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林某的《瑞麥贊》
全文:
淳熙天子,御圖三七。
協氣所鍾,嘉禾乃出。
巴夔之山,亘連阡陌。
或兩其歧,或六其脊。
惟是西門,近郊所植。
六六同潁,函三為一。
茲誠創見,圖寫漏逸。
乃知人為,不逮天力。
上方寅畏,擯華務實。
臣不敢獻,私志於室。
采詩之官,汗青之筆。
編諸詩書,示此其質。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采詩
蒐集民歌。 唐 皮日休 《奉和魯望樵人十詠·樵歌》:“若遇採詩人,無辭收鄙陋。” 宋 梅堯臣 《田家語》詩序:“因録田家之言次為文,以俟採詩者雲。”
採集民間歌謠。古代有專門機構采詩,為統治階級觀風俗、知得失的一項政治措施。《漢書·藝文志》:“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漢書·食貨志上》:“孟春之月,羣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於路,以采詩,獻之大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今刺史質敏以流惠,舒化以揚名,采詩以顯至德,歌詠以董其文。” 章炳麟 《國故論衡·辨詩》:“ 五季 以降,雖四言之銘,且拱手謝不敏,豈獨采詩可以觀政云爾。”
之官
上任;前往任所。 漢 荀悅 《漢紀·成帝紀》:“秋七月,有星孛於東井,時 谷永 為北地太守,方之官。” 唐 杜甫 《夏夜李尚書筵送宇文石首赴縣聯句》:“愛客尚書貴,之官宅相賢。” 明 王世貞 《送黃資禮謫判漳州》詩:“別地荊榛滿,之官橘柚新。” 清 黃子云 《葵誠向》詩之五:“之官凜考核,惟務催科早。”
汗青
(1) 古代在竹簡上書寫,先以火烤竹去濕,再颳去竹青部分,以便於書寫和防蛀,稱為汗青,因此後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
(2) 借指史冊
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林某名句,瑞麥贊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