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曾豐的《別陸德隆黃叔萬》
全文:
辛丑隨浮梗,鍾陵得盍簪。
潛藩門若市,斂板客如林。
氣宇黃陂闊,詞源陸海深。
二豪談正劇,一坐口俱瘖。
詩社初容入,交盟後失尋。
雲山千里眼,夢寐八年心。
九陌迎連璧,孤燈話斷金。
始猶疑面目,徐復記聲音。
蝦菜隨宜簇,茅柴取意斟。
行藏更見告,文行互相箴。
憤敵常旁午,憂時半孔壬。
清風晨揖袂,明月夕離襟。
發纜東流岸。
回檣倒景岑。
荊江隨地卷,蜀道與天侵。
通守諸侯土,專彈百里琴。
長才優拊字,暇日少登臨。
隱士隆中臥,羈臣澤畔吟。
青城山鬱積,赤壁樹陰森。
哀樂歸巴曲,興亡入楚砧。
把杯空弔古,搔首重傷今。
擁戶鋒車急,開緘詔墨淋。
抬頭高拱斗,引手上捫參。
可畫安邊策,無韜活國針。
寸心丹未了,雙鬢白那禁。
顧我傷強矯,從今判陸沉。
磨礱閒筆硯,摹寫亂魚禽。
氣反風騷朴,聲收鄭衛淫。
於伊樵道上,欸乃釣磯陰。
拔茹終無志,彈冠老不任。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磨礱
亦作“ 磨礲 ”。亦作“磨壟”。1.磨石。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雜記下》:“ 枚乘 有之:磨礱不見其損,有時而盡。” 唐 黃滔 《書懷寄友人》詩:“此生如孤燈,素心挑易盡,不及如頑石,非與磨礱近。” 清 錢謙益 《保硯齋記》:“以磨礲比德焉,以介石比貞焉。”參見“ 磨礱砥礪 ”。
(2).磨治。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一夜天生神木一雙,大二十圍,長五十尋,陽為文梓,陰為楩柟,巧工施校,制以規繩,雕治圓轉,刻削磨礱。”《太平廣記》卷三九八引 唐 張鷟 《朝野僉載》:“ 趙州 石橋甚工,磨壠密緻,如削焉。”一本作“ 磨礲 ”。 宋 黃庭堅 《謝王仲至惠洮州礪石黃玉印材》詩:“磨礲頑鈍印此心,佳人持贈意堅密。”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滄溟見夢》:“ 愚山 適將往南山購石,見墓道間有石仆地,磨礱如新,遂刻己文。” 郭沫若 《贈朝鮮同志》詩:“江山錦繡三千里,寳劍磨礱十萬橫。”
(3).磨練;切磋。 唐 劉禹錫 《酬湖州崔郎中見寄》詩:“磨礱老益智,吟詠閒彌精。” 宋 陸游 《示友》詩:“學問更當窮廣大,友朋誰與共磨礱。”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狀》:“先君日以師道磨礲學者,晝夜辨析,諄諄不懈。”
(4).折磨。 明 陸采 《明珠記·別母》:“薄命合遭逢,自古佳人,偏受磨礱。” 明 張鳳翼 《紅拂記·奇逢舊侶》:“數載飄零似轉蓬,為恩情多少磨礱。”
筆硯
亦作“ 筆研 ”。1.筆和硯。泛指文具。《三國志·魏志·后妃傳》“ 文昭甄皇后 ”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年九歲,喜書,視字輒識,數用諸兄筆硯。”《世說新語·方正》“ 夏侯玄 ” 劉孝標 注引 晉 孫盛 《魏氏春秋》:“ 正始 中,護軍 曹爽 誅,徵為太常,內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筆研。”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育子》:“至來歲生日,謂之‘周晬’,羅列盤琖於地,盛菓木、飲食、官誥、筆研、筭秤等,經卷鍼綫,套用之物。觀其所先拈者,以為徵兆。”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王太倉上書事》:“時舉朝失色,無敢與筆硯者。”
(2).指文墨書寫之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雜藝》:“猶以書工,崎嶇碑碣之間,辛苦筆硯之役。”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李岳州》:“苦心筆硯二十餘年,偕計而試者,亦僅十年,心破魂斷,以望斯舉,今復無名,豈不終無成乎?” 宋 劉攽 《遣悶》詩之一:“若能全療詩書癖,用底聊均筆硯勞。”
摹寫
(1) 照原作謄寫或臨摹
(2) 泛指用文字描述;描寫
摹寫人物情狀
曾豐名句,別陸德隆黃叔萬名句
名句推薦
匹似梅花輸一著,枝肥葉密欠清癯
鄒艮山《山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