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樹葉翠森森,寂靜因中道最深

宋太宗緣識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宋太宗的《緣識》

全文:
高山樹葉翠森森,寂靜因中道最深
利得崑崙皆璞玉,不須麗水有真金。
澆漓漸變同堯日,薄俗將重理舜琴。
禍福年長隨世改,玄門大戒喻飛沈。

宋太宗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宋太宗高山樹葉翠森森,寂靜因中道最深書法作品欣賞
高山樹葉翠森森,寂靜因中道最深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高山

(1).高峻的山。亦比喻崇高的德行。《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三國志·魏志·杜畿傳》“其得人心如此” 裴松之 注引 晉 杜篤 《杜氏新書》:“今吾亦冀眾人仰高山,慕景行也。” 宋 秦觀 《呂與叔挽章》之一:“舉舉西州士,來為邦國華。藝文尤爾雅,經術自名家。正有高山仰,俄成逝水嗟。”參見“ 高山景行 ”。

(2).傳說中的山名。《山海經·西山經》:“又西北五十里 高山 ,其上多銀,其下多青碧、雄黃。”

(3).少數民族名。 清 魏祝亭 《兩粵傜俗記》:“其在西者,種凡三:曰 高山 ,曰 花肚 ,曰 平地 。”

樹葉

樹木的葉子。《漢書·眭弘傳》:“ 上林苑 中大柳樹斷枯臥地,亦自立生,有蟲食樹葉成文字。”《南史·齊紀上·武帝》:“二月丙寅,大風, 吳興 偏甚,樹葉皆赤。”《紅樓夢》第三一回:“比如那一個樹葉兒,還分陰陽呢:向上朝陽的就是陽,背陰覆下的就是陰了。” 丁玲 《水》一:“接著,更隱隱約約在樹葉之中,現出閃閃的火光。”

森森

(1) 形容繁密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唐· 杜甫《蜀相》

(2) 形容陰沉可怕

看了這水泡子四邊黑壓壓的老樹,不禁有一種鬼域森森之感。——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

(3) 形容寒冷

冷森森

寂靜

沒有聲音;安靜

屋子陰暗而寂靜

中道

(1) 半路;中途

中道而返

中道還兄門。——《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而中道崩殂。——諸葛亮《出師表》

若中道而歸。——《後漢書·列女傳》

(2) 中庸之道

(3) 指一種特定的德操和哲理,據認為,人持有它就可以不至於趨向自滿和自苦的兩個極端而從速徹悟

宋太宗名句,緣識名句

詩詞推薦

  • 對鏡寄所親

    何吾騶明代〕退之發白五分一,殷勤作書寄肉骨。重憐須白一兩根,撫念時光悵超忽。噫嘻予發已如斯,況苦鬚眉也如發。床頭
  • 小園

    何應龍宋代〕地占方方十丈寬,已栽花木四時看。客來莫笑生涯薄,窗外新添竹數竿。
    高山樹葉翠森森,寂靜因中道最深 詩詞名句
  • 四安道中所見

    牟巘五宋代〕崎嶇踏破布行纏,負米擔鹽似蟻緣。為羨生涯隨處足,五湖鮭菜范公船。
  • 歲未盡前數日偶題長句

    陸游宋代〕漸近新年日愈長,不辭扶病舉椒觴。了無一事乾靈府,只合終身住醉鄉。門飣春盤兒女喜,搗簁臘藥婢奴忙。蜀州
  • 登四面雲山亭子·其三

    乾隆清代〕亭子云端不屢登,登欣曠志共秋澄。短長詩句題檐柱,也喜同人年歲增。
  • 石潭觀魚

    蒲壽宬宋代〕拂石搘頤久,閒心寂似初。不知渾是水,寧覺我非魚。欲數猶疑幻,相看若在虛。星星雙鬢影,何事入方諸。
  • 重機唐代〕盲聾喑啞是仙陀,滿眼時人不柰何。祇向目前須體妙,身心萬象與森羅。
  • 行路難

    王昌齡唐代〕雙絲作綆系銀瓶,百尺寒泉轆轤上。懸絲一絕不可望,似妾傾心在君掌。人生意氣好棄捐,只重狂花不重賢。宴罷
    高山樹葉翠森森,寂靜因中道最深 詩詞名句
  • 肩輿歸御園四首·其三

    乾隆清代〕日下曾傳功德寺,層層梵宇布金田。規模減昔頹葺舊,為系觀瞻非佞禪。
  • 感興

    晁補之宋代〕淵明褊志迷歸去,叔夜支辭謬養生。道有窮通千世運,命無夭壽四時行。我能為蝶斯同化,子亦知魚乃至情。謂馬
高山樹葉翠森森,寂靜因中道最深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