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詰四奏元氣通,德音夜發春改容

陳與義雷行雨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與義的《雷行雨》

全文:
憶昨炎正中不融,元帥仗鉞臨山東。
萬方嗷嗷叫上帝,黃屋已照睢陽宮。
嗚呼吾君天所立,豈料四載猶服戎。
向巡會稽不到海,未省駕舶觀民風。
定知諫諍有張猛,不可危急無高共。
自古美惡周必復,犬羊汝莫窮妖凶。
吉詰四奏元氣通,德音夜發春改容
雷雨一日遍天下,父老感泣霑其胸。
臣少憂國今成翁,欲起荷戟傷疲癃。
小游太一未移次,大樹將軍莫振功。
劉琨祖逖未足雄,晏球一戰腥臊空。
諸君努力光竹素,天子可使塵常蒙。
君不見夷門山頭虎復龍,向來佳氣元蔥蔥。

陳與義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陳與義吉詰四奏元氣通,德音夜發春改容書法作品欣賞
吉詰四奏元氣通,德音夜發春改容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元氣

(1) 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氣

(2) 精神;精氣

(3) 指國家或社會團體得以生存發展的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

元氣大傷

德音

(1).善言。《詩·邶風·谷風》:「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鄭玄 箋:「夫婦之言無相違者,則可與女長相與處至死。」後亦用以對別人言辭的敬稱。《魏書·宗欽傳》:「足下兼愛為心,每能存顧,養之以風味,惠之以德音。」 唐 韓愈 《高君畫贊》:「遺書一張,德音不忘。」 魯迅 《書信集·致許壽裳》:「倘能先賜德音,猶所說豫大慶。」

(2).猶德言,指合乎仁德的言語、教令。《國語·楚語上》:「忠信以發之,德音以揚之。」

(3).用以指帝王的詔書。至 唐 宋 ,詔敕之外,別有德音一體,用於施惠寬恤之事,猶言恩詔。 漢 桓寬 《鹽鐵論·詔聖》:「 高皇帝 時,天下初定,發德音,行一切之令,權也,非撥亂反正之常也。」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詩:「白痲紙上書德音,京畿盡放今年稅。」 宋 曾鞏 《英宗實錄院申請》:「乞下三司,令自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八日已前,應蟲蝗、水旱、災傷及德音赦書蠲放稅賦,及蠲免欠負,並具實數,供報當院。」《平山冷燕》第十六回:「卻又不知向何方流蕩,竟無跡跡,以辜朝庭德音。」

(4).指朝廷所定的正統音樂。《禮記·樂記》:「天下大定,然後正六律,和五聲,弦歌詩頌,此之謂德音,德音之謂樂。」

(5).好名聲。《詩·豳風·狼跋》:「公孫碩膚,德音不瑕。」 朱熹 集傳:「德音,猶令聞也。」《詩·小雅·南山有台》:「樂只君子,德音不已。」 晉 葛洪 《<抱朴子外篇>自敘》:「高勛著於盟府,德音被乎管絃。形器雖沉鑠於淵壤,美談飄颻而日載。」 明 何景明 《古怨詩》之二:「所重在德音,容色安足恃。」

發春

(1).春氣發動。謂春天萬物發生。常用以指孟春。《楚辭·招魂》:「獻歲發春兮,汩吾南征。」 王逸 註:「言歲始來進,春氣奮揚,萬物皆感氣而生。」 漢 桓寬 《鹽鐵論·授時》:「發春而後,懸青幡而策土牛,殆非明主勸耕稼之意,而春令之所謂也。」《後漢書·馮衍傳下》:「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 李賢 註:「開、發,皆始也。《爾雅》曰:『春為發生。』」 唐 李華 《含元殿賦》:「及乎獻歲元辰,東風發春。」 元 王惲 《雙鴛鴦·柳圈辭》曲:「暖煙飄,緑楊橋。旋結柔圈折細條,都把發春閒懊惱,碧波深處一時拋。」

(2).指農曆正月。《初學記》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正月孟春,亦曰孟陽、孟陬、上春、初春、開春、發春。」 唐 柳宗元 《再至界圍岩水簾遂宿岩下》詩:「發春念長違,中夏欣再覩。」

改容

(1).改變儀容;動容。《莊子·德充符》:「 子產 蹵然改容更貌曰:『子無乃稱!』」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禰衡 被 魏武 謫為鼓吏。正月半試鼓, 衡 揚枹為《漁陽》,摻檛淵淵,有金石聲,四坐為之改容。」《舊唐書·柳公權傳》:「 穆宗 政僻,嘗問 公權 筆何盡善,對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上改容,知其筆諫也。」 清 陳夢雷 《絕交書》:「老朽布衣受封時,已甘與兒輩闔門其斃,年兄亦為改容。」

(2).猶改扮。 清 顧炎武 《剪髮》詩:「稍稍去鬢毛,改容作商賈。」

陳與義名句,雷行雨名句

詩詞推薦

吉詰四奏元氣通,德音夜發春改容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