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馮時行的《和楊拱辰見惠》
全文:
所操或異趣,並席寧相親。
臭味儻不殊,千里情猶伸。
古今邪正間,何啻萬微塵。
平生閱世眼,服膺無幾人。
濟濟數君子,厖然氣深淳。
南郭服仁義,轍跡世所循。
楊侯墨池孫,清厲凌蒼旻。
公幹抱奇蘊,謦咳皆瑰珍。
造物豈私我,惠我為德鄰。
賤子嬰禍羅,蹭蹬巴江垠。
棄逐類秦客,憔悴如楚臣。
九死不能悔,百炬未失真。
敢希鳴玉侶,庶混擊壤民。
飲水蠲煩燥,薰香懺貪嗔。
曷來古安漢,息黥幸依仁。
至道迷所適,避風時問津。
昨者枉車蓋,正值霜雪辰。
廚空無盛煙,坐冷乏軟茵。
牆頭丐鄰翁,餚核粗且陳。
公言我未暇,語竟即踆踆。
挽袂不可止,滿坐顏色顰。
公方遲騰踏,我已甘隱淪。
我歸楚之夔,公家蜀之岷。
感此會合難,時來笑脫巾。
酒戶較深闊,句法窺清新。
縱游當秉燭,正恐別鼻辛。
公能勉此樂,我及留中春。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鳴玉
(1).古人在腰間佩帶玉飾,行走時使之相擊發聲。《國語·楚語下》:“ 王孫圉 聘於 晉 , 定公 饗之。 趙簡子 鳴玉以相。” 韋昭 註:“鳴玉,鳴其佩玉以相禮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表》:“天子垂珠以聽,諸侯鳴玉以朝。” 宋 黃庭堅 《次韻韓川奉祠西太一宮》之三:“紫府侍臣鳴玉,霜臺御史生風。”
(2).佩玉。 漢 賈誼 《新書·容經》:“古者聖居有法則,動有文章,位執戒輔,鳴玉以行。鳴玉者,佩玉也。”《文選·潘岳<西征賦>》:“飛翠緌,施鳴玉,以出入禁門者眾矣。” 李善 註:“《禮記》曰:‘君子行則鳴佩玉。’” 宋 司馬光 《致政王侍郎輓歌》之二:“清朝解鳴玉,舊里掛安車。”
(3).比喻出仕在朝。 唐 杜甫 《牽牛織女》詩:“膳夫翊堂殿,鳴玉淒房櫳。” 仇兆鰲 註:“《嵇康傳》:鳴玉殿省。” 宋 楊億 《受詔修書述懷感事三十韻》:“撫己慚鳴玉,歸田憶荷鋤。” 明 何景明 《塘上行》:“房櫳淒鳴玉,紈素誰為收。”
(4).古琴名。 宋 周密 《志雅堂雜抄·諸玩》:“ 高彥敬 二琴,其一, 大中 年 張鉞 斲,後無名。其一, 鹹通 中 金儒 製,此琴絶佳,名鳴玉,後題‘金儒鳴玉’四字。雲是白玉軫足,絶奇。”
(5).指風鈴。用碎玉片組成。風吹相擊發聲,即知有風。古稱占風鐸。 明 劉基 《驀山溪·詠檐鐸》詞:“夜闌人靜,鳴玉傳聲小。”
擊壤
(1).古代的一種遊戲。把一塊鞋子狀的木片側放地上,在三四十步處用另一塊木片去投擲它,擊中的就算得勝。 漢 王充 《論衡·刺孟》:“夫毀瓦畫墁,猶比童子擊壤於塗,何以異哉!”參閱《太平御覽》卷七五五引 三國 魏 邯鄲淳 《藝經》。
(2).《藝文類聚》卷十一引 晉 皇甫謐 《帝王世紀》:“﹝ 帝堯 之世﹞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五十老人擊壤於道。”後因以“擊壤”為頌太平盛世的典故。 南朝 宋 謝靈運 《初去郡》詩:“即是 羲唐 化,獲我擊壤情。” 唐 張說 《季春下旬詔宴薛王山池序》:“ 河 清難得,人代幾何?擊壤之懽,良有以也。” 宋 范成大 《插秧》詩:“誰知細細青青草,中有豐年擊壤聲。” 清 方貞觀 《出宗陽》詩:“生逢擊壤世,不得守耕桑。”參見“ 擊壤歌 ”。
馮時行名句,和楊拱辰見惠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