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僕射來示有三春向晚四者難並之說誠哉是言輒》
全文:
三春今向晚,四者昔難並。
借問低眉坐,何如攜手行。
——白居易。
舊遊多過隙,新宴且尋盟。
鸚鵡林須樂,麒麟閣未成。
——王起。
分陰當愛惜,遲景好逢迎。
林野薰風起,樓台穀雨晴。
——劉禹錫。
牆低山半出,池廣水初平。
橋轉長虹曲,舟回小鷁輕。
——白居易。
殘花猶布繡,密竹自聞笙。
欲過芳菲節,難忘宴慰情。
——王起。
月輪行似箭,時物始如傾。
見雁隨兄去,聽鶯求友聲。
——劉禹錫。
蕙長書帶展,菰嫩剪刀生。
坐密衣裳暖,堂虛絲管清。
——白居易。
峰巒侵碧落,草木近朱明。
與點非沂水,陪膺是洛城。
——王起。
撥醅爭綠醑,臥酪待朱櫻。
幾處能留客,何人喚解酲。
——劉禹錫。
舊儀尊右揆,新命寵春卿。
有喜鵲頻語,無機鷗不驚。
——白居易。
青林思小隱,白雪仰芳名。
訪舊殊千里,登高賴九城。
——王起。
酇侯司管鑰,疏傅傲簪纓。
綸綍曾同掌,煙霄即上征。
——劉禹錫。
冊庭嘗接武,書殿忝連衡。
蘭室春彌馥,松心晚更貞。
——白居易。
琴招翠羽下,鉤掣紫鱗呈,只願回烏景。
誰能避兕觥。
——王起。
方知醉兀兀,應是走營營。
鳳閣鸞台路,從他年少爭。
——白居易
參考注釋
接武
(1).步履相接。謂小步前進。《禮記·曲禮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 鄭玄 註:“武,跡也。亦相接,謂每移足半躡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將曙天,諸生接武 杏壇 前。”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辭·大招》:“二八接武,投詩賦只。” 朱熹 集註:“接,連也。武,跡也。”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擁擠。 晉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覽淵博者,曠代而時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魏書·李諧傳》:“異人相趨於絳闕,鴻生接武於儒館。”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當今朝號得人,國稱多士。 蓬山 之下,良直差肩;芸閣之中,英奇接武。”《金史·崔立傳》:“當時冒進之徒,爭援 劉 齊 故事以冀非分者,比肩接武。”
(4).步履相接。形容親近;接近。 唐 權德輿 《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並同鍾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詩:“外庭時接武,廣陌更連鑣。” 宋 司馬光 《與呂晦叔簡》:“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與僚寀行坐不相離,未嘗得伸悃愊,雖日夕接武,猶隔闊千里也。”
(5).步履相接。前後相接;繼承。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古來辭人,異代接武,莫不參伍以相變,因革以為功。”《新唐書·上官儀傳》:“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龍,簉羽鵷鷺,豈 雍州 判佐比乎?” 馬宗霍 《書林藻鑒》:“ 唐 代書家之盛,不減於 晉 ,因由接武六朝,家傳世習,自易為工。”
書殿
(1).指集賢院。 唐 陸堅 《送張說上集賢學士賜宴》詩:“書殿榮光滿,儒門喜氣臨。” 唐 劉禹錫 《郡內書情獻裴侍中留守》詩:“兵符今奉 黃公 《略》,書殿曾隨翠鳳翔。”
(2).指史館。 宋 代為三館之一。
連衡
即“連橫”。戰國時張儀遊說六國共同侍奉秦國。與“合縱”(合從)相對
外連衡而斗諸侯。——漢· 賈誼《過秦論》
白居易名句,僕射來示有三春向晚四者難並之說誠哉是言輒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