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智朋的《偈傾一百六十九首》
全文:
金剛圈,栗棘蓬。
識得衲僧公驗,便是造化爐中。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識得
懂得,知道。《水滸傳》第三八回:“ 李逵 雖然也識得水,卻不甚高。當時慌了手腳。”《儒林外史》第一回:“況你埋沒在這鄉村鎮上,雖有才學,誰人是識得你的?”
衲僧
和尚,僧人。 唐 黃滔 《上李補闕》詩:“諫草封山藥,朝衣施衲僧。” 元 薩都剌 《江城玩雪》詩:“舟子迷歸寒浦外,衲僧疑在白雲間。”《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況自此再三十年, 京 已壽登耄耋,更削髮披緇坐此洞中為衲僧耶?”
公驗
官府開具的證件。《隋書·高祖紀下》:“庚寅,勑舍客無公驗者,坐及刺史、縣令。” 宋 王溥 《唐會要·逃戶》:“見在桑產如無近親承佃,委本道觀察使於官健中取無莊田有人丁者,據多少給付,便與公驗,任充永業。”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二》:“ 唐 宣宗 時,中書門下奏:‘若官度僧尼,有闕,則擇人補之,仍申祠部給牒。其欲遠遊尋師者,須有本州公驗。’乃知本朝僧尼出遊給公驗,自 唐 已然矣。”《元典章·戶部八·市舶》:“並依在先舊行關防體例填付舶商。大船請公驗,柴水小船請公憑。”
便是
(1).即是,就是。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六:“客遂屈,乃作色曰:‘鬼神,古今聖賢所共傳,君何得獨言無。即僕便是鬼。’” 明 李贄 《答耿中丞論淡》:“若祗以平日之所飫聞習見者為平常,而以其罕聞驟見者為怪異,則怪異平常便是兩事,經世出世便是兩心。”
(2).即使;縱然。 漢 王充 《論衡·儒增》:“便是 熊渠 、 養由基 、 李廣 主名不審,無害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至於婚姻大事,兒女親情,有貪得富的,便是王公貴戚,自甘與團頭作對。”《紅樓夢》第四九回:“便是不會,也沒難處。” 魯迅 《集外集·<窮人>小引》:“他寫人物,幾乎無須描寫外貌,只要以語氣、聲音,就不獨將他們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體也表示著。”
(3).用於句末,表示肯定語氣。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我離了他家門便是。” 元 無名氏 《看錢奴》第一折:“小可 曹州 人氏 賈仁 的便是。”《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牛布衣 近日館於舍親 卜 宅,尊客過問,可至浮橋南首大街 卜 家米店便是。”
(4).只因為。《水滸傳》第二一回:“那老兒見是 宋江 來,慌忙道:‘押司如何今日出來得早?’ 宋江 道:‘便是夜來酒醉,錯聽更鼓。’”《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許宣 道;‘娘子如何在此?’ 白娘子 道:‘便是雨不得住,鞋兒都踏濕了,教 青青 回家,取傘和腳下。又見晚下來。望官人搭幾步則個。’”
(5).正是。 唐 元稹 《哭子》詩之三:“鐘聲欲絶東方動,便是尋常上學時。”
造化爐
喻天地。語本《莊子·大宗師》:“今一以天地為大鑪,以造化為大冶,惡乎往而不可哉?” 宋 范仲淹 《游廬山作》詩:“從今愈識逍遙旨,一聽升沉造化鑪。”
釋智朋名句,偈傾一百六十九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