輒依芳韻,庸寫下忱,為先施之期謝雲儒冠不解明韜略

邵亨貞春草碧 仆一節從軍吳秀間,近始謁告還家,

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邵亨貞的《春草碧 仆一節從軍吳秀間,近始謁告還家,》

全文:
又調春草碧詞見遺,以識會合之意,情文悃歡,溢於言表,惠至渥也。
輒依芳韻,庸寫下忱,為先施之期謝雲儒冠不解明韜略
底處是生涯,雲門約。
無端寄跡兵戈,蕙帳荒寒怨秋鶴。
歲暮且歸來,情如昨。
故人幾度傳心,曾煩手削。
門外見仙槎,須停泊。
老來歲月無何,乞與刀圭九還藥。
三島景長春,尋具樂。

邵亨貞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下忱

謙詞。指本人的心思、想法。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六》:“以君氣類,故敢布下忱,明日,賜一野祭可乎?”《紅樓夢》第一○七回:“ 賈政 聽了,感激涕零,叩首不及;又叩求王爺代奏下忱。” 魯迅 《書信集·致章廷謙》:“並蒙 燕公 不棄,賜以似爬似坐似蹲之玉照,不勝感謝,尚希轉達,以罄下忱為荷。”

先施

(1).《禮記·中庸》:“所求乎朋友,先施之。” 孔穎達 疏:“欲求朋友以恩惠施己,則己當先施恩惠於朋友也。”後以“先施”指人先行拜訪或饋贈禮物。 唐 元稹 《酬段丞》詩:“赤心芳苦鬭,紅燭以先施。” 明 邵璨 《香囊記·酬恩》:“老母援溺之情,小弟提攜之義,大恩未報,又辱先施。”《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那 烏克齋 原是 安老爺 的學生,如今又作了公子的座主,早行了個先施的禮。”

(2).即 西施 。《文選·宋玉<神女賦>》“ 西施 掩面,比之無色” 唐 李善 註:“ 先施 、 西施 ,一也。”

儒冠

(1).古代儒生戴的帽子。《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沛公 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 沛公 輒解其冠,溲溺其中。” 唐 韓愈 《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猶思脫儒冠,棄死取先登。”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傳》:“﹝ 鄧生 ﹞詬公謂:‘若乃養馬,而我職弟子員,冠儒冠。’”

(2).借指儒生。 唐 杜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宋 王禹偁 《謝宣賜表》:“儒冠之榮,無以加此。” 清 方文 《送蕭賡九北歸》詩:“ 長乾 一見喜且悲,儒冠端被虛名誤。”

不解

(1).不能解開;不能分開。《楚辭·九章·哀郢》:“心絓結而不解兮,思蹇產而不釋。” 漢 枚乘 《七發》:“ 楚苗 之食,安胡之飰,摶之不解,一啜而散。” 明 李贄 《過桃園謁三義祠》詩:“誰識 桃園 三結義,黃金不解結同心。”

(2).不能解救;不能和解。 漢 孔融 《論盛孝章書》:“向使 郭隗 倒懸而王不解,臨難而王不拯,則士亦將高翔遠引。” 柳青 《狠透鐵》:“有時甚至因為正直更被一部分人深惡痛絕,好象結了不解之仇。”

(3).不止;不罷休。《漢書·五行志上》:“歸獄不解,茲謂追非,厥水寒,殺*人。”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謂釋有罪之人而歸無辜者也。解,止也。追非,遂非也。”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十七:“男家送去一床嗶嘰被,女家不要,非得麻花被不解。”

(4).不懂,不理解。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聲。” 唐 李白 《月下獨酌》詩之一:“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 李筌 注《陰符經》,至‘禽獸之制在氣’經年不解,夢烏衣人教之,遂通其義。” 余開選 《獅子》:“‘你要幹啥?’ 王天明 不解地問。”

不懈怠。《詩·大雅·假樂》:“不解於位,民之攸塈。”《禮記·雜記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

韜略

由古兵書《六韜》、《三略》引申而來,指計策、謀略

此人胸懷韜略,腹引機謀。——《三國演義》

邵亨貞名句,春草碧 仆一節從軍吳秀間,近始謁告還家,名句

詩詞推薦

輒依芳韻,庸寫下忱,為先施之期謝雲儒冠不解明韜略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