:
橋壓神龍三四秋,良材應是鬼神搜。
猿猱爭飲澗中水,草木不知天下秋。
隱士閒行隨白鹿,道人長往駕青牛。
靈源自與天河接,誰信江淮是末流。
參考注釋
隱士
隱居不做官的人
魏有隱士。——《史記·魏公子列傳》
閒行
亦作“間行”。亦作“閒行”。1.潛行,微行。《史記·項羽本紀》:“ 審食其 從 太公 、 呂后 閒行,求 漢王 ,反遇 楚 軍。”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渠水》:“昔 魏太祖 之背 董卓 也,閒行出 中牟 ,為亭長所録。” 清 侯方域 《任源邃傳》:“﹝ 源邃 ﹞乃斷頭而死。其兄 元祥 間行號哭,求其屍以歸而葬之。”
(2).猶邪行。《國語·周語下》:“神無閒行,民無淫心。” 韋昭 註:“閒行,姦神淫厲之類也。”
亦作“間行”。亦作“閒行”。漫步。 唐 張籍 《與賈島閒遊》詩:“城中車馬應無數,能解閒行有幾人。” 唐 白居易 《魏王堤》詩:“花寒懶發鳥慵啼,信馬閒行到日西。” 清 李漁 《蜃中樓·結蜃》:“ 柳生 在海上閒行。”
白鹿
白色的鹿。傳說仙人,隱士多騎白鹿
且放白鹿青崖間。——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道人
(1)
(2) 舊時對道士的尊稱
(3) 稱道教徒為道人
(4) 和尚的舊稱
長往
(1).一去不返。 唐 馮贄 《雲仙雜記·冰山》:“﹝ 張彖 ﹞後登第為 華陰 尉,嘆曰:‘丈夫有凌雲蓋世之志,拘於下位,若立身於矮屋中,使人抬頭不得。’遂拂衣長往。”《西湖二集·灑雪堂巧結良緣》:“兄途中謹慎,早早到家,有便再來,勿為長往。”
(2).指避世隱居。 晉 潘岳 《西征賦》:“悟山潛之逸士,卓長往而不反。” 唐 王度 《古鏡記》:“又將遍游山水,以為長往之策。” 明 何景明 《與何粹夫書》:“先生乃復欲憤世自遂,長往之情得矣!”
(3).死亡的婉詞。 南朝 宋 顏延之 《吊張茂度書》:“豈謂中年,奄為長往!” 宋 沉括 《夢溪筆談·神奇》:“俄頃,又舉頭顧 希文 曰:‘亦無鬼神,亦無恐怖。’言訖遂長往。”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述異·愚民含忿輕生》:“見其幼弟氣尚未絶,灌救得生。其餘六人則已長往。”
青牛
(1).黑毛的牛。 南朝 梁簡文帝 《烏棲曲》之三:“青牛丹轂七香車,可憐今夜宿倡家。” 唐 盧照鄰 《長安古意》詩:“ 長安 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魯迅 《故事新編·出關》:“但先給我的那匹青牛刷一下,鞍韉曬一下。我明天一早就要騎的。”
(2).指土牛。舊時習俗,立春塑土牛用以勸耕。又稱“春牛”。《隋書·禮儀志二》:“立春前五日,於州大門外之東,造青土牛兩頭,耕夫犁具。立春,有司迎春於東郊,豎青幡於青牛之傍焉。”參見“ 打春 ”。
(3).《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於是 老子 廼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司馬貞 索隱引 漢 劉向 《列仙傳》:“ 老子 西遊, 關 令 尹喜 望見有紫氣浮 關 ,而 老子 果乘青牛而過也。”後因以“青牛”為神仙道士之坐騎。《舊唐書·文苑傳中·賀知章》:“故 越州 千秋觀 道士 賀知章 ……以暮齒辭祿,再見款誠,願追二老之蹤,克遂 四明 之客。允葉初志,脫落朝衣,駕青牛而不還,狎白衣而長往。” 明 賈仲名 《金安壽》第二折:“説殺你駕青牛,乘赤鯉,驂白鹿,騎黃鶴,怎如俺這寶馬雕鞍最好。”
(4). 老子 的代稱。 明 李贄 《答周二魯書》:“此儒者之用,所以竟為 蒙莊 所排, 青牛 所訶,而以為不如良賈也。”
(5).舊時謂三煞神之一。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吉凶典制·撒豆穀》:“ 漢 世 京房 之女,適 翼奉 子, 奉 擇日迎之, 房 以其日不吉,以三煞在門故也。三煞者,謂青羊、烏雞、青牛之神也。凡是三者在門,新人不得入。”
(6).千年木精所變之牛。《太平御覽》卷九百引《嵩高記》:“山有大松,或千歲,其精變為青牛。”
黃誥名句,三峽橋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隱士閒行隨白鹿,道人長往駕青牛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