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庭堅的《見子瞻粲字韻詩和答三人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輒》
全文:
人生帶等尺捶,帶豈耐日取帶半。
誰能如秋蟲,長夜向壁嘆。
朝四與暮三,適為狙公玩。
臭腐暫神奇,暗噫即飄散。
我觀萬世中,獨立無介伴。
小黠而大痴,夜氣不及旦。
低首甘豢養,尻脽登俎案。
所以終日飲,醉眠朱碧亂。
無人明此心,忍垢待濯盥。
仰看東飛雲,只使衣帶緩。
先生古人學,百氏一以貫。
見義勇必為,少作衰俗懦。
忠言願回天,不忍斆吞炭。
還從股肱郡,待詔圖帶館。
投壺得賜金,侏儒余飽暖。
寧令東方公,但索長安粲。
參考注釋
言願
謂言辭謹厚。《大戴禮記·文王官人》:“小施而好大得,小讓而好大事,言願以為質,偽愛以為忠。” 盧辯 註:“‘願’當聲誤為‘願’也。”
回天
(1).謂權大勢重。《後漢書·宦者傳·單超》:“其後四侯轉橫,天下為之語曰:‘ 左 回天, 具 獨坐, 徐 臥虎, 唐 兩墮。’” 唐 盧照鄰 《長安古意》詩:“別有豪華稱將相,轉日回天不相讓。”
(2).舊以皇帝為天,凡能諫止皇帝改變意志者稱回天。 唐 貞觀 四年給事中 張玄素 諫止 太宗 修 洛陽 乾元殿 , 魏徵 嘆曰:“ 張公 遂有回天之力。”事見 唐 吳兢 《貞觀政要·納諫》、《新唐書·張玄素傳》。 宋 岳珂 《桯史·愛莫助之圖》:“﹝ 洵武 ﹞自度清議必弗貸,且有駟不及舌之慮,懼 文定 知之,未知所以回天者,憂形於色。” 清 洪昇 《長生殿·賄權》:“論失律喪師關鉅典,我雖總朝綱敢擅專?況刑書已定難更變,恐無力可回天。”
(3).喻力量之大,能左右或扭轉難以挽回的局勢。《續資治通鑑·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 安圖 諫曰:‘臣力不能回天,但乞不用 僧格 ,別選賢者,猶或不至虐民誤國。’” 清 譚嗣同 《臨終語》詩:“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陳毅 《沁園春·山東春雪壓境讀毛主席柳亞子詠雪唱和詞有作》詞:“傾心甚,看回天身手,絶代風騷。”
(1).扭轉乾坤。形容權勢或力量強大。《北齊書·帝紀總論》:“佞閹處當軸之權,婢妾擅迴天之力,賣官鬻爵,亂政淫刑。”《舊唐書·忠義傳下·蘇安恆》:“專國倍於 穰侯 ,迴天過於 左悺 ,則社稷危矣。” 清 洪楝園 《懸嶴猿·展墓》:“空空一隻迴天手,似 文山 被執空坑,比 厓山 追隨帝後。”
(2).舊以皇帝為天,故喻諫止皇帝改變意志。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極諫》:“ 太宗 曰:‘善。’賜采三百疋。 魏徵 嘆曰:‘ 張公 論事,遂有迴天之力,可謂仁人之言,其利溥哉!’”
不忍
(1).不忍心,感情上覺得過不去。《穀梁傳·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弟不忍即位也。”《史記·項羽本紀》:“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
(2).不忍耐;不忍受。《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二:“ 阮士瑀 傷於虺,不忍其痛,數嗅其瘡。” 宋 蘇軾 《休兵久矣而國用日困策》:“不忍藥石之苦、針砭之傷,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則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藥石,而傷之不止於針砭也。”
(3).不收斂。《楚辭·離騷》:“ 澆 身被服強圉兮,縱慾而不忍。” 漢 朱浮 《為幽州牧與彭寵書》:“高論 堯 、 舜 之道,不忍 桀 、 紂 之性,生為世笑,死為愚鬼,不亦哀乎?”
(4).不能忍受;不願意。《孟子·離婁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史記·亷頗藺相如列傳》:“ 相如 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三國志平話》卷上:“﹝妻子﹞到於庵門,見學究疾病,不忍見之,用手掩口鼻,斜身與學究飯吃。”
(5).捨不得。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予初閲時,不忍釋卷。” 清 趙翼 《甌北詩話·白香山詩》:“﹝ 香山 詩﹞古體則令人心賞意愜,得一篇輒愛一篇,幾於不忍釋手。” 郭小川 《木瓜樹的風波》詩:“此刻呀,他還不忍和同志們告別。”
吞炭
(1).指吞咽火炭毀嗓子。《尸子》卷下:“昔 夏桀 之時……曼聲吞炭,內闌而不歌,飛鳥鎩翼,走獸決蹄。”
(2).謂報恩。用 豫讓 吞炭事。《梁書·侯景傳》:“福祿官榮,自是天爵,勞而後受,理不相干,欲求吞炭,何其謬也!” 唐 周匡物 《及第後謝座主》詩:“中夜自將形影語,古來吞炭是何人!”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下:“﹝ 馮當世 ﹞早年薄游里巷,夜為街卒所繫, 鄂 守 王素 亟釋之…… 馮 貽以詩,有‘吞炭難忘當日事,積薪深愧後來恩。’”參見“ 吞炭漆身 ”。
黃庭堅名句,見子瞻粲字韻詩和答三人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輒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