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周必大的《奉新宰楊廷秀攜詩訪別次韻送之》
全文:
誠齋詩名牛斗寒,上規大雅非小山。
向來志氣薄黃散,忽為五斗輟萬卷。
兒童笑君非良圖,丈夫出處寧知渠。
吳公適為南州起,昔日河南今在此。
好賢薦士任以身,門下賈生子其人。
鄙夫料事倘不誤,早寄重修滕閣句。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詩名
善於作詩的名聲。 唐 馮贄 《雲仙雜記·石斧欲砍斷詩手》:“ 杜甫 子 宗武 ,以詩示院兵曹,兵曹答以石斧一具,隨使並詩還之。 宗武 曰:‘斧,父斤也。兵曹使我呈父加斤削也。’俄而院聞之,曰:‘悞矣。欲子砍斷其手。此手若存,天下詩名又在 杜 家矣。。’” 金 元好問 《黃金行》:“人間不買詩名用,一片青衫 衡 霍 重。”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七八:“賴是搖鞭吟好句,流傳鄉里只詩名。”
牛斗
指牛宿和斗宿。傳說 吳 滅 晉 興之際,牛斗間常有紫氣。 雷煥 告訴尚書 張華 ,說是寶劍之氣上沖於天,在 豫東 豐城 。 張華 派 雷 為 豐城 令,得兩劍,一名龍泉,一名太阿,兩人各持其一。 張華 被誅後,失所持劍。後 雷煥 子持劍過 延平津 ,劍入水,但見兩龍各長數丈,光采照人。見《晉書·張華傳》。後常用以為典。 北周 庾信 《思舊銘》:“劍沒 豐城 ,氣存牛斗。” 唐 杜甫 《所思》詩:“徒勞望牛斗,無計斸龍泉。” 元 薩都剌 《過延平津》詩:“神光射霄漢,牛斗為不明。” 何其芳 《憶昔》詩:“光芒萬丈射牛斗,要把人間重鑄成。”
牛鬭:1.謂牛相鬥。 北周 庾信 《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月峽猿啼,江神牛鬭。” 元 張雨 《春耕》詩:“壺漿稚子看牛鬭,卻過田頭午餉時。”
(2).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紕漏》:“ 殷仲堪 父病虛悸,聞牀下蟻動,謂是牛鬭。” 劉孝標 注引 檀道鸞 《續晉陽秋》:“ 仲堪 父曾有失心病。”後用“牛鬭”指病虛、心神恍惚。 五代 李瀚 《蒙求》詩:“ 廣 客蛇影, 殷 師牛鬭。”
大雅
(1).《詩經》的組成部分之一。舊訓雅為正,謂詩歌之正聲。《詩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雅》為 周 王畿內樂調。《大雅》多為 西周 王室貴族的作品,主要歌頌 周 王室祖先乃至 武王 、 宣王 等之功績,有些詩篇也反映了 厲王 、 幽王 的暴虐昏亂及其統治危機。《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吳公子 札 來聘……為之歌《大雅》。曰:‘廣哉,熙熙乎!曲而有體,其 文王 之德乎!’”後亦用以稱閎雅淳正的詩篇。 唐 李白 《古風》之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傳》:“自 杜甫 後,大雅不作,至 明 乃復振。”
(2).稱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文選·班固<西都賦>》:“大雅宏達,於茲為羣。” 李善 註:“大雅,謂有大雅之才者。《詩》有《大雅》,故以立稱焉。” 明 蔣燦 《題杜少陵像》詩:“大雅長往矣,遺容後代看。” 清 感惺 《斷頭台·受讞》:“那議會啊,聚四方里耆英大雅。”
(3).泛指學識淵博的人。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剪報一斑>拾遺附文》:“至於分類分得不倫不類,那是小子底學識不到,還得大雅指正指正呢。”
(4).謂高尚雅正。 宋 葉適 《賀縣尉》詩:“端龐還有北人風,大雅元非 楚 士同。”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詩集>序》:“其音和平而大雅,其旨綿渺而藴藉。” 葉聖陶 《倪煥之》十七:“這樣不傷大雅而又含有象徵意義的詞兒正合於一個青年人寄興的需要,他就常常用它。”
小山
文體名。 漢 王逸 《<楚辭·招隱士>解題》:“昔 淮南王 安 博雅好古,招懷天下俊偉之士,自八公之徒,鹹慕其德而歸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辭賦,以類相從,故或稱小山,或稱大山,其義猶《詩》有小雅、大雅也。”參見“ 大山小山 ”。
周必大名句,奉新宰楊廷秀攜詩訪別次韻送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