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魏晉陶淵明的《雜詩 其二》
全文:
閒居執盪志,時駛不可稽。
驅役無停息,軒裳逝東崖。
沈陰擬薰麝,寒氣激我懷。
歲月有常御,我來淹已彌。
慷慨憶綢繆,此情久已離。
荏苒經十載,暫為人所羈。
庭宇翳餘木,倏忽日月虧。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驅役
驅役:亦作“駈役”。 1.驅使;役使。 漢 王充 《論衡·對作》:“《六略》之書,萬三千篇,增善消惡,割截橫拓,驅役游慢,期便道善,歸正道焉。” 宋 蘇洵 《田制》:“富民之家,地大業廣,阡陌連線,募召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驅役,視以奴僕,安坐四顧,指麾於其間。” 梁啓超 《廣詩中八賢歌》:“驅役教典庖丁刀,何況 歐 學皮與毛。”
(2).為內廷服役供驅使的人。《後漢書·皇后紀下·桓帝鄧皇后》:“帝多內幸,博採宮女至五六千人,及駈役從使,復兼倍於此。”《資治通鑑·漢桓帝延熹八年》引此文作“驅役”。 胡三省 註:“驅役者,嬖倖挾勢,驅掠良人,以供掖庭私役者也。”
(3).為官事奔走辛勞。 晉 潘岳 《在懷縣作》詩之一:“驅役宰兩邑,政績竟無施。”
敺役:役使。引申為運用。 明 李東陽 《安平鎮減水石壩記》:“利與害相值,必較多寡以為重輕,若敺役土石,當水之怒,費多而利寡,此古人所深戒。”
停息
停止;止息
暴風雨停息了
軒裳
(1).猶車服。 晉 陶潛 《雜詩》之十:“驅役無停息,軒裳逝東崖。”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傳》:“ 一妹 以天人之姿,藴不世之藝,從夫之貴,以盛軒裳。” 明 高叔嗣 《再調考功作》詩:“軒裳日待旦,閶闔凌雲排。”
(2).指官位爵祿。 唐 元結 《忝官引》:“而可愛軒裳,其心又乾進。” 宋 葉適 《謝除華文閣待制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表》:“追憶悔尤,濫軒裳之非據;自嗟衰耄,指林壑以言歸。” 元 張養浩 《山坡羊》曲:“琴書筆硯為功課,軒裳倘來何用躲。行,也在我;藏,也在我。”
(3).代稱有高位的人。 唐 沉佺期 《洛陽道》詩:“白日青春道,軒裳半下朝。” 宋 王自中 《酹江月·題釣台》詞:“到底軒裳,不如蓑笠,久矣心相與。” 明 劉基 《太公釣渭圖》詩:“軒裳如固有,千載起人思。” 清 魏源 《村居雜興呈筠谷從兄》詩之五:“ 堯 時石戶農,肯易軒裳苦。”
(4).用為對人的敬稱。 康有為 《懷翁常熟去國》詩:“早攜書劍將行馬,忽枉軒裳特執裾。”
東崖
(1).東海之濱。《漢書·息夫躬傳》:“如使狂夫嘄謼於東崖, 匈奴 飲馬於 渭水 。” 顏師古 註:“東崖謂東海之邊也。” 晉 陶潛 《雜詩》之十:“驅役無停息,軒裳逝東崖。”
(2).崖名。在佛教聖地 九華山 。原名 東峰 ,在 化成寺 東。相傳 新羅國 僧 金喬覺 初至時即棲其下。 明 代哲學家 王守仁 於 正德 十五年第二次遁跡 九華 ,為瞞過錦衣衛特務盯梢,學 金地藏 苦修功夫,在 東崖 岩頭晏坐終日,躲過了權宦 劉瑾 對他的政治迫害。後稱此處為“東崖晏坐”,乃 九華 十景之一。
陶淵明名句,雜詩 其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