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得龍江晚棹送陳廷嘉

作者:吳實 朝代:明代

賦得龍江晚棹送陳廷嘉原文

龍江南下正茫茫,晚棹煙波萬里長。

一葉漸看飛極浦,片帆遙見逐斜陽。

鳧鷗起處潮頭入,蘭蕊香時水氣涼。

卻羨故人從此別,若為歸興滿滄浪。

詩詞問答

問:賦得龍江晚棹送陳廷嘉的作者是誰?答:吳實
問:賦得龍江晚棹送陳廷嘉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賦得龍江晚棹送陳廷嘉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石倉歷代詩選卷三百七十二

參考注釋

江南

(1) 長江下游以南的地區,就是江蘇、安徽兩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長,雜花生樹。——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江南好風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能不憶江南。——唐· 白居易《憶江南》

春風又綠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長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記·貨殖列傳》

茫茫

遼闊曠遠的樣子;模糊不清楚

長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傳》

野茫茫。——《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顧炎武《復庵記》

茫茫的前景

別時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煙波

煙霧籠罩的水面

煙波浩渺的洞庭湖

煙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顥《黃鶴樓》

里長

一里之長。仿 周 代閭胥、里宰之制,後代或置或廢,建制不一。《墨子·尚同上》:“是故里長者,里之仁人也,里長發政里之百姓。”《新唐書·張長遜傳》:“ 張長遜 ,京兆 櫟陽 人,精馳射,在 隋 為里長。” 明 陳繼儒 《群碎錄》:“ 隋高帝 從 蘇威 議,以百家為里,置里長一人。”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上:“宜令薙髮易服,盡獻兵器,分設里長甲首,而遷土目於內地。” 巴金 《將軍集·還鄉》:“明天到縣政府去請願,里長全去,而且每一房要派幾個代表。”

一葉

(1).一片葉子。《列子·說符》:“ 宋 人有為其君以玉為楮葉者,三年而成…… 列子 聞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葉,則物之有葉者寡矣。’” 唐 李白 《贈別舍人弟台卿之江南》詩:“梧桐落金井,一葉飛銀牀。” 元 耶律楚材 《乞茶詩》之三:“玉屑三甌烹嫩蕊,青旗一葉碾新芽。”參見“ 一葉知秋 ”。

(2).比喻小船。 唐 司空圖 《自河西歸山詩》之一:“一水悠悠一葉危,往來長恨阻歸期。” 前蜀 韋莊 《酬吳秀才霅川相送》詩:“一葉南浮去似飛, 楚 鄉雲水本無依。” 宋 蘇軾 《贈邵道士》詩:“相將乘一葉,夜下 蒼梧 灘。” 明 宋濂 《龍眠居士畫十八應真相贊》:“未入水時,一葉已渡。”

(3).一頁。

極浦

遙遠的水濱。《楚辭·九歌·湘君》:“望 涔陽 兮極浦,橫 大江 兮揚靈。” 王逸 註:“極,遠也;浦,水涯也。”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謝惠連<贈別>》:“停艫望極浦,弭棹阻風雪。” 唐 許渾 《凌歊台送韋秀才》詩:“帆勢依依投極浦,鐘聲杳杳隔前林。” 清 曹寅 《過燕子磯》詩:“峭帆的的空濛去,極浦回聞十里鐘。”

片帆

孤舟;一隻船。 唐 李頎 《李兵曹壁畫山水各賦得桂水帆》:“片帆在 桂水 ,落日天涯時。” 宋 陸游 《秋思絕句》之五:“片帆忽逐秋風起,聊試人間萬里途。”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放歸》:“ 錢塘 雲水連。見片帆東渡,順流如箭。”《人民日報》1981.6.15:“若不退出 虎門 ,自有千百燒船妙法,燒爾片帆不返。”

遙見

遠遠望見。《楚辭·遠遊》:“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五》:“使之遙見而指屬,則雖韓盧不及眾兔之塵。” 唐 薛能 《昇平詞》之二:“辛勤自不到,遙見似前程。”

斜陽

黃昏前要落山的太陽

起處

猶起居。 清 王晫 《今世說·言語》:“ 毛稚黃 負才善病,六載起處,不離牀榻。人以為憂。 毛 自若曰:‘病味頗亦佳,第不堪為躁熱人道耳。’” 羅家倫 《是愛情還是苦痛》:“人家都說他是一位賢惠的少奶奶。我設如生在三十年前,也何曾不心滿意足。但是我現在雖然同他一同起處,精神方面,總覺隔著一個 太平洋 。”參見“ 起居 ”。

潮頭

潮水的浪峰。 唐 竇常 《北固晚眺》詩:“山趾北來固,潮頭西去長。”《水滸傳》第一一九回:“寺內眾僧,推開窗,指著那潮頭,叫 魯智深 看。” 郭沫若 《楚霸王 * 》:“人馬的聲音終和潮頭一樣,湧進視野里來了。”

時水

應時的雨水。《管子·立政》:“決水潦,通溝瀆,修障防,安水藏,使時水雖過度,無害於五穀。”

故人

(1) 舊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國演義》

(2) 古稱前妻或前夫

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來。——《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從門入,故人(指前妻)從閣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誼,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對門生故吏既親切又客氣的謙稱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後漢書·楊震傳》

從此

(1) 從那個時候起

王大伯從此負擔更重了

(2) 從那個地方起或從那個時候起

若為

(1).怎樣;怎樣的。《南齊書·高逸傳·明僧紹》:“天子若來,居士若為相對?” 唐 蕭意 《長門失寵》詩:“不知金屋裡,更貯若為人?” 宋 蘇軾 《和沉立之留別詩》之二:“試問別來秋幾許,春江萬斛若為量?” 清 納蘭性德 《浣紗溪》詞:“身向雲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深秋遠塞若為情!” 寧調元 《燕京雜詩》:“弦管 燕京 三月天,風沙撲面若為憐?”

(2).怎堪。 唐 王維 《送楊少府貶郴州》詩:“明到 衡山 與 洞庭 ,若為秋月聽猿聲?”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 唐 白居易 《重到華陽觀舊居》詩:“若為重入 華陽觀 ,病鬢愁心四十三。”

(3).怎能。《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隔谷歌一》:“食糧乏盡若為活?救我來!救我來!”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為眠?” 宋 范成大 《燕堂書事》詩:“耳邊情話少,笑口若為開?”

(4).倘若。 唐 雍裕之 《江邊柳》詩:“若為絲不斷,留取繫郎船。” 唐 白居易 《春至》詩:“若為南國春還至,爭向東樓日又長。”

歸興

歸思;回鄉的興致。 唐 杜甫 《官定後戲贈》詩:“故山歸興盡,回首向風飈。”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王魁傳》:“之子動歸興,輕袂飄如蓬。” 宋 郭祥正 《金山行》:“白雲南來入我望,又起歸興隨征鴻。”

滄浪

(1).古水名。有 漢水 、 漢水 之別流、 漢水 之下流、 夏水 諸說。《書·禹貢》:“ 嶓冢 導 漾 ,東流為 漢 。又東為 滄浪 之水。” 孔 傳:“別流在 荊州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夏水》:“ 劉澄之 著《永初山川記》云:‘ 夏水 ,古文以為 滄浪 ,漁父所歌也。’” 宋 姜夔 《清波引》詞序:“余久客古 沔 , 滄浪 之煙雨, 鸚鵡 之草樹……無一日不在心目間。”

(2).青蒼色。多指水色。《文選·陸機<塘上行>》:“發藻玉臺下,垂影滄浪泉。” 李善 註:“ 孟子 曰:‘滄浪之水清。’滄浪,水色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窣祿勤那國》:“水色滄浪,波濤浩汗。”《呂氏春秋·審時》“後時者,弱苗而穗蒼狼” 清 畢沅 輯校:“蒼狼,青色也。在竹曰‘蒼筤’,在天曰‘倉浪’,在水曰‘滄浪’。” 清 龔自珍 《賀新涼》詞:“一棹滄浪水,一行行淡煙疏柳,平生秋思。”

(3).借指青蒼色的水。 唐 韓愈 《合江亭》詩:“長綆汲滄浪,幽蹊下坎坷。” 明 高棣 《題台江別意餞顧存信歸番禺》詩:“滄浪浩蕩杳難期,此別重逢又幾時。”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譚詩·以詩存人》:“﹝ 華碩宣 ﹞《湖上》云:‘忽驚鷗鷺起,漁笛響滄浪。’”亦借指青蒼的天空。 唐 寒山 《詩》之五九:“天高不可問,鷦鵊在滄浪。”

(4).形容頭髮斑白。 唐 姚合 《奉和前司蘇郎中驚斑鬢之什》:“遶鬢滄浪有幾莖,珥貂相問夕郎驚。”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 關河 泱漭連兵氣,齒髮滄浪寄病身。”

(5).《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後遂以“滄浪”指此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孺子‘滄浪’,亦有全曲。” 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君節誠不虧,鼓枻歌‘滄浪’。”

詩詞推薦

賦得龍江晚棹送陳廷嘉原文_賦得龍江晚棹送陳廷嘉的賞析_古詩文