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造的《送葉主簿楚州應錢帥之招》
全文:
漢庭用少余,無策銷外侮。
充國七十翁,勝算定樽俎。
夫君譚西北,萬里真自睹。
諸將失投機,遽豈一二靈敏。
形勢可聚米,君王未借箸。
江湖五十年,帝閽嚴九虎。
後生不更事,兒戲議邊圉。
圓方殊枘鑿,寂默忍羈旅。
平生乾霄氣,百吞不一吐。
白眼閱流俗,閉口避爾汝。
山陽文武資,乾國今吉甫。
清嘯臨籌邊,志已無騎虜。
經年虛代舍,須君作謀主。
心嗤區區鄭,緩不省之武。
盍思度外意,徑略紙上語。
山陽吾未識,仿佛夢眉宇。
斷知磊落人,眾棄能獨取。
一卮勸臨分,三嘆欲輕舉。
抒君胸中奇,定作商應羽。
還應訪隱淪,道我聽雞舞。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思度
(1).才思器量。《三國志·吳志·魯肅傳》“ 肅 年四十六, 建安 二十二年卒”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 肅 為人方嚴……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
(2).謂才思氣度。《世說新語·賞譽》“ 嚴仲弼 九皋之鳴鶴,空谷之白駒” 劉孝標 注引 晉 蔡洪 《與刺史周浚書》:“ 嚴隱 ,字 仲弼 ……稟氣清純,思度淵偉。”
考慮,思忖。 宋 范仲淹 《奏陝西河北攻守等策》:“臣等思度,是和與不和,俱為大患。”
外意
(1).貳心;異志。《三國志·蜀志·劉璋傳》:“今州中諸將 龐羲 、 李異 等,皆恃功驕豪,欲有外意,不得 豫州 ,則敵攻其外,民攻其內,必敗之道也。”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五:“ 望子 忽生外意,神便絶往來。”《水滸傳》第一一一回:“ 呂樞密 道:‘你兩個來到,恐有他意。’ 穆弘 道:‘小人父子一片孝順之心,怎敢懷半點外意。’”
(2).文字描繪的表面意義。與內意相對。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張天覺》:“ 苕溪漁隱 曰: 聖俞 《金針詩格》云:‘﹝詩﹞有內外意,內意欲盡其理,外意欲盡其象,內外含蓄,方入詩格。’”
紙上語
書中的表面文字。相對於書中的奧義而言。《新唐書·儒學傳上·徐文遠》:“先生所説,紙上語耳。若奧境,彼有所未見者,尚何觀?”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邊材》:“邊材一路,大抵自有賦授,及耑門名家,非書生讀紙上語,便可抵掌登壇者。”
陳造名句,送葉主簿楚州應錢帥之招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