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黃應武的《念奴嬌》
全文:
乾坤開闢,桂林有、元氣自來融結。
石磴盤空行木杪,天柱屹然中立。
窟宅幽深,泉源清遠,不是靈神擘。
潛通後洞,張劉萬古遺蹟。
輸我長劍凌虛,六塵盡掃,銀海秋波碧。
志氣飄飄遊物外,惟有清風知得。
喚起白龍,護持飆馭,稽首朝金闕。
山靈欣喜,紫雲已在詩壁。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長劍
(1).鋒刃較長的劍。《楚辭·九歌·東皇太一》:“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後漢書·宦者傳序》:“高冠長劍,紆朱懷金者,布滿宮闈。” 元 虞集 《蘇武慢·和馮尊師》詞:“老矣 浮丘 ,賦詩明月,千仞碧天長劍。”
(2).比喻懷才不遇。用 馮諼 彈鋏故事。 唐 高適 《自薊北歸》詩:“誰憐不得意,長劍獨歸來。” 唐 李白 《聞丹丘子於城北營石門幽居》詩:“長劍復歸來,相逢 洛陽 陌。”參見“ 彈2鋏 ”。
凌虛
升於空際。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華閣緣雲,飛陛凌虛,俯眺流星,仰觀八隅。” 宋 洪邁 《夷堅丁志·仙舟上天》:“仰空寓目,見一舟凌虛直上。”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游九鯉湖日記》:“忽有亭突踞危石,拔迥凌虛,無與為對。” 朱自清 《溫州的蹤跡》三:“所以如此,全由於岩石中間突然空了一段,水到那裡,無可憑依,凌虛飛下,便扯得又薄又細了。”
淩虛:升向高空或高高地在空中。 三國 魏 曹植 《節游賦》:“建三臺於前處,飄飛陛以凌虛。” 晉 葛洪 《抱朴子·君道》:“剔腹背無益之毛,攬六翮凌虛之用。” 清 黃遵憲 《大阪》詩:“江山入眼花光媚,樓閣凌虛海氣豪。”
六塵
佛教語。即色、聲、香、味、觸、法。與“六根”相接,便能染污淨心,導致煩惱。《圓覺經》卷上:“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宗密 疏:“六塵是境,識體是心。” 南朝 宋 鮑照 《佛影頌》:“六塵煩苦,五道綿劇。” 宋 司馬光 《送李益之侍郎致政歸廬山》詩之二:“六塵皆外物,萬法盡迷途。” 明 劉基 《松風閣記》之二:“我佛以清浄六塵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虛妄耳。” 瞿秋白 《豬八戒》:“一切愛戀六塵,以至於‘真*善*美是沒有的,是幻執的……不如努力把漆黑一團都滅絕了,成個正覺’,得證涅槃。”
銀海
(1)
(2) 電影界,同“影壇”
銀海弄潮兒
(3) 白色的海一般的境域
沒為銀海。——《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秋波
(1).秋天的水波。 唐 李白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秋波落 泗水 ,海色明 徂徠 。” 唐 溫庭筠 《蘇武廟》詩:“ 茂陵 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宋 辛棄疾 《菩薩蠻》詞:“不似遠山橫,秋波相共明。”
(2).比喻美女的眼睛目光,形容其清澈明亮。 南唐 李煜 《菩薩蠻》詞:“眼色暗相鉤,秋波橫欲流。” 宋 蘇軾 《百步洪》詩:“佳人未肯回秋波, 幼輿 欲語防飛梭。”《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那娘子和丫鬟艙中坐定了,娘子把秋波頻轉,瞧著 許宣 。” 葉聖陶 《倪煥之》十:“女郎的步子該怎樣把兩腿互動著走咯,拈著手帕的那隻手該怎樣搭在腰間咯,眼光該怎樣傳送秋波咯……他們都一絲不苟地陳說著,監督著。”
(3).喻指蘊含著的深情。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要說的是直到現在,由事實證明,我才明白了去年京派的奚落海派,原來根柢上並不是奚落,倒是路遠迢迢的送來的秋波。”
黃應武名句,念奴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