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乞命卻走回,尚復褰裳取蓮實

利登和希聲蓮華樵人遇仙行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利登的《和希聲蓮華樵人遇仙行》

全文:
蘆溪之山高插天,蓮峰更壓蘆溪山。
峰頭青壁幾千年,誰知玉闕藏神仙。
平明采樵陳氏子,五雲深處樓台起。
中有攻仙白玉冠,方瞳射人秋自寒。
台前一道白蓮泉,七始花開一成蓮。
固知此子無仙骨,只以{左彳右空}{左彳右同}入仙室。
低頭乞命卻走回,尚復褰裳取蓮實
歸來疑信互相傳,朴哉此子非妄言。
安知瓊樓玉室峭千尺,即非面前崔嵬一片石。
安知世人俗氣厚如山,翻把瓊樓玉室作石看。
亦非仙人幻作石,世人俗眼自不識。
安得鴻都道士白玉簪,持我此詩扣青壁。

利登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低頭

(1)

(2) 垂下頭

低頭默哀

(3) 比喻屈服

低頭認罪

乞命

(1).請求寬宥生命。 漢 牟融 《理惑論》:“ 武王 居病, 周公 乞命, 仲尼 有疾, 子路 請禱。”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景寧寺》:“ 永安 年中, 胡 殺豬,豬忽唱乞命,聲及四鄰。”《三國演義》第二八回:“ 郭常 之子拜伏乞命, 關公 曰:‘吾看汝父之面,饒你性命。’”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馬介甫》:“婦叩頭乞命,但言知悔。”

(2).請求命令。《明史·左懋第傳》:“必用臣經理,則乞命 弘范 同 紹愉 出使,而假臣一旅,偕 山東 撫臣收拾 山東 以待。”

卻走

亦作“卻走”。退避;退走。《韓非子·初見秦》:“白*刃在前,斧鑕在後,而卻走不能死也。” 漢 王充 《論衡·紀妖》:“ 田單 卻走,再拜事之,竟以神下之言聞於 燕 軍。” 唐 杜甫 《李鄠縣丈人胡馬行》:“迴鞭卻走見天子,朝飲 漢水 暮 靈州 。”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六篇:“佛教既漸流播,經論日多,雜説亦日出,雖或悟無常而歸依,然亦或怖無常而卻走。”

褰裳

(1).撩起下裳。《詩·鄭風·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 溱 。”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褰裳以越滄海,企佇而躍九玄。”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上》:“又西建廳事臨水,窗牖洞開,使花、山澗、湖光、石壁褰裳而來。”

(2).相傳 公輸班 為 楚 設定雲梯,欲攻 宋 , 墨翟 聞之,“自 魯 趍而十日十夜,足重繭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赴 郢 說 楚王 。事見《戰國策·宋衛策》、《淮南子·修務訓》。 南朝 陳 徐陵 《讓散騎常侍表》:“昔 墨子 諸生褰裳救 楚 , 魯連 隱士高論卻 秦 ,況乎謬蒙知己,寧無感激。”後遂以“褰裳”為不辭勞苦,急於為國事奔波之典。 清 黃宗羲 《錢忠介公傳》:“時平則高洗耳,世亂則美褰裳。”

(3).謂帝王讓位。典出《竹書紀年》卷上:“﹝十四年卿雲見,命 禹 代 虞 事﹞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精華已竭,褰裳去之。’於是八風循通,慶雲叢聚,蟠龍奮迅於其藏,蛟魚踴躍於其淵。龜鱉鹹出其穴,遷 虞 而事 夏 。 舜 乃設壇於 河 ,依 堯 故事。”《舊唐書·忠義傳上·蘇安恆》:“豈不思 虞舜 褰裳, 周公 復辟,良以 大禹 至聖, 成王 既長,推位讓國,其道備焉。” 清 唐孫華 《讀梅村先生<鹿樵紀聞>有感題長句》之五:“運終三百合褰裳,誰謂憂勤致覆亡。”

蓮實

蓮子。 宋 徐鉉 《稽神錄·岑氏》:“嘗游山溪,水中見二白石,大如蓮實,自相馳逐。” 宋 黃庭堅 《贛上食蓮有感》詩:“蓮實大如指,分甘念母慈。”

利登名句,和希聲蓮華樵人遇仙行名句

詩詞推薦

低頭乞命卻走回,尚復褰裳取蓮實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