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宗杲的《偈頌一百六十首》
全文:
百雜碎,沒縫罅。
明眼衲僧,盲聾瘖啞,金剛水際藏知,非非想天走馬。
參考注釋
明眼
(1).使眼睛明亮。 唐 韓鄂 《歲華紀麗·八月》:“採柏露以明眼,用朱墨以點頭。”
(2).比喻對事物觀察得很清楚;有見識。 宋 蘇軾 《題李伯時畫<趙景仁琴鶴圖>》詩之二:“乘軒故自非明眼,終日僛僛舞爨薪。” 金 王若虛 《滹南詩話》卷上:“表而出之,以俟明眼君子云。” 清 黃宗羲 《論不宜立理學傳書》:“而諸儒之著譔,傳之天下後世,明眼深造,豈繄無人!”
(3).清明節以柳條插門的習俗。 宋 吳自牧 《夢粱錄·清明節》:“家家以柳條插於門上,名曰明眼。”
衲僧
和尚,僧人。 唐 黃滔 《上李補闕》詩:“諫草封山藥,朝衣施衲僧。” 元 薩都剌 《江城玩雪》詩:“舟子迷歸寒浦外,衲僧疑在白雲間。”《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況自此再三十年, 京 已壽登耄耋,更削髮披緇坐此洞中為衲僧耶?”
盲聾
眼瞎耳聾。亦喻愚昧無知。《韓非子·解老》:“費神多,則盲聾悖狂之禍至。” 元 房皞 《扣角歌贈史吉甫》:“夫子不言人益蒙,著成《大傳》開盲聾。”
瘖啞
亦作“ 瘖瘂 ”。 1.不能言。《法苑珠林》卷五八引《佛說太子沐魄經》:“志若死灰,身如枯木,耳不聽音,目不視色,狀類瘖瘂聾盲之人。” 宋 劉克莊 《賀新郎·再和前韻》詞:“不是先生瘖啞了,怕殺 烏臺 舊案。”《西遊記》第三九回:“這老道是一個瘖瘂之人,卻又有些耳聾。”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致趙秋舲書》:“迄今數百年,影事空飄瞥。問山山瘖瘂,問水水嗚咽。”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曾霆 和他的妻就一直是形同路人,十天半月說不上一句話,瘖啞一般地捱著痛苦的日子,活像一對遭人虐待的牲畜。”
(2).沙啞,聲音低沉乾澀。 曹禺 《雷雨》第四幕:“ 魯侍萍 的樣子仿佛變了一個人,在雨里叫喊、哭號,聲音已經瘖啞。”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他的聲音有點瘖啞,說不下去。” 王西彥 《古屋》第二部二:“她的聲音重又顫慄起來,終於變成微微的瘖瘂了。” 蕭軍 《八月的鄉村》一:“槍聲在這個時候也漸漸瘖啞下去。”
金剛水
佛教密宗受灌頂時所飲的香水。也稱誓水。《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觀門大教王經》卷二:“次灌頂師以左手蘸金剛水,想弟子洗沐垢染之身。”
非非想
(1).“非想非非想處天”的略語。 唐 寒山 《詩》之二一五:“假使非非想,蓋緣多福力。” 宋 蘇軾 《水陸法象贊·一切天眾》:“苦極則修,樂極則流;禍福無窮,糾纏相求;遂超欲色,至非非想,不如一念,真發無上。” 明 寓山居士 《魚兒佛》第一出:“假饒修到非非想,還比無生隔一階。”參見“ 非想非非想處天 ”。
(2).喻不切實際的幻想。 康有為 《寄贈王幼霞侍御》詩:“ 焰摩 歡樂非非想, 博望 幽憂故故疑。”
走馬
(1) 騎著馬跑
平原走馬
(2) 善跑的馬
團長有一匹棕色馬,是匹好走馬
釋宗杲名句,偈頌一百六十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