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史達祖的《滿江紅 書懷》
全文:
好領青衫,全不向、詩書中得。
還也費、區區造物,許多心力。
未暇買田清潁尾,尚須索米長安陌。
有當時、黃卷滿前頭,多慚德。
思往事,嗟兒劇。
憐牛後,懷雞肋。
奈稜稜虎豹,九重九隔。
三徑就荒秋自好,一錢不直貧相逼。
對黃花、常待不吟詩,詩成癖。
參考注釋
牛後
牛的肛*門。比喻處於從屬地位。《戰國策·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鷄口,無為牛後。’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 秦 ,何以異於牛後乎?”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那能作牛後,更擬助洪基。” 清 汪懋麟 《除夕前三日陳學士招飲寓齋》詩:“低眉望牛後,徒為志士譁。” 章炳麟 《雜感》詩:“寧為牛後生,毋為鷄口*活。”
雞肋
亦作“鷄肋”。1.雞的肋骨。比喻無多大意味、但又不忍捨棄之事物。《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備 因險拒守” 裴松之 注引 晉 司馬彪 《九州春秋》:“時王欲還,出令曰‘雞肋’,官屬不知所謂。主簿 楊脩 便自嚴裝,人驚問 脩 :‘何以知之?’ 脩 曰:‘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 漢中 ,知王欲還也。’” 宋 楊萬里 《曉過皂口嶺》詩:“半世功名一雞肋,生平道路九羊腸。” 明 吾丘瑞 《運甓記·辭親赴任》:“征舠已集,拜辭偷淚滴,只為雞肋功名,把北堂杳隔。” 清 王韜 《淞隱漫錄·何華珍》:“宦海中風波豈有定哉?君前程止此,久戀雞肋何為?” 李存葆 《高山下的花環》三:“某些領導對咱看不慣,把咱當成‘雞肋’!”
(2).雞的肋骨。比喻瘦弱的身體。《晉書·劉伶傳》:“嘗醉與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奮拳而往。 伶 徐曰:‘雞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深冀州節度使制》:“螳臂拒轍,雞肋承拳,萬萬相殊,破之必矣。”一本作“鷄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逃難》:“嘆十分狼狽,村拳共捱,鷄肋同壞。”
史達祖名句,滿江紅 書懷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