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至人心鏡(得虛字八韻散館試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無已德斯備,至人名豈虛。

用心祗應耳,惟鏡可方諸。

照物非求照,如他不設如。

將迎見俱泯,內外界胥除。

皎皎映常朗,存存功詎疏。

靜專象乾馬,妙有蘊坤輿。

復禮旃磨藉,澹華金錯袪。

寧須鑄尹壽,壚火費相於。

詩詞問答

問:《賦得至人心鏡(得虛字八韻散館試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魚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十七

2. 得虛字八韻散館試題

參考注釋

無已

(1) 沒有休止;不止

誅求無已

(2) 不得已

至人

(1).道家指超凡脫俗,達到無我境界的人。《莊子·齊物論》:“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 河 漢 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風振海而不能驚。”《莊子·外物》:“唯至人乃能游於世而不僻,順人而不失己。”

(2).舊指思想或道德修養最高超的人。《荀子·天論》:“故明於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至人遺物兮,獨與道俱。” 司馬貞 索隱引 張機 曰:“體盡於聖,德美之極,謂之至人。” 三國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若夫 鄭 聲,是音聲之至妙。妙音感人,猶美 * 志,耽槃荒酒,易以喪業,自非至人,孰能御之!”

用心

想法;居心

別有用心

祗應

(1).恭敬地伺候,照應。 宋 吳自牧 《夢粱錄·角觝》:“但內等子設額一百二十名,內有管押人員十將各二名,上中等各五對,下等八對,劍棒手五對,餘皆額里額外,準備祗應。”《水滸傳》第五八回:“客官不知,但是來尋山寨頭領,必然是社火中人故舊交友,豈敢有失祗應?便當去報。”《清平山堂話本·柳耆卿詩酒翫江樓記》:“本處有一美麗歌妓,姓 周 ,小字 月仙 , 柳七官人 ,每召至樓上歌唱祗應。”

(2).指侍從。《宣和遺事》後集:“ 金 人遣使入城,言國主有命,於京師中,選擇十八已下女子一千五百人,充後宮祗應。”

(3).猶供職。 宋 范仲淹 《奏乞在京並諸道醫學教授生徒》:“取醫道精深高等者,方得入翰林院祗應。”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三》:“則或以工畫,或以能棋,各守技業,以備祗應。”

方諸

(1).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淮南子·覽冥訓》:“夫陽燧取火於日,方諸取露於月。” 唐 陸龜蒙 《自遣》詩之十五:“月娥如有相思淚,秪待方諸寄兩行。” 明 李東陽 《又和王世賞韻》:“天臨華蓋春星近,月照方諸夜水清。” 清 龔自珍 《捕蜮第一》:“又用方諸取月中水洗眼,著純墨衣,則人反見蜮,可趨入蜮羣。”

(2).傳說中仙人住所。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誥·協昌期一》:“ 方諸 正四方,故謂之 方諸 ,一面長一千三百里,四面合五千二百里,上高九千丈。”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誥·協昌期一》:“ 方諸 東西面又各有 小方諸 ,去 大方諸 三千里, 小方諸 亦方面各三百里,周迴一千二百里,亦各別有青君宮室,又特多中仙人及靈鳥靈獸輩。” 南朝 梁武帝 《上雲樂·方諸曲》:“ 方諸 上,上雲人。業守仁,摐金集 瑤池 ,步光禮玉晨。霞蓋容長肅,清虛伍列真。”《雲笈七籤》卷七八:“縱賞三清,遨遊五嶽,往來 圓嶠 ,出入 方諸 。” 清 繆艮 《沉秀英傳》:“ 秀英 香消玉損,已返 方諸 。”

設如

(1).假如。 漢 王符 《潛夫論·考績》:“設如家人有五子十孫,父母不察精愞,則懃力者懈弛,而惰慢者遂非也,耗業破家之道也。”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九:“設如都水監塞河,軍器監造軍器,而戶部以為不可則已矣,若以為可,則併任其事可也。”《紅樓夢》第二二回:“他和我玩,設如我回了口,那不是他自惹輕賤?”

(2).譬如。 唐 白居易 《與元九書》:“噫,風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豈捨之乎!顧所用何如耳。設如‘北風其涼’,假風以刺威虐也;‘雨雪霏霏’,因雪以愍征役也。” 宋 梅堯臣 《韻語答永叔內翰》:“設如 楊凝式 ,言且直節脩;又若 李廷中 ,清慎實罕侔。”

迎見

(1).迎面遇見。 宋 曾鞏 《亡妻宜興縣君文柔晁氏墓志銘》:“為人聰明,於事迎見立解,無不盡其理。”《水滸傳》第二五回:“且説 武大 挑著擔兒,出到 紫石街 巷口,迎見 鄆哥 提著籃兒在那裡張望。”

(2).猶預見。 宋 陸游 《上執政書》:“﹝某﹞雖才識淺暗,不能如古人迎見逆決,然譬於農夫之辨菽麥,蓋亦專且久矣。”

(3).迎接拜見。 明 孟稱舜 《嬌紅記·贈佩》:“聞説 申郎 迎見俺爹娘於郵亭之上。”

內外

在數量或時間上接近精確地;大約;近似

五十年內外

皎皎

(1).潔白貌;清白貌。《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 三國 魏 曹植 《蟬賦》:“皎皎貞素,侔 夷 節兮。帝臣是戴,尚其潔兮。” 宋 曾鞏 《明妃曲》之一:“喧喧雜虜方滿眼,皎皎丹心欲語誰?” 明 楊珽 《龍膏記·邪萌》:“美目娟娟,涵著一泓秋水;芳顏皎皎,帶著幾度清風。” 郭沫若 《滿江紅·贊南京路上好八連》詞:“不染纖塵, 南京路 八連皎皎。盡教你,染缸多大,糖衣多巧。”

(2).明亮貌。《楚辭·遠遊》:“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敦煌曲子詞·菩薩蠻》:“盈盈江上女,兩兩溪邊舞。皎皎綺羅光,輕輕雲粉粧。” 明 許潮 《南樓月》曲:“皎皎銀蟾如晝,看扶疎丹桂,影落金甌。” 聞一多 《晴朝》詩:“皎皎的白日啊!將照遍了朱樓底四面。”

(3).明白貌;分明貌。 晉 葛洪 《<抱朴子>自敘》:“不為皎皎之細行,不治察察之小廉。” 唐 孟郊 《秋懷》詩之六:“單牀寤皎皎,瘦臥心兢兢。” 宋 曾鞏 《祭王平甫文》:“何堂堂而山立,忽泯泯而颷馳。訃皎皎而猶疑,淚汍汍而莫制。”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陳羽》:“寫難狀之景,了了目前;含不盡之意,皎皎言外。”

存存

(1).謂保全、育成已存者。《易·繫辭上》:“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孔穎達 疏:“此明易道既在天地之中,能成其萬物之性,使物生不失其性,存其萬物之存,使物得其存成也。性謂稟其始也,存謂保其終也。”《莊子·田子方》:“ 楚王 與 凡君 坐,少焉, 楚王 左右曰 凡 亡者三。 凡君 曰:‘ 凡 之亡也,不足以喪吾存;夫 凡 之亡不足以喪吾存,則 楚 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觀之,則 凡 未始亡而 楚 未始存也。’”《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篤》:“意以為獲無用之虜,不如安有益之民;略荒裔之地,不如保殖五穀之淵;遠救於已亡,不若近而存存也。” 晉 慧遠 《沙門不敬王者論》:“天地雖以生生為大,而未能令生者不死;王侯雖以存存為功,而未能令存者無患。”

(2).存在,保持。 宋 范仲淹 《太子賓客謝公夢讀史詩序》:“以公生平之心,蹈於斯,誠於斯,故精義存存,著於神明而不亂矣。”

靜專

貞靜專一。語出《易·繫辭上》:“其靜也專,其動也直。” 韓康伯 註:“專,專一也。” 唐 元稹 《高允恭授侍御史知雜事制》:“ 允恭 始以儒家子能文入官……靜專勤直,志行修明。” 宋 曾鞏 《左僕射門下侍郎王珪追封三代並妻制·曾祖母尹氏追封燕國太夫人》:“具官某,曾祖母某氏,幽閒靜專,躬蹈純德。”《宋史·樂志十》:“功存內治,德協靜專。”

乾馬

語本《易·說卦》:“乾為馬,坤為牛。”道教因以“乾馬”指純陽之氣。 唐 呂岩 《七言》詩之十一:“乾馬屢來游九地,坤牛時駕出三天。”《封神演義》第四六回:“得到清平有甚憂,丹爐乾馬配坤牛。從來看破紛紛亂,一點靈臺得自由。”

妙有

(1).道家指超乎“有”和“無”以上的原始存在。《文選·孫綽<游天台山賦>》:“太虛遼廓而無閡,運自然之妙有。” 李善 註:“妙有謂一也。言大道運彼自然之妙一,而生萬物也……《老子》曰:‘道生一。’ 王弼 曰:‘一,數之始而物之極也。’謂之為妙有者,欲言有,不見其形,則非有,故謂之妙;欲言其無,物由之以生,則非無,故謂之有也。斯乃無中之有,謂之妙有也。” 唐 李白 《九華山聯句》:“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

(2).佛教指非有之有。與非空之空的“真空”相對。 南朝 梁 蕭統 《令旨解法身義》:“寄以名相,故説妙有,理絶名相,何妙何有。”《景德傳燈錄·荷澤大師<顯宗紀>》:“湛然常寂,套用無方,用而常空,空而常用。用而不有,即是真空;空而不無,便成妙有。”

坤輿

《易·說卦》:“坤為地……為大輿。” 孔穎達 疏:“為大輿,取其能載萬物也。”後因以“坤輿”為地的代稱。《宋史·樂志八》:“昭靈積厚,混混坤輿。配天作極,陰慘陽舒。” 清 趙翼 《岣嶁碑歌偕劉穆庵孝廉作》:“山河兩戒次第清,萬古坤輿奠袵席。”

金錯

(1).謂在器物上用黃金塗飾或鑲嵌文字或花紋。《後漢書·楊賜傳》:“玉壺革帶,金錯鉤佩。” 唐 杜甫 《虎牙行》:“壁立石城橫塞起,金錯旌竿滿雲直。” 清 唐孫華 《石鼓歌》:“ 天水 移置 保和殿 ,字加金錯填精鏐。”

(2).見“ 金錯刀 ”。

相於

相厚;相親近。 漢 焦贛 《易林·蒙之巽》:“患解憂除,皇母相於,與喜俱來,使我安居。” 漢 王符 《潛夫論·釋難》:“夫 堯 舜 之相於,人也,非戈與伐也。” 汪繼培 箋:“相於,亦相厚之意矣。” 五代 齊己 《酬王秀才》詩:“相於分倍親,靜論到吟真。” 清 黃景仁 《余伯扶少雲昆仲施大雪帆消寒夜集分賦》詩:“即此足相於,那覺在塵堁。”

詩詞推薦

賦得至人心鏡(得虛字八韻散館試題)原文_賦得至人心鏡(得虛字八韻散館試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