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汾湖分得如字原文
今朝好天氣,天朗陰雲舒。
湖中朱雀舫,花下碧油車。
題詩過子建,鳴琴續相如。
四美古難具,餘歡重躊躇。
詩詞問答
問:游汾湖分得如字的作者是誰?答:孫煥
問:游汾湖分得如字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押魚韻 出處:槜李詩系卷三十八
參考注釋
今朝
(1) 今天
(2) 現在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天氣
在較短時間內特定地區的大氣狀況;氣象情況
陰雲
雲層密布,天色陰暗
朱雀
(1).星宿名。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的總稱。《書·堯典》“日中星鳥” 清 孫星衍 疏:“經言星鳥者,鳥謂朱雀,南方之宿…… 鄭康成 之意,南方七宿,總為鳥星。”參見“ 朱鳥 ”。
(2).指畫有朱雀圖形的軍旗。《吳子·治兵》:“必左青龍,右 * ,前朱雀,後玄武,招搖在上,從事於下。”參見“ 朱鳥 ”。
(3).古代傳說中的祥瑞動物,“四靈”之一。《三輔黃圖·未央宮》:“蒼龍、 * 、朱雀、元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王者制宮闕殿閣取法焉。”
(4).南方神名。《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朱鳥舒翼” 唐 李周翰 註:“朱鳥、朱雀,南方神也。”參見“ 朱鳥 ”。
碧油車
用青藍色油布作車帷的車輛。古代為女子所乘。 清 張養重 《浣溪沙·紅橋懷古》詞:“狹巷朱樓認妾家,捲簾初下碧油車,東風翠袖曳輕紗。”
題詩
(1).就一事一物或一書一畫等,抒發感受,題寫詩句。多寫於柱壁、書畫、器皿之上。 唐 高適 《人日寄杜二拾遺》詩:“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崔顥》:“後游 武昌 ,登 黃鶴樓 ,感慨賦詩。及 李白 來,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題詩在上頭。’無作而去,為哲匠斂手雲。” 清 金埴 《不下帶編》卷二:“頃見一士題詩隣壁,甚佳。”
(2).指所題寫的詩句。 魯迅 《南腔北調集·“連環圖畫”辯護》:“《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題詩一幅。”
過子
來回反覆的次數;遍。《紅樓夢》第五五回:“你這小蹄子,要掂多少過子纔罷。”《紅樓夢》第六五回:“雖然 平姑娘 在屋裡,大約一年二年之間兩個有一次到一處,他還要口裡掂十個過子呢。”一本作“ 過兒 ”。
鳴琴
(1).琴。《韓非子·說林下》:“ 文子 曰:‘吾嘗好音,此人遺我鳴琴;吾好珮,此人遺我玉環。’” 晉 陸機 《擬東城一何高》詩:“閒夜撫鳴琴,惠音清且悲。” 唐 柳宗元 《李西川薦琴石》詩:“遠師 騶忌 鼓鳴琴,去和《南風》愜 舜 心。”
(2).彈琴。 唐 高適 《登子賤琴堂賦詩》之一:“ 宓子 昔為政,鳴琴登此臺。” 唐 黃滔 《湘中贈張逸人》詩:“鳴琴坐見燕鴻沒,曳履吟忘野逕賒。” 宋 周密 《齊東野語·作邑啟事》:“鳴琴堂上,將貽不治事之譏;投巫水中,必得擅 * 之罪。”
(3).《呂氏春秋·察賢》:“ 宓子賤 治 單父 ,彈鳴琴,身不下堂而 單父 治。”後因用“鳴琴”稱頌地方官簡政清刑,無為而治。 唐 郎士元 《送長沙韋明府》詩:“遙知訟堂里,佳政在鳴琴。” 明 王錂 《尋親記·修築》:“下官 封丘縣 宰是也。才非雉錦,政忝鳴琴。” 清 陳夢雷 《贈臬憲於公》詩:“製錦功偏著,鳴琴政自循。”
相如
相同;相類。《墨子·備城門》:“﹝門﹞廣八尺,為之兩相如。” 孫詒讓 間詁:“謂門左右兩扇同度。”《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篤》:“厥土之膏,畝價一金,田田相如。” 李賢 註:“相如,言地皆沃美相類也。” 唐 韓愈 《符讀書城南》詩:“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第一出:“總祗道,男和女,不相如。難道真箇俺巾幗輩便於時無補。”
四美
(1).四種美好之事。指治、安、顯、榮。 漢 賈誼 《新書·修政語上》:“故人主有欲治安之心,而無治安之故者,雖欲治顯榮也弗得矣。故治安不可以虛成也,顯榮不可以虛得也。故明君、敬士、察吏、愛民以參其極,非此者則四美不附矣。”
(2).四種美好之事。指音樂、珍味、文章、言談。 晉 劉琨 《答盧諶》詩:“音以賞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暢神,之子之往,四美不臻。”
(3).四種美好之事。指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典出 南朝 宋 謝靈運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 唐 王勃 《滕王閣序》:“四美具,二難並。”
(4).四種美好之事。指仁、義、忠、信。 唐 柳宗元 《天爵論》:“仁義忠信,猶春秋冬夏也。舉明離之用,運恆久之道,所以成四時而行陰陽也。宣無隱之明,著不息之志,所以備四美而富道德也。”
(5).四種美好之事。指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詳“ 五講四美 ”。
躊躇
(1) 猶豫不決
操欲立後嗣,躊躇不定 。——《三國演義》
(2) 思量,考慮
他兩個眉來眼去,不由我暗暗躊躇,似這般啞謎兒怎猜做?——元· 關漢卿《魯齋郎》
(3) 停留;徘徊不前
蹇淹留而躊躇。——宋玉《九辯》
(4) 得意的樣子
躊躇滿志
(5) 痛心;心情不愉快
望西都,意躊躇。——張養浩《山坡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