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精舍原文
密林既以阻,雄石助之詭。
尋徑歷窈窱,希至越覺美。
入幽乃得曠,尺窗延百里。
蔥朧屹□間,風鼓㟏岈起。
視聽未可窮,一靜方寸里。
然我無逸人,此趣耽非理。
寓意於偶然,不留意而已。
詩詞問答
問:石林精舍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石林精舍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紙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八十
參考注釋
密林
(1) 樹木長得很密的樹林
密林中的槍聲
(2) ;也可指原始森林
在西雙版納的密林中
既以
(1).既然已經。《荀子·富國》:“既以伐其本,竭其原,而焦天下矣。” 漢 賈誼 《鵩鳥賦》序:“ 誼 既以謫居 長沙 , 長沙 卑濕, 誼 自傷悼,以為壽不得長。” 漢 應瑒 《侍五官中郎將建章台集詩》:“和顏既以暢,乃肯顧細微。”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狀》:“惟我先府君之卒,不肖孤既以十年二月二十四日奉柩與先妣 林夫人 合塟於 深灣 童施山 之原,復懼盛德未紀,無以明示來世,疾首痛心,以日以夜。”
(2).既然因為。 三國 魏 嵇康 《養生論》:“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專喪業。”
徑歷
經過。《漢書·五行志中之下》:“今雉以博士行禮之日大眾聚會,飛集於庭,歷階登堂,萬眾睢睢,驚怪連日。徑歷三公之府,太常宗正典宗廟骨肉之官,然後入宮。”
窈窱
見“ 窈窕 ”。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視聽
(1) 看和聽
視聽效果
(2) 看到的和聽到的
以正視聽
(3) 指視力和聽力
視聽不衰
未可
不可
方寸
(1) 一寸的平方大小
方寸之地起波瀾
(2) 一平方寸
(3) ∶心神。語出《三國志》:徐庶母親被曹操抓去,徐指著胸口對劉備說:“方寸亂矣!”
無逸
(1).不貪圖安樂。《書·無逸》:“嗚呼,君子所其無逸。”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盧諶‘感交’》:“自顧非杞梓,勉力在無逸。” 章炳麟 《訄書·原變》:“以是為憂,故‘無逸’之説興,而‘合羣明分’之義立矣。”
(2).《書》的篇名。《書·無逸序》:“ 周公 作《無逸》。” 孔 傳:“中人之性好逸豫,故戒以《無逸》。” 明 李東陽 《元日早朝》詩:“擬將《無逸》陳 周 戒,咫尺君門奈遠何?” 羅惇曧 《文學源流·周秦諸子總論》:“至於《無逸》開奏議之先,《金縢》啟哀冊之體。”
非理
(1).不合常理;違背情理。《管子·版法解》:“怨咎所生,生於非理。”《晉書·王覽傳》:“﹝ 覽母 ﹞屢以非理使 祥 , 覽 輒與 祥 俱。”
(2).謂不講道理。《水滸傳》第五八回:“那廝為官貪濫,非理害民。”
寓意
寄託或蘊含的意旨或意思
寓意深遠
偶然
突然的,不是經常的;意想不到的
偶然現象
偶然事件
留意
留心;注意
人們都期待學校去留意我們今天生活中的任何一種弊病
而已
——用在陳述句末,表示限止語氣,相當於“罷了”,常跟“只”、“不過”、“僅僅”等連用,對句意起沖淡作用
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己。——《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