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許有壬的《水龍吟 游三台》
全文:
半生人海風波,謗書盈篋從文致。
歸來結構,且圖*伏,敢求華麗。
朝暮娛人,水聲山色,柳陰花氣。
笑彤闈紫闥,浮沉十載,更幾載、成何事。
好是西成咫尺,秫田風、已飄香味。
安排小瓮,從今人怕,鄰翁酒貴。
更築詩壇,陪君遊刃,周旋餘地。
但有人來問,金鑾舊話,便昏昏醉。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半生
人生的一半,半世
海風
(1) 從海上吹來的風
(2) 自海面吹向陸地的涼爽微風
謗書
(1).誹謗和攻訐他人的書函。《戰國策·秦策二》:“ 魏文侯 令 樂羊 將,攻 中山 ,三年而拔之。 樂羊 反而語功。 文侯 示之謗書一篋。 樂羊 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 唐 崔顥 《結定襄郡獄效陶體》詩:“謗書盈几案,文墨相填委。”
(2).指《史記》。《後漢書·蔡邕傳》:“昔 武帝 不殺 司馬遷 ,使作謗書,流於後世。” 李賢 註:“凡史官記事,善惡必書。謂 遷 所著《史記》,但是 漢 家不善之事,皆為謗也。” 宋 洪邁 《容齋隨筆·謗書》:“ 司馬遷 作《史記》,於《封禪書》中述 武帝 神仙、鬼灶、方士之事甚備,故 王允 謂之謗書。”
(3).泛稱有直言指斥或毀謗內容的史傳、小說等。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後漢書>誤仿<史記>》:“且序酷吏必屢稱天子以為能,未免露謗書之意。” 柯靈 《香雪海·題材問題一解》:“《水滸傳》之後有《續水滸傳》(《蕩寇志》),也是用了同一題材,卻乾脆成了一部農民起義的謗書。”
文致
(1).指禮樂。《漢書·董仲舒傳》:“今 漢 繼大亂之後,若宜少損 周 之文致,用 夏 之忠者。” 唐 韓愈 《潮州刺史謝上表》:“自 天寳 之後,政治少懈,文致未優,武剋不剛。”
(2).猶文情;文采。《魏書·崔鴻傳》:“徒竊慕古人立言美意,文致疏鄙,無一可觀。”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顧盼可以驅辭力,欬唾可以窮文致。”《新唐書·岑文本傳》:“ 文本 奏《藉田》、《三元頌》二篇,文致華贍。”
(3).謂舞文弄法;致人於罪。《漢書·路溫舒傳》:“蓋奏當之成,雖 咎繇 聽之,猶以為死有餘辜。何則,成練者眾,文致之罪明也。”《後漢書·陳寵傳》:“其後遂詔有司,絶鉆鑽諸慘酷之科,解妖惡之禁,除文致之請讞五十餘事,定著於令。” 李賢 註:“文致,謂前人無罪,文飾致於法中也。”《新唐書·楊慎矜傳》:“ 韋堅 之獄, 王鉷 等方文致,而 慎矜 依違不甚力, 鉷 恨之。”《明史·胡濙傳》:“ 王文 惡 林聰 ,文致其罪,欲殺之。”
粉飾;掩飾。《漢書·敘傳上》:“ 莽 秉政,方欲文致太平。”《後漢書·賈逵傳論》:“ 桓譚 以不善讖流亡, 鄭興 以遜辭僅免, 賈逵 能附會文致,最差貴顯。”《新唐書·李義府傳》:“ 義府 方諂事太子,而文致若讜直者,太子表之,優詔賜帛。”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中》:“第此書本名《太玄》,其稱經者, 班氏 文致之詞。” 清 龔自珍 《五經大義終始答問一》:“賓師乃文致太平之事, 孔子 之法, 箕子 之法也。”
許有壬名句,水龍吟 游三台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