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於石的《伯勞》
全文:
嗚呼有生初,蠢蠢不知幾。
血氣均有欲,擾擾靡窮已。
伯益烈山澤,庭氏挾弓矢。
驅除或未盡,遺類復紛靡。
豈惟梟鳥惡,亦有伯勞氏。
瑣瑣至微物,凶悖乃如此。
不思天壤間,萬物雖異類。
子之於父母,恩愛均一理。
卵翼哺爾成,胡為遽忘義。
昔聞烏反哺,羔羊能跪乳。
蜂蟻識君臣,豺狼知父子。
寄語當世人,為此勿為彼。
參考注釋
瑣瑣
亦作“璅璅”。1.猶惢惢,疑慮不定。《易·旅》:“初六,旅瑣瑣,斯其所,取災。” 李鏡池 通義:“瑣瑣,是惢惢的假借,三心兩意,疑慮不一。《説文》:‘惢,心疑也,眾三心,凡惢之屬,皆從惢。讀若<易>:旅瑣瑣。’……這是説商人多疑,離開寓所,反而闖禍。”
(2).形容人品卑微、平庸、渺小。《詩·小雅·節南山》:“瑣瑣姻亞,則無膴仕。” 鄭玄 箋:“瑣瑣姻亞,妻黨之小人。” 高亨 註:“瑣瑣,卑微渺小貌。” 晉 習鑿齒 《與弟秘書》:“璅璅常流,碌碌凡士,焉足以感其方寸哉!”《北史·崔浩傳》:“ 浩 曰:‘但恐諸將瑣瑣,前後顧慮,不能乘勝深入,使不全舉耳。’” 章炳麟 《文錄·思鄉愿下》:“晚 明 風烈,獨有直臣,直臣可式,獨有 楊繼盛 ,餘瑣瑣皆黨人矣。”
(3).形容事情細小,不重要。《文選·張衡<東京賦>》:“薄狩於 敖 ,既璅璅焉, 岐陽 之蒐,又何足數。” 薛綜 註:“璅璅,小也。言鄙陋不足説也。” 唐 白居易 《議祥瑞辨妖災策》:“自謂政之能立,道之能行,雖有瑣瑣之妖,不足懼也。” 宋 韓淲 《澗泉日記》卷下:“古人之史……經制述作二者是大,他瑣瑣不足記也。” 何其芳 《畫夢錄·岩》:“這是頹牆,這是碎瓦,都瑣瑣不足為外人道。”
(4).形容聲音細碎。 唐 杜牧 《送劉三復郎中赴闕》詩:“玉珂聲瑣瑣,錦帳夢悠悠。”
(5).絮聒,多言貌。 元 黃溍 《上京道中雜詩·劉蕡祠堂》:“平生二三策,非徼明主恩,瑣瑣談得失,無乃市井言。”《封神演義》第九三回:“既將軍有猜疑之念,貧道又何必在此瑣瑣也?” 清 王韜 《淞濱瑣話·藥娘》:“ 素修 曰:‘小園與外間隔絶不通,姊何由至?’女曰‘……妹來欲出小詩奉教,幸勿瑣瑣固詰,以敗清興。’” 葉聖陶 《前途》:“買菜的男女徘徊在魚攤菜擔旁邊,瑣瑣地爭論價錢,計較斤兩,一片嚷嚷。”
至微
(1).指極微細的物類;極微妙的事理。《淮南子·本經訓》:“夫至大,天地弗能含也;至微;神明弗能領也。”《史記·龜策列傳》:“故推歸之至微,要絜於精神也。” 明 方孝孺 《送太學趙孝先從軍》詩序:“昭昭生於太陰,隆隆隱於至微。”
(2).極卑微。 晉 李密 《陳情事表》:“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
凶悖
凶暴悖逆。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計倪》:“此乃禍 晉 之 驪姬 ,亡 周 之 襃姒 ,盡妖妍於圖畫,極凶悖於人理。”《晉書·溫嶠傳》:“必其凶悖,自可罪人斯得。” 宋 蘇舜欽 《論西事狀》:“近聞朝廷將議深討,覆其巢穴,此蓋憤其凶悖,勇而不知思也。”《明史·齊王榑傳》:“帝曰:‘王性凶悖,朕溫詔開諭至六七,猶不悟,教授輩如王何!’”
兇惡悖逆。《魏書·元坦傳》:“汝兇悖性與身而長。”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喻以聖德,放之使歸,銷其兇悖之心,貸以生全之幸,自然相率棄逆歸順。”《明史·宦官傳一·張忠》:“﹝ 忠 ﹞與司禮 張雄 、東廠 張鋭 並侍豹房用事,時號三 張 ,性皆兇悖。”
如此
(1) 這樣,那樣;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這樣或那樣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資治通鑑》
理當如此
(2) 達到這個程度或達到這個範圍
勞苦而功高如此。——《史記·項羽本紀》
(3) 這樣的
兩座城市發展的狀況是如此相同
於石名句,伯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