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韓孟郁原文
夙昔奉君子,妙言契金蘭。
摘文奮逸藻,絕景躡高壇。
大雅久沈冥,淪代在其間。
竦身赴瑤池,接翮汎清瀾。
雲胡中道乖,臨風戢飛翰。
羽毛正催頹,文采失斕斑。
流波逝東海,卷蓬沒西山。
軫念屬睽違,何由展話言。
京洛盛遨遊,鮮服簪華冠。
敝裘履霜雪,誰憐范叔寒。
豈無綠綺琴,知音久不彈。
因風揚妙曲,泠泠中肺肝。
所貴心不渝,母令積思攢。
詩詞問答
問:別韓孟郁的作者是誰?答:李之世
問:別韓孟郁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李之世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世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參考注釋
夙昔
(1).前夜。《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 李善 注引《廣雅》:“昔,夜也。” 南朝 齊 謝朓 《在郡臥病呈沉尚書》詩:“良辰竟何許,夙昔夢佳期。”按,夙,一本作“ 宿 ”。
(2).泛指昔時,往日。 漢 桓寬 《鹽鐵論·箴石》:“故言可述,行可則。此有司夙昔所願覩也。” 唐 權德輿 《酬李二十二兄主簿馬跡山見寄》詩:“遠郊有靈峯,夙昔棲真仙。” 明 方孝孺 《與鄭叔度書》之八:“離居日久,病身不能動,求如夙昔相聚講習之樂,寧可得耶!”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然數百年來,相遇如君者,不知凡幾,大都萍水偶逢,煙雲倏散,夙昔笑言,亦多不記憶。”
(3).朝夕。《後漢書·張衡傳》:“共夙昔而不貳兮,固終始之所服也。”按,《文選》引作“夙夜”。
君子
(1) 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
彼君子兮。——《詩·魏風·伐檀》
君子不齒。——唐· 韓愈《師說》
君子寡慾。——司馬光《訓儉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論語》
君子有不戰。——《孟子·公孫丑下》
君子博學。——《荀子·勸學》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傳》
(3) 對別人的尊稱
君子書敘。——唐· 李朝威《柳毅傳》
君子登山。——明· 顧炎武《復庵記》
同社諸君子。——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君子之後。——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妙言
一個俏皮話、句子或短語;一個巧妙的、逗人笑的詞句;一句機智的話
金蘭
原指朋友間感情投合,後來用做結拜為兄弟姐妹的代稱
山公與 嵇、阮一面,契若金蘭。——《世說新語·賢媛》
金蘭之友
逸藻
華麗的辭藻。《藝文類聚》卷八九引 晉 傅鹹 《舜華賦》:“朝陽照灼以舒暉,逸藻采繁而光明。” 唐 李白 《陳情贈友人》詩:“多君騁逸藻,掩映當時人。” 明 呂天成 《曲品》卷上:“ 吳叔華 逸藻出於世家。” 清 朱彝尊 《邁陂塘·贈吳天章》詞:“紛紛日下柴車至,逸藻 吳郎 希有。”
絕景
美好無比的風景
黃山絕景
大雅
(1).《詩經》的組成部分之一。舊訓雅為正,謂詩歌之正聲。《詩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雅》為 周 王畿內樂調。《大雅》多為 西周 王室貴族的作品,主要歌頌 周 王室祖先乃至 武王 、 宣王 等之功績,有些詩篇也反映了 厲王 、 幽王 的暴虐昏亂及其統治危機。《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吳公子 札 來聘……為之歌《大雅》。曰:‘廣哉,熙熙乎!曲而有體,其 文王 之德乎!’”後亦用以稱閎雅淳正的詩篇。 唐 李白 《古風》之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傳》:“自 杜甫 後,大雅不作,至 明 乃復振。”
(2).稱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文選·班固<西都賦>》:“大雅宏達,於茲為羣。” 李善 註:“大雅,謂有大雅之才者。《詩》有《大雅》,故以立稱焉。” 明 蔣燦 《題杜少陵像》詩:“大雅長往矣,遺容後代看。” 清 感惺 《斷頭台·受讞》:“那議會啊,聚四方里耆英大雅。”
(3).泛指學識淵博的人。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剪報一斑>拾遺附文》:“至於分類分得不倫不類,那是小子底學識不到,還得大雅指正指正呢。”
(4).謂高尚雅正。 宋 葉適 《賀縣尉》詩:“端龐還有北人風,大雅元非 楚 士同。”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詩集>序》:“其音和平而大雅,其旨綿渺而藴藉。” 葉聖陶 《倪煥之》十七:“這樣不傷大雅而又含有象徵意義的詞兒正合於一個青年人寄興的需要,他就常常用它。”
沈冥
亦作“沉冥”。1.謂幽居匿跡。 漢 揚雄 《法言·問明》:“ 蜀莊 沉冥, 蜀莊 之才之珍也,不作苟見,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 李軌 註:“沉冥,猶玄寂,泯然無跡之貌。”《宋書·袁粲傳》:“席門常掩,三徑裁通,雖 揚子 寂寞, 嚴叟 沉冥,不是過也。” 清 錢謙益 《奉詔削籍南歸》詩:“塵世榮枯通與苓, 蜀莊 只合老沉冥。”
(2).指隱居的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棲逸》:“ 阮光祿 在 東山 ,蕭然無事,常內足於懷。有人以問 王右軍 , 右軍 曰:‘此君近不驚寵辱,雖古之沉冥,何以過此!’” 清 戴名世 《<左尚子制義>序》:“余飄泊四方,賣文以糊其口,未有訪沉冥而叩寂寞者。”
(3).低沉冥寂。 唐 白居易 《東南行一百韻》:“沉冥消意氣,窮餓耗肌膚。” 明 唐順之 《萬思節以集中無名作詩見貽》詩:“老去門徒多謝遣,病來意緒轉沉冥。” 王統照 《號聲》:“這樣悲壯與激沉的聲音只宜於黑暗中的遠聽,不合於在綠蔭下與柔靜的光色中作愉悅的聞賞?然而我聽了也沒有極大的憎惡與沮恨的意念,只感到沉冥,低怨的分量比其他的分量多。”
(4).昏暗;幽暗。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蛾》:“返至山中,日已沉冥,兩足跛踦,步不能咫。” 清 陳夢雷 《西郊雜詠》之十二:“煙樹隔沉冥,蒼茫沓難覩。”
(5).猶埋沒,沉淪。 唐 皎然 《苕溪草堂簡潘丞述湯評事衡四十三韻》:“蹈善嗟沉冥,履仁傷堙阨。” 宋 范成大 《次韻慶充避暑水西寺》:“茲游豈易得,未用嘆沉冥。”
(6).沉迷。 清 方苞 《書<儒林傳>後》:“ 漢 之文學雖非古,猶以多誦為通經也;又其變遂濫於詞章,終沉冥而不返焉。”
(7).佛教語。猶幽冥。亦指幽冥中人。《楞嚴經》卷四:“引諸沉冥,出於苦海。” 宋 陸游 《安隱寺修鐘樓疏》:“浮翠流丹,倘復還於巨麗;撞昏擊曉,實大警於沉冥。”
其間
(1) 在中間
兩幢房子及夾在其間的院子
頹然其間者。——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北與寇往來其間。——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袍敝衣處其間。——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時出於其間焉。——蔡元培《圖畫》
(2) 指某一段時間
參加這項工作已有半年了,這其間,他學到不少新的知識
竦身
聳身,縱身向上跳。竦,通“ 聳 ”。《淮南子·道應訓》:“若士舉臂而竦身,遂入雲中。” 唐 王維 《贈東嶽焦鍊師》詩:“竦身空里語,明目夜中書。” 魯迅 《南腔北調集·為了忘卻的記念》:“我很想藉此算是竦身一搖,將悲哀擺脫,給自己輕鬆一下。”
瑤池
神話中崑崙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住的地方;美池,多指宮苑中的池
接翮
翅膀挨著翅膀。 晉 張華 《雜詩》之三:“游鴈比翼翔,歸鴻知接翮。”
雲胡
為什麼。《詩·鄭風·風雨》:“既見君子,雲胡不夷?” 毛 傳:“胡,何。” 鄭玄 箋:“思而見之,云何而心不説?” 宋 朱熹 《齋居感興》詩之四:“雲胡自蕪穢,反客群形役!” 明 劉基 《送季德大之文登稅務官任》詩:“雲胡不飲,使我心惸?”
中道
(1) 半路;中途
中道而返
中道還兄門。——《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而中道崩殂。——諸葛亮《出師表》
若中道而歸。——《後漢書·列女傳》
(2) 中庸之道
(3) 指一種特定的德操和哲理,據認為,人持有它就可以不至於趨向自滿和自苦的兩個極端而從速徹悟
臨風
迎風;當風。《楚辭·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 南朝 宋 謝莊 《月賦》:“臨風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唐 杜甫 《與嚴二郎奉禮別》詩:“出涕同斜日,臨風看去塵。”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水滸傳》第三九回:“不覺酒湧上來,潸然淚下,臨風觸目,感恨傷懷。” 蘇曼殊 《寄調箏人》詩:“偷嘗仙女脣中露,幾度臨風拭淚痕。” 冰心 《寄小讀者》五:“我想起我的母親,不覺憑在甬道的窗邊,臨風偷灑了幾點酸淚。”
飛翰
(1).迅速遞送書信。《後漢書·孔融傳》:“馳檄飛翰,引謀州郡。”
(2).指飛鳥。 晉 陸機 《擬古》詩之十:“思駕歸鴻羽,比翼雙飛翰。” 唐 柳宗元 《東蠻》詩:“王卒如飛翰,鵬騫駭群龍。”
(3).迅速書寫。 清 鈕琇 《觚賸·七月天》:“竊駢語以飛翰,操丹鉛何工四六。”
羽毛
(1) 鳥類的毛
(2) 鳥羽和獸毛,比喻人的名譽
文采
(1) 錯雜艷麗的色彩
(2) 文辭;文藝方面的才華
斕斑
顏色駁雜。燦爛多彩
流波
(1).流水。《楚辭·遠遊》:“叛陸離其上下兮,游驚霧之流波。” 唐 羅隱 《蟋蟀詩》:“美人在何,夜影流波。” 清 唐孫華 《閒居寫懷》詩之八:“習成固難挽,流波日滔滔。”《花城》1981年第1期:“從船艙望去,兩岸瀰漫在細雨中的房屋、樹木,仿佛浮在流波之上,時起時伏地向後退去。”
(2).比喻晶瑩流轉的眼波。《文選·宋玉<神女賦>》:“望余帷而延視兮,若流波之將瀾。” 李善 註:“流波,目視貌,言舉目延視,精若水波,將成瀾也。”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八節:“歌舞將終,舞人並脫去上衣,袒露半身,回首流波送媚。”
東海
(1) 亞洲東部邊緣海,西接中國大陸,北連黃海,南接南海,面積77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70米,廣闊的東海大陸架是良好的漁場
(2) 泛指東方的大海
卷蓬
蓬根淺,風卷則飛。喻流徙無定。 明 李贄 《卷蓬根》詩:“塵世無根若捲蓬,主人莫訝我孤蹤。”
風卷飛蓬。形容極輕快。《魏書·李安世傳》:“百姓為之語曰:‘ 李波 小妹字 雍容 ,褰裙逐馬如卷蓬。’”
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隨》:“王用享於西山。”引申為日入處。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選·李密<陳情事表>》:“但以 劉 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揚雄 《反騷》:“臨 汨羅 而自隕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陽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濟縣 南。相傳 伯夷 、 叔齊 隱居於此。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四八:“是以吞縱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節。”參見“ 西山餓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縣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閣序》:“畫棟朝飛 南浦 雲,珠簾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為 岷山 主峰。也稱 雪嶺 。 唐 李白 《思邊》詩:“今歲何時妾憶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雲。” 唐 杜甫 《野望》詩:“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萬里橋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總稱。南起 拒馬山 ,西北接 軍都山 。有 百花山 、 靈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盧師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為京郊名勝地。
(6).山名。在 雲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稱 睡佛山 。有 華亭寺 、 太華寺 、 三清閣 、 龍門 諸勝和 聶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風景優美,有“睡美人”之稱。
(7).山名。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稱 包山 ,為 太湖 中最大島嶼。有 縹緲峰 、 銷夏灣 、 林屋洞 諸名勝。
軫念
悲痛地思念。《梁書·沉約傳》:“思幽人而軫念,望東皋而長想。”《舊唐書·忠義傳上·王同皎》:“陛下雖納隍軫念,亦罔能救此生靈。” 清 方文 《廬山詩》之十四:“軫念人主疾,饋藥至明廷。” 毛 * 《為皖南事變發表的命令和談話》:“迭據該軍第一支隊長 陳毅 、參謀長 張雲逸 等電陳 皖南 事變經過,憤慨之餘,殊深軫念。”
睽違
(1).差錯;背違。 唐 顏師古 《上<漢書注>序》:“顧召幽仄,俾竭芻蕘。匡正睽違,激揚鬱滯。” 唐 元稹 《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館夜對桐花寄樂天》詩:“是夕遠思君,思君瘦如削。但感事睽違,非言官好惡。”
(2).分隔;離別。 南朝 梁 何遜 《仰贈從兄興寧置南》詩:“一朝異言宴,萬里就睽違。” 唐 李朝威 《柳毅傳》:“洎 錢塘 季父論親不從,遂至睽違,天各一方,不能相問。” 明 葉盛 《水東日記·劉三吾與陳南賓書》:“暮年以來,每一得姻家書,輒興骨肉睽違之感,友朋相繼凋謝之痛。”《文明小史》第一回:“這番因事進京,恰好遇著 柳知府 放了外任,從此南北睽違,不能常見。” 柯靈 《<阿英散文選>序》:“一九四九年第一次文代大會期間,我在新生的故都和他重逢以後,又是長期的睽違。”
何由
亦作“ 何繇 ”。1.從何處,從什麼途徑。《楚辭·天問》:“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僕雖嚚頑,願從足下。雖然,何由而自達哉!” 唐 王昌齡 《送韋十二兵曹》詩:“出處兩不合,忠貞何由伸?”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晉 張華 有鸚鵡,每出還,輒説僮僕好惡。一日,寂無言; 華 問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魯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後,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詩:“美人游不還,佳期何由敦?”《宋書·沉慶之傳》:“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成?” 明 劉基 《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詩之三:“路遠無羽翼,何由得飛還?”《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稍加責罰,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著意防範,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有雲 太倉 王宮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無損。然與《玉版》對觀,無少差,信為《玉版》未損時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剝漶?或造物忌之邪?”
話言
(1).美善之言;有道理的話。《詩·大雅·抑》:“其維哲人,告之話言,順德之行。” 毛 傳:“話言,古之善言也。” 唐 劉知幾 《史通·六家》:“蓋《書》之所主,本於號令,所以宣王道之正義,發話言於臣下,故其所載,皆典、謨、訓、誥、誓、命之文。”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九:“若然,則所謂不可教訓,不知話言,不惟方命圮族而已,四岳何為而舉?而 堯 何為姑試之耶?皆不可通。” 章炳麟 《序<革命軍>》:“嗟呼!世皆嚚昧而不知話言,主文諷切,勿為動容。”
(2).泛指話語。 宋 陸游 《謝徐居厚汪叔潛攜酒見訪》詩:“話言猶在耳,造次敢不佩。” 清 錢謙益 《三嚴作朋集序》:“詠三 嚴 之詩句,追 長蘅 之話言。”
(3).談說;談論。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撫軍與之話言,咨嗟稱善。” 唐 李綽 《尚書故實》:“暇日與賓友話言,必及神仙之事。”《官場現形記》第十回:“話言未了,忽見茶房領著一個中年婦人,一個和尚,趕了進來。”
京洛
等於說“京城”。本指洛陽,因東周、東漢曾在這裡建都,故稱“京洛”
京洛騷然。——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遨遊
遠遊;漫遊
人造衛星遨遊太空
鮮服
鮮艷美麗的衣服。 宋 劉子翬 《建康六感·陳》詩:“麗景明新妝,清波映鮮服。” 宋 吳自牧 《夢粱錄·正月》:“﹝元旦﹞士夫皆交相賀,細民男女,亦皆鮮服,往來拜節。” 明 劉基 《雜詩》之三三:“郭北有宕子,鮮服明春閨。”
華冠
(1).用樺木皮所做的冠。《莊子·讓王》:“ 原憲 華冠縰履,杖藜而應門。” 郭象 註:“華冠,以華木皮為冠。”華,同“ 樺 ”。 漢 牟融 《理惑論》:“正其衣冠,尊其瞻視, 原憲 雖貧,不離華冠。” 清 吳偉業 《偶成》詩之三:“諸生唇腐齒落,終歲華冠敝裘。”
(2).或謂“華冠”亦名“建華冠”,即鷸冠。《晉書·輿服志》:“建華冠,以鐵為柱卷,貫大銅珠九枚,古用雜木珠, 原憲 所冠華冠是也。又《春秋左氏傳》 鄭子臧 好聚鷸冠,謂建華是也。”
敝裘
破舊的皮衣。 唐 岑參 《聞宇文判官西使還》詩:“白髮悲明鏡,青春換敝裘。” 明 劉基 《呼燈》詩:“西風一夜吹庭樹,驚起呼燈問敝裘。” 清 黃鷟來 《雨中感懷》詩:“起行視天宇,太息攬敝裘。”
履霜
(1).踩踏霜地。《詩·魏風·葛屨》:“糾糾葛屨,可以履霜。” 晉 潘岳 《寡婦賦》:“自仲秋而在疚兮,踰履霜以踐冰。”
(2).謂踏霜而知寒冬將至。用以喻事態發展已有產生嚴重後果的預兆。《新唐書·高宗紀》:“ 高宗 溺愛袵席,不戒履霜之漸,而毒流天下,貽禍邦家。” 鄭藻如 《<盛世危言>序》:“嘗讀史,盱衡千古,窮究得失盛衰之故,方其厝火未燃,履霜始至,未嘗無人焉。”參見“ 履霜堅冰 ”。
(3).謂霜降時節懷念親人。語出《禮記·祭義》:“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 鄭玄 註:“為感時念親也。” 宋 蘇軾 《元祐元年九月六日明堂赦文》:“惕然履霜,詎勝悽愴之意。”
(4).指《履霜操》。 宋 梅堯臣 《依韻和宋中道見寄》:“我懷炳炳何日忘,半夜攬琴彈《履霜》。”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九:“ 范文正公 喜彈琴,然平日止彈《履霜》一操,時人謂之 范履霜 。”參見“ 履霜操 ”。
范叔
戰國 魏 人 范雎 ,字 叔 。嘗從 魏 中大夫 須賈 使 齊 。既歸, 須賈 以 雎 有通 齊 之嫌告 魏 相。 魏 相 魏齊 大怒,使舍人笞擊 雎 ,折脅摺齒, 雎 佯死得免。乃伏匿,更姓名曰 張祿 。後隨 秦 使 王稽 赴 秦 ,以遠交近攻、加強王權之策說 秦昭王 , 昭王 大悅,用以為相,封 應侯 。 范雎 相 秦 , 秦 號曰 張祿 ,而 魏 不知。 魏 聞 秦 將伐 韓 魏 ,使 須賈 赴 秦 。 范雎 布衣微行,至客館見 須賈 。 須賈 大驚,曰:“ 范叔 固無恙乎?”又曰:“ 范叔 一寒如此哉!”乃取一綈袍賜之。 須賈 旋如 秦 相 張祿 即 范雎 ,乃肉袒膝行趨前請罪。 范雎 數其罪有三,然以綈袍之贈,尚有故人之意,赦而釋之。 唐 高適 《詠史》:“尚有綈袍贈,應憐 范叔 寒;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參閱《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知音
(1) 古代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聽琴,能從伯牙的琴聲中聽出他寄託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絕弦,以無知音者。——《列子·湯問》
(2) 後來用知音稱知己,能賞識的人
(3) 知心朋友
泠泠
(1) 形容清涼;冷清
白露泠泠
(2) 本指流水聲。借指清幽的聲音
肺肝
(1).比喻內心。《禮記·大學》:“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 三國 魏 曹植 《三良》詩:“黃鳥為悲鳴,哀哉傷肺肝。”《新唐書·袁滋傳》:“性寬易,與之接者,皆謂可見肺肝。” 郭沫若 《科大大聯合》詩:“大聯合,弟兄攜手,肺肝相向。”
(2).比喻心腹。 唐 杜牧 《與浙西盧大夫書》:“員外七官以某嘗獲知於郎中,惠然不疑,推置於肺肝間。”
不渝
不改變。《詩·鄭風·羔裘》:“彼其之子,捨命不渝。” 毛 傳:“渝,變也。”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風雨急而不輟其音,霜雪零而不渝其色。”《好逑傳》第十八回:“節義以不渝為奇,而不渝於曖昧之時為更奇。” * 《在高棉王國會議和國民議會聯席會議上的講話》:“維護世界和平,同世界各國友好合作,是 中國 堅守不渝的外交政策。”
積思
(1).專心思考;積久思考。《漢書·東方朔傳》:“陛下富於春秋,方積思於六經,留神於王事。” 晉 陸雲 《與兄平原書》之六:“方當積思,思有利鈍,如兄所賦,恐不可須。”《隋書·經籍志二》:“故斷自 高祖 ,終於 孝平 、 王莽 之誅,為十二紀、八表、十志、六十九傳,潛心積思二十餘年。”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 遜軒子 曰:‘……﹝ 賈島 ﹞積思三年,局於聲律,卒以“數息樹邊身”為對,不知反為前句之累。’” 陳去病 《丁未八月海上藏書樓夜坐雜感》詩:“最是委心任運好,不然積思要成痗。”
(2).刻骨相思。 南朝 齊 王融 《奉和南海王殿下詠秋胡妻》之一:“且協金蘭好,方愉琴瑟情。佳人忽千里,幽閨積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