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伯端的《採珠歌》
全文:
貧兒衣中珠,本自圓明好。
不會自尋求,卻數他人寶。
數他寶,終無益,只是教君空費力。
爭如認取自家珍,價值黃金千萬億。
此寶珠,光最大,遍照三千大千界。
從來不解少分毫,剛被浮云為障礙。
自從認得此摩尼,泡體空花誰更愛。
佛珠還與我珠同,我性即歸佛性海。
珠非珠,海非海,坦然心量包法界。
任你塵囂滿眼前,定慧圓明常自在。
不是空,不是色,內外皎然無壅塞。
六通神慧妙無窮,自利利他寧解極。
見即了,萬事畢,絕學無為度終日。
怕兮如未兆嬰兒,動止隨緣無固必。
不斷妄,不修真,真妄之心總屬塵。
從來萬法皆無相,無相之中有法身。
法身即是天真佛,亦非人兮亦非物。
浩然充塞天地間,只是希夷並恍惚。
垢不染,光自明,無法不從心裡生。
心若不生法自滅,即知罪福本無形。
無佛修,無法說,丈夫智見自然別。
出言便作獅子鳴,不似野牛論生滅。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未兆
尚未顯出跡象。《老子》:“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 三國 魏 嵇康 《養生論》:“縱少覺悟,鹹嘆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慎眾險於未兆,是由 桓侯 抱將死之疾,而怒 扁鵲 之先見,以覺痛之日為受病之始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審舉》:“人君雖明並日月,神鑒未兆,然萬機不可以獨統,曲碎不可以親總,必假目以遐覽,借耳以廣聽。”
嬰兒
(1) 初生的幼兒
(2) 一周歲內的兒童
(3) 道教稱鉛為“嬰兒”
嬰兒奼女配陰陽,鉛汞相投分日月。——《西遊記》
(4) 又如:嬰兒奼女(道教稱鉛和汞)
動止
(1).動作與靜止。《莊子·天地》:“其動止也,其死生也,其廢起也,此又非其所以也。”《荀子·修身》:“齊給便利,則節之以動止。”
(2).行動;舉止。《後漢書·張湛傳》:“﹝ 張湛 ﹞矜嚴好禮,動止有則。” 元 無名氏 《劉弘嫁婢》楔子:“至望京店染起疾病,不能動止。”《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五:“小人有這個新人在旁,動止不得。” 清 侯方域 《曹秀才墓志銘》:“孺人勤敏,有識量,動止尤嫻禮法。”
(3).起居作息。謂日常生活。多用作書信中的問候語。《隋書·經籍志二》:“起居注者,録記人君言行動止之事。” 唐 韓愈 《與華州李尚書書》:“比來不審尊體動止何似?” 宋 王安石 《與王禹玉書》之三:“秋冷,伏維動止萬福。” 明 歸有光 《與沉雲泉秀才書》:“ 朱秀才 來,具知動止為慰。”
(4).古代監獄的別名。《太平御覽》卷六*四三引 晉 張華 《博物志》:“ 夏 曰念室, 殷 曰動止, 周 曰稽留,三代之異名也。又狴犴者,亦獄別名。”
隨緣
(1).佛教語。謂佛應眾生之緣而施教化。緣,指身心對外界的感觸。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然羣生之神,其極雖齊,而隨緣遷流,成麤妙之識,而與本不滅矣。” 唐 戴叔倫 《贈行腳僧》詩:“補衲隨緣住,難違塵外蹤。”
(2).順應機緣;任其自然。《北齊書·陸法和傳》:“ 法和 所得奴婢,盡免之,曰:‘各隨緣去。’” 唐 張籍 《贈道士宜師》詩:“自到王城得幾年, 巴 童 蜀 馬共隨緣。”《古今小說·單符郎全州佳偶》:“隨緣快活,亦足了一生矣。” 郭沫若 《聖者》:“到處隨緣是我家,一篇《秋水》一杯茶。”
固必
語出《論語·子罕》:“毋必,毋固。”本指固執堅持,不可變通。後引申為一定,必然。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事無固必,殆為此也。” 唐 杜甫 《寄題江外草堂》詩:“事跡無固必,幽貞愧雙全。”
張伯端名句,採珠歌名句
名句推薦
麟孫鳳女,學語正咿呀
向子諲《臨江仙(紹興庚申,老妻生日。 * 靈照生於是歲。女子亦有弄璋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