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司馬光的《首夏二章呈諸鄰》
全文:
燭燭久旱天,颯颯昨宵雨。
塵頭清過轍,水脈生新渚。
豈徒滋杞菊,亦可望禾黍。
勿笑盤蔬陋,時來一觴舉。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豈徒
難道只是;何止。《孟子·公孫丑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後漢書·杜喬傳論》:“夫稱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踐行,豈徒徇名安己而已哉。” 宋 葉適 《紀年備遺序》:“相與論舊事,追念愴然。然則 文昭 豈徒以博習自是而已哉!” 明 李東陽 《送王公濟歸武昌歌》:“豈徒文思比 唐 勃 ,應遣頌聲如 漢 褒。” 陳毅 《頤和園“五一”春遊紀盛》詩:“集體歡樂如海,豈徒車水馬龍!”
杞菊
枸杞與菊花。其嫩芽、葉可食。菊,或說為菊花菜,即茼蒿。 唐 陸龜蒙 《杞菊賦》序:“ 天隨子 宅荒,少牆屋,多隙地,著圖書所前後皆樹杞菊。夏苗恣肥日,得以採擷之,以供左右盃案。” 明 方孝孺 《味菜軒記》:“若 杜子美 於韮薤, 陸龜蒙 之於杞菊, 蘇子瞻 之於蘆菔、蔓菁,莫不遂稱之見於詠歌。”
可望
(1) 有希望;可以盼望
(2) 能夠望見
禾黍
(1).禾與黍。泛指黍稷稻麥等糧食作物。《史記·宋微子世家》:“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後漢書·承宮傳》:“後與妻子之 蒙陰山 ,肆力耕種,禾黍將孰,人有認之者, 宮 不與計,推之而去,由是顯名。” 宋 曾鞏 《送程公闢使江西》詩:“袴襦優足徧里巷,禾黍豐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節:“由草料的恐慌,發生了芻秣的栽培;由芻秣的栽培,更發明了禾黍的種植。”
(2).《詩·王風·黍離序》:“《黍離》,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 宗周 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後以“禾黍”為悲憫故國破敗或勝地廢圮之典。 唐 許渾 《金陵懷古》詩:“楸梧遠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宮。” 宋 蘇軾 《南都妙峰亭》詩:“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擒嚭》:“千載 吳 宮皆禾黍。嘆故國已無望。” 清 周實 《重九偕吹萬天梅亞希哲夫石子平子諸子過明故宮謁孝陵有作》詩之一:“松楸抱恨依殘日,禾黍傷心賦變風。”
司馬光名句,首夏二章呈諸鄰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