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張耒 《和端午》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耒的《和端午》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名句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龍舟競賽是為了悲悼屈原的千載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
國破身死後現在還有什麼呢?只留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在人世間了!
注釋
競渡:賽龍舟。
詎(jù):豈,表示反問。
殞(yǔn ):死亡。
離騷:戰國時楚人屈原的作品。關於篇名,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解釋為“離憂”;王逸在《楚辭章句》中解釋為“別愁”;近人或解釋為“牢騷”,或解釋為“楚國曲名‘勞商’的異寫”。關於寫作年代,有人認為寫於楚懷王當朝,詩人被疏遠以後;也有人認為作於頃襄王當朝,詩人再放江南時。迄無定論。《離騷》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詩人從自敘身世、品德、理想寫起,抒發了自己遭讒被害的苦悶與矛盾,斥責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與朝政日非,表現了詩人堅持“美政”理想,抨擊黑暗現實,不與 * 勢力同流合污的鬥爭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詩中大量運用了古代神話傳說,以想像和聯想的方式構成了瑰麗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遊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現了詩人對理想的熱烈追求。詩中大量地運用了“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將深刻的內容藉助具體生動的藝術形象表現出來,極富藝術魅力。《離騷》具有深刻現實性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簡評
北宋詩人張耒這首《和端午》詩淒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詩從端午競渡寫起,看似簡單,實則意蘊深遠,因為龍舟競渡是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載冤魂。但“忠魂一去詎能還”又是無限的悲哀與無奈。無怪乎北宋進士余靖作詩說:“龍舟爭快楚江濱,吊屈誰知特愴神。”但此句,卻又分明有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慷慨悲壯,它使得全詩的意境直轉而上、宏闊高遠。於是三四兩句便水到渠成、一揮而就。雖然“國亡身殞”,灰飛煙滅,但那光照後人的愛國精神和彪炳千古的《離騷》絕唱卻永遠不會消亡。張耒名句,和端午名句
名句推薦
痴心做處人人愛,冷眼觀時個個嫌。
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三》性靈熔匠,文章奧府。淵哉鑠乎,群言之祖。
劉勰《文心雕龍·宗經》花不語,水空流。年年拚得為花愁。
晏幾道《鷓鴣天·守得蓮開結伴遊》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老子《老子·道經·第二十二章》盡道有些堪恨處,無情,任是無情也動人。
秦觀《南鄉子·妙手寫徽真》
詩詞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