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渭合流雖若混,雲泥夐絕不相干
徐用亨 《嘲教授》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徐用亨的《嘲教授》
全文:
誰把先生號冷官,令名深愧馥秋蘭。
孟公豈是陳驚座,子夏元非杜小冠。
涇渭合流雖若混,雲泥夐絕不相干。
寄言世上多風鑒,一笑何妨改眼看。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涇渭
(1).指 涇水 和 渭水 。《詩·邶風·谷風》“ 涇 以 渭 濁,湜湜其沚” 毛 傳:“ 涇 渭 相入而清濁異。”《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大王之國,四塞以為固,北有 甘泉 、 谷口 ,南帶 涇 渭 。” 三國 魏 曹植 《贈丁儀王粲》詩:“山岑高無極, 涇 渭 揚濁清。”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若擇源於 涇 渭 之流,按轡於邪正之路,亦可以馭文采矣。” 唐 杜甫 《驄馬行》:“晝洗須騰 涇 渭 深,夕趨可刷 幽 並 夜。”
(2).古人謂 涇 濁 渭 清(實為 涇 清 渭 濁),因常用“涇渭”喻人品的優劣清濁,事物的真偽是非。《晉書·外戚傳·王濛》:“夫軍國殊用,文武異容,豈可令 涇 渭 混流,虧清穆之風。” 唐 劉知幾 《史通·采撰》:“況古今路阻,視聽壤隔,而談者或以前為後,或以有為無。 涇 渭 一亂,莫之能辨。”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胸中自有 涇 渭 ,皮里自具《春秋》。”《新華月報》1980年第9期:“他是非分明,有 涇 渭 。”
合流
(1) 河流匯合
兩條河在黃石附近合流
(2) 比喻對立的或有差別的在思想行動上趨於一致
(3) 藝術、學術等方面的不同流派融為一體
雲泥
語出《後漢書·逸民傳·矯慎》:“﹝ 吳蒼 ﹞遺書以觀其志曰:‘ 仲彥 足下,勤處隱約,雖乘雲行泥,棲宿不同,每有西風,何嘗不嘆!’”雲在天,泥在地。後因用“雲泥”比喻兩物相去甚遠,差異很大。 南朝 梁 荀濟 《贈陰梁州》詩:“雲泥已殊路,暄涼詎同節。” 唐 錢起 《離居夜雨奉寄李京兆》詩:“寂寞想 章臺 ,始嘆雲泥隔。”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堯曰篇一》:“抑既為人心矣,其視道心有雲泥之隔,而安能有過於道心者乎?”後因亦用“雲”尊稱他人,用“泥”謙稱自己。《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回:“檢開票子看那來信,上面歪歪斜斜的,寫著兩三行字。寫的是:屢訪未晤,為悵!僕事,諒均洞鑒……今午到關奉謁,乞少候。雲泥兩隱。”雲泥兩隱,指把受信人和寫信人的名字都隱去不具。
夐絕
(1).絕遠;絕高。 南朝 梁 陶弘景 《吳太極左仙公葛公之碑》:“九垓夐絶,七度虛懸,分空置境,聚氣搆天。”《南齊書·竟陵文宣王子良傳》:“ 交州 夐絶一垂,寔惟荒服,恃遠後賓,固亦恆事。”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論語·泰伯》:“豈夐絶在上,清虛曠杳,去人間遼闊之宇而別有一天哉?” 清 梅曾亮 《<舒伯魯集>序》:“ 伯魯 之才高,志亦與之相副,以為古人無不可到者,即其所成就者論之,謂已造古人夐絶之境乎?未能也。”
(2).猶斷絕,隔絕。《舊唐書·段秀實傳》:“既至其理所,人煙夐絶,兵無廩食。朝廷憂之。”《資治通鑑·唐德宗興元元年》:“ 商嶺 則道迂且遙, 駱谷 復為盜所扼,僅通王命。惟在 褒斜 ,此路若又阻艱,南北遂將夐絶。”
(3).猶超絕。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分馳迥場,角壯永埒,別輩越羣,絢練夐絶。” 宋 陳亮 《與王季海丞相書》:“聖上天日之表,本非苟安於無事,而又英明夐絶古今。” 清 龔自珍 《<慈雲樓藏書志>序》:“我朝右文之治,夐絶千古。”
不相干
(1).不相犯;不相干擾。《淮南子·兵略訓》:“前後不相捻,左右不相干。”
(2).不相關涉。 漢 王充 《論衡·問孔》:“智與仁,不相干也。有不知之性,何妨為仁之行?” 宋 劉克莊 《再次竹溪韻》之一:“縱有閒愁天樣大,此翁爛醉不相干。” 冰心 《寄小讀者》五:“我還不肯在不相干的大人前,披露我的弱點。”
(3).不要緊,沒有關係。 宋 范成大 《次韻孫長文泊姑蘇館》:“聞道扁舟春共載,雪雲雖冷不相干。”《儒林外史》第三一回:“不相干。這書斷然寫不得。” 茅盾 《鍛鍊》二:“總而言之,不相干,腿上擦傷了一點。”
徐用亨名句,嘲教授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