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山館原文
嫩櫱初稊未吐林,清哉風拂欠成音。
於斯可悟精微理,耳識聲應作始尋。
詩詞問答
問:清音山館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清音山館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清音山館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侵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九十四
參考注釋
於斯
同“ 於此 ”。《楚辭·漁父》:“ 屈原 既放,游於江潭……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 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詒厥孫謀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嘗從事於斯矣。”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時值龍顏,則當年控三傑。 漢 之得材,於斯為貴。” 南朝 梁 任昉 《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家國之事,一至於斯,非臣之尤,誰任其咎。”
微理
微妙的道理。 晉 葛洪 《抱朴子·行品》:“覿微理於難覺,料倚伏於將來者,明人也。”
耳識
(1).佛教語。“六識”之一。指耳根對聲境所發生的識別作用。 清 吳偉業 《贈劉虛受》詩之一:“悟物談功進,忘情耳識空。” 清 龔自珍 《<蒙古象教志>序》:“而此 震旦 耳根非劣,耳識非殊,雖有高僧,不臻神悟,故撰《象教志》,專以推尊因明門中聲明一門,而非讚嘆夫食肉衣黃,墮邪師見也。”參見“ 六識 ”。
(2).猶賞識。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景:“哼!‘孰謂 鄹 人之子知禮乎?’我那么恭維他,他才不大耳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